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05, 2010

曾繁光 育兒經

4/11/2010 羅惠儀

【經濟】親子的理論,不就是那兩三道板斧……當換了字眼,卻娛樂無窮,令人洗耳恭聽,包括記者:如何「過度開發」子女?何謂「多元化虐兒」?曾繁光醫生率性,「生鬼」道出育兒現象。

他自有一套育兒心得,屬老掉牙的理論,卻管用。

離開服務逾20年的青山醫院,轉為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是3名孩子的爸。長女Michelle(18歲)、次子Vincent(16歲)、細女Vanessa(13歲),讀英基國際學校。

他提倡正向管教代替責罵。「你愈罵,孩子根本聽不入耳。」他覺得家長要學會接收孩子的缺點--要做一面鏡。「大女愛駁嘴,往好處看,她很能言善辯,會思考……不過,會很野蠻,我會用相同的方式待她,慢慢她便知道自己的不當地方,哪用罵?」

每天,父母跟子女各自要說上一天內遇過3件有趣的事。「說不上,是你找借口。這種分享,會拉近父母跟子女的關係,溝通更好!」

大小之別 早晚之差曾繁光近年開始在小畫布上繪畫。子女則從兩歲開始,在大畫紙塗鴉,他視之為小孩的大地。「你要在孩子身上釘上框框,還是拆掉它?孩子需要一個大的夢……嗯,『老坑』才需要小的,因為自己都無信心達到。」

大畫紙正是令小手更靈活,有信心嘗新。「(畫紙)太細,憋住太辛苦。」

兩歲豆丁,跟着父親在畫室用塑膠彩作畫。子女在自己的作品塗鴉,他不以為忤。「阿仔說:『老豆,你尐畫唔得,我再畫過……』我唔嬲,那幅以後便成為他的畫。」不過,待年紀稍長,孩子便明白要尊重他人的作品。

繪畫早起步,從小跟父親作畫、賞畫,浸淫在藝術氛圍,亦有更多機會試,無疑較同齡孩子優勝,懂得利用不同媒介創作。他啟蒙孩子的技巧,由調色到如何重疊顏色創造不同效果,讓孩子做不同的顏色實驗。

曾繁光說,懂得一門藝術,是終身的樂趣。「就算他們將來不再創作,也懂得賞心悅目。」

過度開發 埋沒天賦他的3名子女對繪畫滿有天份,不過,當升上高年級以後更愛音樂,毅然放下畫筆,曾繁光倒看得透:「那是他們的選擇。孩子要自己喜歡,才會做得好,否則,一定做不好……或者有一天,他們又會想繪畫;不創作,到藝術館欣賞,也是終身令自己賞心悅目的興趣。」

沒有因為子女才華,強要他們更上一層樓。曾繁光只道:「不要以為自己個仔是天才,否則,是他痛苦的開始;天才被發掘很慘,被埋沒才是好事……」

他不屑家長安排子女上不同興趣班,形容是「虐兒多元化」,令孩子失卻發夢的空間,不能發揮創意。「學一兩項已足夠,最重要是有視野,家長讓他們嘗試不同新事物……沒有很多活動,孩子長大後一樣可以幸福,有,又不會特別快樂,何苦要這樣做?」

形同森林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孩子對自己的人生,不會再感興趣。你當細路是礦產去發展是不行的,那是一個人;家長要按孩子的能力、興趣去揀 (活動),還要有空間給他們胡思亂想,他們學完一項活動,會感到累,你需要讓孩子recover(復原),否則,他們學不到其他新事物,這就是過度開發。 最後,令孩子對甚麼都感到沒趣……」

個個家長都渴望子女是資優,銳意栽培成才。世人稱許個人成就,等同快樂。「這點很錯--是你喜歡做一樣事情,有成就的機會才會更大,所以,最後都是要孩子先快樂才是最重要,家長不能過度開發子女。」

惟有家長身教,教曉孩子真誠待人、認真工作,才是處世之道。「你買到整個衣櫥都是名牌,你動輒罵傭人……孩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再簡單的道理,家長就是不明白。「所以,我才有機會不斷開講座,教家長怎樣教仔。」曾繁光如是說。
﹏﹏﹏﹏﹏﹏﹏﹏﹏﹏﹏
滄海:曾繁光創作展Info
地點: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展覽廳
日期:即日至11月21日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9am-7pm)
-----------------------------
藝術與精神健康講座
地點:香港教育學院 D1-LP-06
日期:11月17日
時間:2pm-4p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