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27, 2010

陳雲憶烏溪沙

烏溪沙 1/12/2010 陳雲

【明報】一九八一年的暑假,讀中六,生物 科老師許達強組織了一次戶外考察,地點是烏溪沙青年新村。生平第一次宿營,在小營房住三日兩夜,之前只有露天野營。考察的地方是烏溪沙的海岸,大概是西沙 海灘吧,有很多紅樹林,其次是馬鞍山的草坡和山溪。紅樹林可以看到彈塗魚、小魚和蟹,海裏有紅色橙色的海星蠕動,偶爾有海膽。生平第一次見游動的海星和海 膽。所謂考察,是用繩畫幾個網格,盤點生物數目。紅樹林在淡水河口,需不需要量度潮汐和水流,不記得了。草坡和山溪的生態學考察,也是用網格的方法,但要 量度風向和水流速度。海風大,雨水少,山林貧弱,馬鞍山的草坡和山溪的生態,比起元朗八鄉的貧乏多了,草蜢的種類稀少,不見草龍和蜥蜴出沒,山溪無蠑螈、 鮎魚和膨皮婆。

讀中四的時候,也與同學去過大棠的山谷做地衣數目統計,評估空氣污染程度,也去過大埔的松仔園做生態學考察,大嶼山也好像 去過,四處遊山玩水,似郊遊多些。記憶沒有在烏溪沙的清楚,大概是逗留的時間長,又有住宿,不似郊遊。至於誰與誰一組合作考察,記不清了。記得的,是晚上 在青年新村的足球場的樓梯看台飲汽水聊天,天上有斑斑點點的星。當時烏溪沙一帶荒涼,夜晚烏黑一片,即使青年新村有路燈,也是昏黃的那種。最記得的,是不 知何故,要從馬鞍山的草坡走回青年新村,途中經過一些黃泥山崗,被鏟泥車挖得一坑一坑,有積水和濕泥,沾滿一腳。當時不知該處要建成公共屋邨、居屋和私人 樓宇住宅,港府要開闢馬鞍山新區。只是覺得茫然,好端端的山崗,夷平了做什麼呢?四周沒有車路和人煙,只有呼呼的山風和飛舞的泥塵,像開露天的礦坑,然而 馬鞍山的鐵礦已開採淨盡,山頂只留下一些礦洞。鏟泥車亂挖山地,有很多阻礙前進的積水和濕泥,原本好好的山崗不見了。眼前的情景,令人費解,心下茫茫,中 學畢業到哪裏去呢?

烏溪沙那地名,我讀小學的時候也聽說過。鄉里之中,有一個是賣玉石的,他常到西貢和烏溪沙一帶的山溪,沿岸找石頭,敲 開石皮看看內涵。運氣好的話,可以找到一些次級的玉石或美石,可以用來做工藝品雕刻。馬鞍山區議會的資料說,烏溪沙原名烏龜沙,因為不少烏龜在該處的沙灘 產卵,該地仍有烏龜沙咀的土名,可為佐證。其後因馬鞍山流下的溪水含鐵沙,溪水呈烏黑色,因此改名為烏溪沙。大概烏龜少了,便多注意黑沙,於是便要改名。 我推想,當地一帶都是客家村落,烏龜爬石壁或烏龜爬沙壩,在客家話的諺語裏,都是「等死」的意思,凶多吉少,當然要改名了。

一九八二年入 中文大學英文系,去了一次烏溪沙宿營。一九八六年秋天,去了香港青年作家協會的文學營,四處荒涼如舊,一群文藝青年與作家宵夜看星談天。八十年代末,馬鞍 山新市鎮成形,沙田有幾條車路通往馬鞍山及烏溪沙,亦開闢了通往西貢區的西沙路,烏溪沙的交通變得方便。二〇〇四年馬鞍山鐵路通車,烏溪沙建了火車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