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21, 2010

和合石的文化寶藏

雲海在其中一集《香港異譚》(好像是《新界冥域》)追尋和合石未成為墳場的前世,更訪問命名「和合石」的原居民,他見一大石有和合之姿,因以為名。
他們非常不滿政府擅自劃該地作墳場,其後「鬼門關只會在清明前後打開」的傳說漸漸流出。

9大「景點」文化寶藏 和合石 360°睇
21/3/2010 張嘉雯
【蘋果】清明快到,逾百名中外巿民不是登高、不是祭祖,浩浩蕩蕩向和合石墳場進發,參觀墳場內9大「景點」,細閱殉職公務員的墓誌銘、研究不同墓穴的設計。歷史學者說,和合石是香港最平民化的墳場,蘊藏文化寶藏。

21la6p1
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首次舉辦和合石墳場考察團,三團合共逾百人參加。 王子俊攝
「而家尐人習慣左連隔籬屋姓乜都唔知,社會連繫冇左,要靠尐專業人士、社工去完成呢個社會功能。」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龍說這句說話時,身處和合石墳場的同鄉會墓地,令他如斯感慨,因為同鄉會墓地見證了現今不復見的鄉情。
夏其龍說,50年代很多難民來港,旅港同鄉會遍佈港九新界,因為言語不通,大家互相照應,「『旅港』嘅意思即係佢尐只係駐居香港,過多5年、10年就可以返鄉下,個根始終係國內,死左葬埋一齊,拜山既時候又可以撞番。」

21la6p2
重整棺木地將於兩個月內啟用,可容納 845具棺木。

21la6p3
浩園記錄了因公殉職公務員的英勇事跡。

兩團爆滿 加開一團
和合石墳場有豐富研究價值,夏其龍花了大半年時間,了解墳場內一個又一個故事。上周日起連續兩個周日組織兩團考察,過百名額瞬即爆滿,要臨時加開一團。
港英政府在1941年已有意在和合石興建墳場,又刊登憲報招募建築工人,後來因日軍佔領香港,計劃擱置,至1950年墳場才正式啟用,「日治時期好 多人死左需要安葬,加上40、50年代好多難民湧入香港,政府就話墳墓不如搬去郊區,騰空多尐巿區地方畀人住。」當時大部份華人葬於九龍七號墳場,即現今 順利村,此外,薄扶林、九龍城、何文田等地方,都曾經用作墳場。
和合石墳場依山而建,被大刀屻及箕勒仔等山包圍,地質屬中生代的火山岩。墳場內分為棺木段和金塔段,前者呈長方形,後者為正方形,以年份區分,亦有按籍貫、宗教區分。
夏其龍在墳場內發掘了9個值得考察的地方,除了同鄉會墓地外,在巿民心目中有崇高地位的浩園亦是其一。
浩園在1996年興建,意指「浩氣長存」,安葬殉職公務員,而沙士期間殉職的醫護人員,包括「香港女兒」謝婉雯亦長眠於此,墓碑有詳盡的墓誌銘,記載亡者的英勇事跡。

西安墓園200人合葬 
21la6p4
西安墓園安葬了1947年在西安號客輪大火中罹難的 200名乘客。
2003年政府斥資317萬元,在浩園對面興建景仰園,供英勇捨身的巿民下葬,但至今未有人使用,夏其龍說,巿民一般在死後半年至一年才獲追授英勇勳章,大部份人遺體已下葬別處,後人一般不願意遷移至該處。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地點是位於和合石大閘入口的西安墓園。1947年,一艘由香港準備前往廣州的著名客輪「西安號」突然起火,200人死亡,遺骸原合葬於大球場東面山坡,後遷至和合石西安墓園,園內設「西安輪船罹難先友總墓」作記。
參加考察團的包括男女老幼,在中大教授英語的左治強是其中之一,他的祖母葬在和合石,每年均會掃墓,今次活動令他加深對這個地方的認識。外籍英語教師Stan Dyer經同事介紹報名,對浩園及西安墓園印象深刻,「這裏跟天主教墳場很不一樣,更本土,墓碑的雕塑,像天使一類不多。」他說這次旅程令他更了解香港社會。

和合石墳場9大考察點
A14_01_a
地點:公墓
意義:1996年至2005年間,連場大雨引發山泥傾瀉,部份金塔段墓穴倒塌,部份骸骨未能確認身份,合葬於公墓內
地點:金塔墓地(近直升機場)
意義:向北面對華山,向東為龍山,狀如筆架,山上有龍山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有落葉歸根的意義
地點:重整棺木地
意義:兩個月內啟用,道上鋪上石屎,可容納 845具棺木
地點:浩園、景仰園
意義:殉職公務員可安葬於浩園內;景仰園位於浩園對面,供英勇行為而死亡的巿民下葬
地點:骨殖火葬場
意義:設有骨殖火化爐及磨骨機,把由棺木段起出的骸骨用火爐烘乾、再用磨骨機磨碎,每日可處理10多副骸骨
地點:同鄉墓地
意義:旅港同鄉會昔日在香港社會扮演重要角色,凝聚同鄉、互相照應,協助單身流居香港者處理身後事
地點:西安墓園
意義:1947年2月4日,由香港準備前往廣州的著名客輪「西安號」起火,200人死亡,遺骸原合葬於大球場東面山坡,後遷至和合石
地點:靈灰安置所及紀念花園
意義:70年代政府力推火葬,和合石於1975年設立第一期靈灰安置所,見證社會文化變遷
地點:石廠
意義:和合石附近有逾20間石廠,密集程度為全港之冠
資料來源: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


注意禮儀 忌踐踏墓碑及破壞
即使百無禁忌,到墳場考察時亦要注意禮儀和技巧,舉辦考察團的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龍神父提醒巿民,墓地作為亡者安息的地方,考察人士應保持安靜、不要喧嘩;墓碑是亡者身份的象徵,在後人心目中有一定地位,不應故意踐踏及破壞。
由於和合石面積頗大,出發前應事先了解路程,行動不便者,可以選擇清明封路前或後才驅車出發。
夏其龍指,碑文是了解亡者背景及生活文化的重要資料,務必留意,在洋人統治香港期間,有些墓碑會用上清朝的年號,顯示出當時華人的文化氣息及亡者對民族的歸屬感,墓碑上年份的寫法亦有學問,「而家好多人都係用公曆,傳統係用天干地支,好似甲子、戊辰咁。」


運送遺體 當年火車支線直通
和合石曾經有火車支線到達,總站則在現時銘賢路及和興路交界,接近食環署的辦公室。
香港鐵路會會長Martin稱,和合石墳場初發展時,新界道路網並未完善,港英政府在1949年興建和合石支線連接粉嶺站,平日用作運送遺體,每年清明及重陽期間,提供特別列車接載市民前往掃墓。
80年代初,政府發展粉嶺南部並興建粉嶺公路,至1983年九廣鐵路全面電氣化,和合石支線便停用。
由於和合石支線曾用作運送棺木和遺體,網上流傳不少鬼故事,其中一個說法是舊日不少人死於戰火中,死不瞑目,經常在鐵路和車站間徘徊;另一故事說從前煤油火車太搖晃,把遺體拋出車外,被尾隨的火車輾過,整條支線鋪滿溪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