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11, 2010

寒、熱、虛、實

亞健康門診﹕寒則熱之 熱則寒之 17/1/2005
【明報】如果看過中醫,你一定對「寒」、「熱」、「虛」、「實」這幾個字不陌生。因為中醫學把人體內陰陽失調所出現的病變狀態,分別用「寒」、「熱」、「虛」、「實」來表示。

一般來說,寒證多為陰盛陽衰,即陰邪盛、陽氣衰,主要表現如﹕畏寒喜暖,四肢不溫,腹痛喜按,苔白脈遲等。

熱證多為陽盛陰衰,即陽邪盛、陰氣衰,主要表現如﹕發熱口渴,面紅耳赤,腹痛拒按,苔黃脈數等。
根據中醫「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治療原則,飲食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可以相應地調整人體的寒熱狀態,從而治療疾病。偏熱體質或熱性疾病,可選用性質屬寒的食品,偏寒的體質或寒性疾病,可選用性質屬熱的食品。
「虛證」即「正氣虛」。根據虛證所反映的症狀和病機的不同,還可以分為肝虛、心虛、脾虛、腎虛,以及氣虛、津少、精虧、血虛等等。

中 醫主張體質虛弱或慢性虛證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來滋補。如雞湯可用於虛勞﹔當歸羊肉湯可用於產後血虛﹔牛乳飲用於病癒後調理﹔胎盤粉用於補腎強身﹔豬骨髓用 於補腦益智﹔動物臟器用於滋補相應的臟腑等。米麵果菜等也有改善人體機能、補益臟腑氣血的作用。如粳米可補脾、和胃、清肺﹔荔枝能甘溫益血,益人顏色。身 體虛弱,病後津傷都可用它們來滋養調攝。花生能健脾和胃,滋養調氣,營養不良,乳汁缺乏,皆可用以補虛益氣。黑芝麻有補血、生津、潤腸、烏髮的作用,可用 於肺脾兩虛,津虧陰虛體弱之人等。

外部致病因素侵襲人體,或內部功能的紊亂和亢進,皆可使人發生疾病。如果病邪較盛,中醫稱為「邪氣 實」,其症候則稱為「實證」。如果同時又有正氣虛弱的表現,則是「虛實錯雜」。此時即要針對病情進行全面的調理,又要直接去除病因,即所謂「祛邪安臟」。 如﹕大蒜治痢疾﹔山楂消食積﹔薏米祛濕﹔赤小豆治水腫﹔蜂蜜潤燥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