不跳下去的理由 22/11/2014 馬家輝
【明報】假如真有《星際啟示錄》或其他科學假設所說的「平行時空」,對於身處苦難者或其身邊的人來說,該有多好呀。
不管是如何沉重的愁苦悲傷或挫敗困頓、病痛的折騰、精神的糜爛、欠債財困、生離死別、背叛離棄,當種種不順與悲劇如雪山般塌壓下來,當你站在窗前或天台上,
恨不得縱身一躍往下跳,想像粉身碎骨的痛苦卻亦念及隨之而來的所謂解脫,心生衝動,再往前踏出一步,一切便結束了,一切歸零,你極想極想結束一切。但於此時腦海忽然想到「平行時空」的存在可能--且慢,事情或許未如你想像中的差與絕望。
眼前愁苦是愁苦,卻並非唯一,甚至已經是最糟糕的
一
個平面,忍一忍,便過去了,該發生的事情必會發生,他們叫這做墨菲定律,不是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否有轉機在等待,或許沒有,或許有,故不妨再等等,
不必急於自我了結,更何妨,在這平面以外其實尚有許多許多平面,他們叫這做平行時空,在這無數的可能時空裡,你或許非常非常快樂,或許,無病無痛,多福多財,所有美好皆屬於你,所有善良與道德,所有優游與自在,皆在那裡發生。但必須以你的眼前愁苦作為代價,沒有缺便沒有圓,沒有暗即沒有明,人生沒有從天
而降的免費午餐,宇宙沒有單一完美的平行時空,異樣變幻正是平行時空的運轉本質,你要便得全要,沒法買櫝還珠。
而這已經足夠讓你快樂。至少足夠讓你釋懷。你明白自己並未受宇宙大神委屈對待,大神在給你最不濟的際遇的同時亦給你其他百般順遂,別擔心,在那些時空裡,你是好好的、穩當的、受尊重的、被禮遇的;你心想事成,逢凶化吉,你很開心,開心到經常表示hehe。
所以,你可以轉身離去了。別往下跳,千萬別往下跳。跳下去,眼前一黑,你這平面即告粉碎,卻粉碎不了平行時空裡的其他平面,一者死,一者生,眼前的愁苦平面消散後,另一愁苦平面必會再生,你擺脫不了,或,唯一的擺脫方法是告訴自己,有的,有幸福的,在其他平行時空裡,你無比幸福。其他的你正在享受好日子,相
比之下,眼前愁苦不算什麼,只是最低代價和最低消費。
平行時空是振奮心情的好假設。跳出眼前框限,讓想像力飛翔在那些美好時空,你將能夠更堅強更堅忍。不跳了,回家去,好好活著。
星期日, 11月 09, 2014
佔領區綠色抗爭
9/11/2014 李佩雯
【明報】「有無人要refill水?」「企係側邊嘅朋友,要不要斟水?」「如果你口渴,我有 杯,飲完可以畀番個杯我。」「抗爭不忘環保呀!」膠樽是佔領運動製造最多的垃圾之一,各個物資站也有善心人捐來大量樽裝水,市民可隨便拿來飲用。為了減少 膠樽,「結束一桶專棄」的成員推著水車,盛著由飲水機裝回來的水,走到佔領區每一個角落,呼籲市民斟水,減少飲用樽裝水。
有人覺得他們太傻,「現在搞抗爭爭取民主呀,仲花時間做環保?」他們卻比別人想得清,如果真的爭取到民主,爭取到真普選,但環境遭受破壞,住在一個受污染的城市,大家願意看見嗎?
旺角keep樽 refill水
11 月1日,是佔領人士自發的清潔日,結束一桶專棄成員和義工,推著從麥花臣球場飲水機裝來的食水,在大膠樽上安裝抽水器,一直走勻整個旺角佔領區,沿途叫人 refill水。途經物資站,不忘游說義工擺放這「水機」,減少派發樽裝水,當他們聽到要去飲水機裝水時,反應大多是「嘩,吓」,然後耍手擰頭。
別人的反應他們見怪不怪,香港人事事講求方便,現在要用不方便來換取環保,往往令他們卻步。
他們推著水車一直走,有市民豎起拇指,面對讚賞, 他們不感到特別高興,成員Celia Lau解釋:「如果有人對我們的行為拍手讚好,這代表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未成熟,否則這不會是一個光環。」她續說:「香港有很多飲水機提供水,但斟水的地方 一定不及買樽裝水方便,香港人追求方便,用錢解決到的問題,不惜用錢解決。不要忘記,只要使用了膠樽,即使飲光也造成浪費,剩下的膠樽處理,直接影響環境,怎樣處理,有沒有想過?」
Celia Lau(中)與結束一桶專棄成員及義工到旺角佔領區為市民refill水,「水機」最後擺放在信和中心對出。(李佩雯攝)
湊熱鬧的市民很多,只有小量主動過來斟水。(李佩雯攝)
她們辛苦從麥花臣球場飲水機裝水,為市民免費添加,希望大家減少飲樽裝水。(李佩雯攝)
部分物資站回收膠樽,同時大量派發樽裝水。(李佩雯攝)
吃剩兩口飯的公義問題
如果環保有分層次,他們大抵是環保得徹底的人,他們同樣講求公義,但那些公 義未必人人考慮得到。站在我旁邊的Celia Lau,腦內滿腔理念,走出來,是因為近幾年的政治問題,令她多關心社會,發現了一些狀況。「有些人口中爭取公義,生活卻不公義,這是一個覺醒,令我知道自己想做一個怎樣的人,很多社群走出來講社會點好點好,但個人的生活是在破壞社會。」Celia不滿地說。
早前她和友人吃飯,對方吃剩兩口飯,她建議不如把它吃完,對方不悅,最後不歡而散。吃剩兩口飯,很多人會有疑問,有什麼大不了?為何與公義扯上關係,Celia解釋,「環保涉及很多公義問題,我不會吃剩飯菜,製造垃圾,加重堆填區的負擔,因為這樣對土地不公義,對食物不公義,也對飢餓的人不平等,口口聲聲爭取公義的人,並非真心相信 公義是什麼。」
為何不爭取綠色永續?
他們用行動感染別人,希望市民自發去做,源頭減廢、垃圾分類回收,將資源再運用等等,政府宣傳垃圾分類多年,但成效不彰,她不理解為何市民覺得垃圾分類不重要,反問,「爭取民主都是想永續,為何不爭取綠色永續?」
除 了市民的覺醒,Celia認為政府在環保問題上,責無旁貸,「社會重視經濟發展,常出現先破壞後發展,如果政府重視永續,可能會認為保育比破壞更重要。例 如,不丹重視國民的快樂,經濟發展也會考慮這因素而定,他們不重視GDP,不偏重旅遊業。什麼樣的政府,就會造就什麼樣的社會,孕育怎樣的人,這是根源的 問題。如果政府覺得回收業重要,拾荒者的地位不會這麼低微。」
金鐘減廢多面做
由旺角轉到金鐘,立法會門外有一道「風景」,說是風 景,因為常吸引人拍照。這個自發的「環保區」,告示版寫有減廢階段管理、標語提醒我們的土地是從孫子那兒借來,義工坐在小櫈上,彎著腰默默清洗收集而來 的發泡膠飯盒,結束一桶專棄另一成員日青,正忙著把別人吃剩的飯加枯葉做堆肥。
立法會那邊有太陽能收集板製造熱力煲水,遮打自修室,近日更準備嘗試用風力發電機及單車發電機發電。自修室最初以俗稱尿袋的power bank供電,後來改用發電機,現在有望以環保再生能源為自修室供電。燈光對自修室的學生很重要,稍後試行風力發電,可減輕電力的負擔。(李佩雯攝)
(李佩雯攝)
佔領運動,製造了大量膠樽垃圾,有人將它分類回收,也有人將它做成藝術品。政府總部門外有一個帳篷,以膠樽組裝成坦克的履帶及坦克炮,帳篷做車身,炮口插著鮮花,這架和平坦克,是藝術家Miso的作品。他以代表留守者力量的膠樽做成坦克,帶出反暴力信息,膠樽稍後也可拿去回收。(李佩雯攝)
佔領區有大量膠袋和購物袋,他們放在紙箱,與市民共享。(李佩雯攝)
水果皮一般人視為垃圾,他們卻用來做環保酵素。(李佩雯攝)
日青將別人吃剩的飯,加上枯葉,放入執拾回來的膠桶中,一來減少吸引蒼蠅,二來可做堆肥。(李佩雯攝)
義工辛苦把發泡膠飯盒洗淨,將它視為資源,可構思很多重用的可能。(李佩雯攝)
由熱心市民捐贈,在沒有熱水的佔領區上,太陽能熱力收集器大派用場。(李佩雯攝)
樽蓋、金屬、紙材等等,仔細地分類。(李佩雯攝)
日青將發泡膠盒的塑膠撕碎,放入膠袋,成了實用又環保的枕頭。(李佩雯攝)
「這裏吸引很多人來拍照,但你會發覺留守者和觀光客是兩種人,觀光客不覺得自己是持份者,叫他們嘗試幫手,會推說很忙,然後依舊在別處拍照。」日青說,面對這種現實,他們依然不放棄,希望用行為影響別人,一個影響一個。
封起垃圾桶 促人反思
日青是環保的行動派,全身投入在推動環保的事上, 兩年前成立「oh yes IT's FREE」網上平台,讓人免費交換家中無用之物,平日在垃圾堆中找有用東西,減少堆填區的壓力。說起垃圾,提起環保,日青滔滔不絕,對話中,出現很多 sound bite,內容不僅到肉和搶耳,還令人反思,「有朋友在堆填區附近居住,有一個很美麗的公園,但有很多蒼蠅,不是上天懲罰他,而是市民!」
早前,有人指他們幫人做回收,她很反感,強調她們是在做綠色抗爭,例如封起垃圾桶,希望別人將垃圾分類,向政府和社會顯示一種處理廢物的可能,「透過不方便而令人去反思。」
她們反對三堆一爐,希望人人有意識源頭減廢、重用資源、將垃圾分類棄置,將環保意識融入生活之中。減少製造垃圾,自然不用花時間精神和金錢去處理垃圾問題,道理簡單,所以她們沒有停下腳步,推動環保,就是想告訴別人,我做得到的事,你也做得到。
香港每天有大量膠樽垃圾,十分鐘就能喝完一樽水,大自然卻要花上數百年時間才能分解。Go Green Hong Kong早前推出「撲水water for free」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全港飲水機位置,方便大家自備水樽去「撲水」。查詢及下載:waterforfree.org(李佩雯攝)
結束一桶專棄
www.facebook.com/grebbish
【明報】「有無人要refill水?」「企係側邊嘅朋友,要不要斟水?」「如果你口渴,我有 杯,飲完可以畀番個杯我。」「抗爭不忘環保呀!」膠樽是佔領運動製造最多的垃圾之一,各個物資站也有善心人捐來大量樽裝水,市民可隨便拿來飲用。為了減少 膠樽,「結束一桶專棄」的成員推著水車,盛著由飲水機裝回來的水,走到佔領區每一個角落,呼籲市民斟水,減少飲用樽裝水。
有人覺得他們太傻,「現在搞抗爭爭取民主呀,仲花時間做環保?」他們卻比別人想得清,如果真的爭取到民主,爭取到真普選,但環境遭受破壞,住在一個受污染的城市,大家願意看見嗎?
旺角keep樽 refill水
11 月1日,是佔領人士自發的清潔日,結束一桶專棄成員和義工,推著從麥花臣球場飲水機裝來的食水,在大膠樽上安裝抽水器,一直走勻整個旺角佔領區,沿途叫人 refill水。途經物資站,不忘游說義工擺放這「水機」,減少派發樽裝水,當他們聽到要去飲水機裝水時,反應大多是「嘩,吓」,然後耍手擰頭。
別人的反應他們見怪不怪,香港人事事講求方便,現在要用不方便來換取環保,往往令他們卻步。
他們推著水車一直走,有市民豎起拇指,面對讚賞, 他們不感到特別高興,成員Celia Lau解釋:「如果有人對我們的行為拍手讚好,這代表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未成熟,否則這不會是一個光環。」她續說:「香港有很多飲水機提供水,但斟水的地方 一定不及買樽裝水方便,香港人追求方便,用錢解決到的問題,不惜用錢解決。不要忘記,只要使用了膠樽,即使飲光也造成浪費,剩下的膠樽處理,直接影響環境,怎樣處理,有沒有想過?」
Celia Lau(中)與結束一桶專棄成員及義工到旺角佔領區為市民refill水,「水機」最後擺放在信和中心對出。(李佩雯攝)
湊熱鬧的市民很多,只有小量主動過來斟水。(李佩雯攝)
她們辛苦從麥花臣球場飲水機裝水,為市民免費添加,希望大家減少飲樽裝水。(李佩雯攝)
部分物資站回收膠樽,同時大量派發樽裝水。(李佩雯攝)
吃剩兩口飯的公義問題
如果環保有分層次,他們大抵是環保得徹底的人,他們同樣講求公義,但那些公 義未必人人考慮得到。站在我旁邊的Celia Lau,腦內滿腔理念,走出來,是因為近幾年的政治問題,令她多關心社會,發現了一些狀況。「有些人口中爭取公義,生活卻不公義,這是一個覺醒,令我知道自己想做一個怎樣的人,很多社群走出來講社會點好點好,但個人的生活是在破壞社會。」Celia不滿地說。
早前她和友人吃飯,對方吃剩兩口飯,她建議不如把它吃完,對方不悅,最後不歡而散。吃剩兩口飯,很多人會有疑問,有什麼大不了?為何與公義扯上關係,Celia解釋,「環保涉及很多公義問題,我不會吃剩飯菜,製造垃圾,加重堆填區的負擔,因為這樣對土地不公義,對食物不公義,也對飢餓的人不平等,口口聲聲爭取公義的人,並非真心相信 公義是什麼。」
為何不爭取綠色永續?
他們用行動感染別人,希望市民自發去做,源頭減廢、垃圾分類回收,將資源再運用等等,政府宣傳垃圾分類多年,但成效不彰,她不理解為何市民覺得垃圾分類不重要,反問,「爭取民主都是想永續,為何不爭取綠色永續?」
除 了市民的覺醒,Celia認為政府在環保問題上,責無旁貸,「社會重視經濟發展,常出現先破壞後發展,如果政府重視永續,可能會認為保育比破壞更重要。例 如,不丹重視國民的快樂,經濟發展也會考慮這因素而定,他們不重視GDP,不偏重旅遊業。什麼樣的政府,就會造就什麼樣的社會,孕育怎樣的人,這是根源的 問題。如果政府覺得回收業重要,拾荒者的地位不會這麼低微。」
金鐘減廢多面做
由旺角轉到金鐘,立法會門外有一道「風景」,說是風 景,因為常吸引人拍照。這個自發的「環保區」,告示版寫有減廢階段管理、標語提醒我們的土地是從孫子那兒借來,義工坐在小櫈上,彎著腰默默清洗收集而來 的發泡膠飯盒,結束一桶專棄另一成員日青,正忙著把別人吃剩的飯加枯葉做堆肥。
立法會那邊有太陽能收集板製造熱力煲水,遮打自修室,近日更準備嘗試用風力發電機及單車發電機發電。自修室最初以俗稱尿袋的power bank供電,後來改用發電機,現在有望以環保再生能源為自修室供電。燈光對自修室的學生很重要,稍後試行風力發電,可減輕電力的負擔。(李佩雯攝)
(李佩雯攝)
佔領運動,製造了大量膠樽垃圾,有人將它分類回收,也有人將它做成藝術品。政府總部門外有一個帳篷,以膠樽組裝成坦克的履帶及坦克炮,帳篷做車身,炮口插著鮮花,這架和平坦克,是藝術家Miso的作品。他以代表留守者力量的膠樽做成坦克,帶出反暴力信息,膠樽稍後也可拿去回收。(李佩雯攝)
佔領區有大量膠袋和購物袋,他們放在紙箱,與市民共享。(李佩雯攝)
水果皮一般人視為垃圾,他們卻用來做環保酵素。(李佩雯攝)
日青將別人吃剩的飯,加上枯葉,放入執拾回來的膠桶中,一來減少吸引蒼蠅,二來可做堆肥。(李佩雯攝)
義工辛苦把發泡膠飯盒洗淨,將它視為資源,可構思很多重用的可能。(李佩雯攝)
由熱心市民捐贈,在沒有熱水的佔領區上,太陽能熱力收集器大派用場。(李佩雯攝)
樽蓋、金屬、紙材等等,仔細地分類。(李佩雯攝)
日青將發泡膠盒的塑膠撕碎,放入膠袋,成了實用又環保的枕頭。(李佩雯攝)
「這裏吸引很多人來拍照,但你會發覺留守者和觀光客是兩種人,觀光客不覺得自己是持份者,叫他們嘗試幫手,會推說很忙,然後依舊在別處拍照。」日青說,面對這種現實,他們依然不放棄,希望用行為影響別人,一個影響一個。
封起垃圾桶 促人反思
日青是環保的行動派,全身投入在推動環保的事上, 兩年前成立「oh yes IT's FREE」網上平台,讓人免費交換家中無用之物,平日在垃圾堆中找有用東西,減少堆填區的壓力。說起垃圾,提起環保,日青滔滔不絕,對話中,出現很多 sound bite,內容不僅到肉和搶耳,還令人反思,「有朋友在堆填區附近居住,有一個很美麗的公園,但有很多蒼蠅,不是上天懲罰他,而是市民!」
早前,有人指他們幫人做回收,她很反感,強調她們是在做綠色抗爭,例如封起垃圾桶,希望別人將垃圾分類,向政府和社會顯示一種處理廢物的可能,「透過不方便而令人去反思。」
她們反對三堆一爐,希望人人有意識源頭減廢、重用資源、將垃圾分類棄置,將環保意識融入生活之中。減少製造垃圾,自然不用花時間精神和金錢去處理垃圾問題,道理簡單,所以她們沒有停下腳步,推動環保,就是想告訴別人,我做得到的事,你也做得到。
香港每天有大量膠樽垃圾,十分鐘就能喝完一樽水,大自然卻要花上數百年時間才能分解。Go Green Hong Kong早前推出「撲水water for free」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全港飲水機位置,方便大家自備水樽去「撲水」。查詢及下載:waterforfree.org(李佩雯攝)
結束一桶專棄
www.facebook.com/grebb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