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02, 2010

陳天權簡介香港盂蘭勝會

是晚中區卅間街坊盂蘭勝會,因為明年會址重建,加上今年有雜誌推薦又有導賞團,屆時一定很熱鬧。
廣府盂蘭的「大三清」(或筆者常用的「大放三清」、「三清濟煉幽科」等)永遠是我的最愛。初遇已經被莊嚴的場面深深震撼,對高功道長當中的角色轉換與《先天斛食濟煉幽科》都著迷不已。

潮州盂蘭 30/8/2010 陳天權

【大公】香港的盂蘭勝會是近 代由內地傳入的,因為新界鄉村沒有這種風俗。最先有盂蘭勝會的地方都在市區,如銅鑼灣、上環、西營盤、深水(土步)和尖沙咀等,昔日那裡設有碼頭和貨倉, 由俗稱「咕哩」的搬運工人發起。早期從事苦力行業的大都是潮州人,他們來港謀生,無親無故,期間有人不幸逝世,同鄉為了心靈慰藉,便傚法家鄉習俗在農曆七 月以宗教儀式超度亡魂。
盂蘭勝會何時傳入香港?沒有明確記載,但有團體稱已辦了超過一百年。據潮州公和堂說,該會在一八九七年在銅鑼灣糖街舉辦第一屆盂蘭勝會,主辦者是渣 甸洋行屬下糖廠的苦力。之後轉過不同場地,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維園球場舉行,那時規模漸大,開始搭棚演出皮影戲。現今公和堂的盂蘭勝會在摩頓台球場舉行,日 期由農曆七月廿一至廿四日。
戰後很多潮州人移入香港,舉辦盂蘭勝會的風氣更盛。那時不限於碼頭附近,主要在潮州人聚居的社區。場地布置亦較以前隆重,展示潮州文化傳統,例如糕點、戲劇和宗教等,形成一個充滿傳統色彩的場景。
在潮州人盂蘭勝會中還可看到許多儀式風俗,如請神、豎幡、拜祭、誦經、施食、化寶、派米和福物競投等。派米活動由潮州人發起,當時有許多潮州人經營米舖,他們捐出白米,既祭祀孤魂野鬼,亦賑濟貧苦大眾,希望為先人和自己積福。


廣府盂蘭 1/9/2010 陳天權

【大公】盂蘭節的起源 來自佛教「目連救母」故事,講述目連獲佛陀指示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三寶,藉此救度亡母,此故事旨在宣揚孝道,勸善教化。 另外,農曆七月十五日又是道教的中元節,即地官赦罪日,道教認為當天由法師進行科儀,可以超度罪孽餓鬼,免於人世災劫。
香港民間習慣以農曆七月十四日為盂蘭節,但事實上祭祀活動遍及整個七月,因為主持儀式的佛教和道教團體供不應求,不同地區的團體唯有錯開時間舉行。 廣府人舉辦的盂蘭勝會大多聘請全真派的道堂啟建法會,他們派出的經師較多,收費比正一派的喃嘸道士便宜,因此在這段期間可謂應接不暇。
三天期的廣府人盂蘭勝會,首日先進行請神、豎旛和啟壇等儀式,晚上為亡魂「破地獄」,即引領亡者離開地獄接受超度。次日的「重頭戲」是晚上的「攝召 過橋」和「散花」,為亡魂解冤拔罪。第三天的壓軸活動是「施食超幽」,有些道堂出動三位高功法師,帶領一眾經生進行「大三清」儀式,為亡魂施食以解飢餓之 苦。儀式完結時火化場中的大士王,寓意帶同幽魂一起離開人間。
由於場地或其他原因,未必每個由廣府人舉辦的盂蘭勝會都按以上程序進行,但主旨則一致,都是祭祀先人,表達孝道,並為亡魂分衣施食,解其冤結,以達到陰安陽樂的目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