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17, 2011

梁紀昌《壹周刊》1097期專訪

苦瓜 梁紀昌 17/3/2011 阮佩儀 壹周刊1097期
退稅上限六千,你會怎麼花?
買iPad?補貼新車首次登記稅?
更多人發動捐給鮮魚行。
做校長做到他那樣,可算城中罕有。
龔如心官司還沒完結,華懋私下籌款給他。教署殺校,官員暗自掏錢支持他……
「嘩,呢尐唔講得o架。」
能公開的,是個個叫他校長爸爸。
校長,仁愛。爸爸,慈愛。情愛?
「太太常投訴,咁鍾意學校,搬埋張床返鮮魚行(目訓)啦。」
現在逢星期二晚,陪太太學跳社交舞。
「我內柔、外剛。」
骨頭硬,跳了一年多,仍然是初班。
「不放棄,因為辦學、持家,也如跳舞,步步為營。」
他是五十六歲的鮮魚行校長梁紀昌。

N1097_079_open
他 自比苦瓜,貧窮長大,同學課餘溜冰、游泳,他最多行山,「因為不用伴,更重要是不用花費。」但苦盡甘來,這經歷有助他今日幫助相同遭遇的。昔日,他有姑媽幫,仍要輟學。今日,學校有一半學生沒錢買早餐,「靠一個人,做不了太多。」他讓傳媒採訪,傳媒報導完,李嘉誠、龔中心、黎瑞恩……紛紛捐錢。
校長室的門,從來不關上。
忽然有個家長,氣急敗壞趕來--
「校長,江湖救急。」
有一句沒一句的,掏出「無得撈啦」摺機做抵押。
手電和他的誠信,一樣不值分文。拿了六百元,即逃之夭夭。
「我早知有問題,但他兒子在這裡讀六年班。
「窮途末路,受苦的還不是孩子。」
絕境是怎樣,梁紀昌最了解。
一九六八年中一,父親肝硬化返天國。
「所謂親戚,給予的安慰是:昌仔,別讀書了,出來做事,幫手持家……
「我很反感,不支持、沒鼓勵,還一盆冷水潑過來。」
梁紀昌有一妹三弟,有個姑媽在新加坡。
「她是父親的親生姐姐,被賣掉去異鄉。」
姑媽買樓給他們,每月又送來一百斤米。
靠着姑媽支持,一家從紅磡搬去土瓜灣美景樓。
「六個人擠在三百呎,總算是有個安樂窩。」
聖斯德望小學畢業,考入聖本篤。
「窮人走的冤枉路特別多。」
家裡沒明燈。
「媽媽不知道,私立小學是沒機會參加升中試的,初中又要捱貴學費。」
靠自己摸索,中三入協同。
「專挑新校,協同當時新開,要招攬學生。」
同學有李居明。
「佢原名李康華,那時有個中史老師叫陳松齡,又名夫子,引導我們鑽研唐滌生的詞,所以,今日李居明,在支持粵劇。」
同學有閒情研究詩詞歌賦,梁紀昌課餘去打地蠟。
「爸爸打蠟,我接他的生意做。」
七二年會考,二B四D。
「大角咀銘基收我唸預科,也要輟學。」
全家等著開飯,他要幫手搵食。
日間清潔打蠟,夜晚在「東南」工專修讀電子。砌座膽機出來,是他最大貢獻。
「家裡小得無處放,學的沒用武之地,簡直是蹉跎歲月。」
大弟弟當年唸小六,他叫弟弟接手打蠟,自己去培正唸預科。
「中文中學,一年便可以考中大。」
不想耽誤弟弟學業,可惜,壓力愈大,失望愈大。
「我叻歷史,不知怎的,中史A,西史只得E。」
老師鼓勵查卷。
「查卷要錢,錢從何來?」
入不了中大,入葛量洪。
「又叫弟弟多給我兩年時間。」
七六年師範畢業,接棒持家,全力支持弟弟到利瑪竇進修。
「佢底子太差,成績追不上。」
做大哥的,內疚至今。
「人生沒完美,窮人的遺憾,也特別的多。」

一樓一那時建築業訓練局剛成立,梁紀昌帶弟弟考大偈,預計做大偈可進修。弟弟其後進身技術員,做過海洋公園。
「佢現在和黃。經濟差,和黃裁員,佢因為考到高級文憑,得以留下。可惜無論怎發力,也考不到大專資格。」
今日,他照顧姪仔姪女。
長兄為父,梁紀昌習慣承擔。
鮮魚行兩度列入殺校名單(○四和○七年),梁紀昌拼命保著老師飯碗。
「我油塘的物業,早早供滿。八二年加入政府,當年制度,離職後直到五十五歲,都可享有長俸、退休金。我生活無憂,但老師要開飯。」
梁紀昌八二年入教署做輔導主任,後轉發展主任。
「很清楚做官的想法,收生不足,一定是校長無能,教師偷懶。
「老師被標籤,將來難搵工。」
回想兒時沒飯開,有次到佐敦平安大廈做清潔打蠟,沒錢買工具,一切靠雙手。
「廁所塞了,我徒手挖屎通渠。
「尊嚴被踐踏,至今忘不了。
「所以今日,我沒炒過一個老師,開飯最要緊。」
○二年捨棄鐵飯碗,只因睇唔上教改。
教育局推行教改,請麥當勞的要員分享心得。
「商人想法是,有指標依從,就可以倒模。
「麥當勞有四十個工序,依足便製造到一式一樣的漢堡包。
「官員忘記了,人是獨立個體。」
訪問期間,有個家長晚上七時送小孩回校,說一個多小時後接回。
「莫名奇妙?這家長做『一樓一』,孩子這樣成長,成績可以怎樣。」
又有家長,右手交孩子,左手遞上出世紙、入學證、身份證……中港婚姻,她丈夫另有家室,家長準備尋死。
「孩子日日見著這些,又豈能專心讀書?」
學生的學業成績,跟家庭收入掛鉤。
「聖保羅男女0既學生家長收入,跟我學校的,相差至少一百倍,學生的學業差距,也就相差至少一百倍。」
梁紀昌一個舊同事,女拔萃畢業。
「佢小學已經中、英、數、普,各有一個補習老師,還沒算鋼琴、芭蕾舞。
「起始點不同,要追又談何容易?」
說罷,有個舊生致電,要梁紀昌擔保遊學瑞典。女生的父親虐妻,母親寧願到街邊賣魚蛋,堅持帶兩個女兒離家,今日,女兒上中大,貸款讀書、遊學,要人擔保。
女生不守承諾,梁紀昌動輒揹十萬多元債項。仍然支持,因為他想起妹妹。
梁紀昌的妹妹梁業萍,只小學畢業。
「窮人的女兒早當災。我姑媽被賣去新加坡,我妹妹只能讀到小學。老人家認為,女兒早晚嫁人,不如儘早送出去。」
說著,有個婆婆入來。
七十五歲的陳婆婆肺鈣化,每行一條樓梯,要休息十分鐘,梁紀昌的辦公室在三樓,她苦撐半個多小時,只為叫校長提醒女生,一定要讀書,陳婆婆因為沒知識,遭丈夫拋棄。
「我妹妹的感情,也沒有著落。」
妹妹小學畢業去車衣,八九民運,車衣式微,到歐洲流浪三個多月,天天和外國人打交道。
回港後,申請半島酒店做執房,半島要求中五程度,破例獲聘,只因說得一口流利英語。
拿了傑出員工,卻礙於學歷,升不了職。
「這個社會,極嚴厲懲罰沒學歷的人。」

過三關梁紀昌的獨生女兒凱琪,小學唸華德,小四轉天神嘉諾撒,中學唸聖瑪利。
「美國做過很大型的研究,拉丁家庭職位低,收入差,但家庭和諧,小朋友有安全感的,長大後成就也很高。
「反之,父母教育水平高,職業又高尚,但常常嘈交、嗌離婚,小孩或會吸毒,自暴自棄。」
梁紀昌在公開大學進修學位課程,工餘和太太看課外書。
「女兒耳濡目染,我不擔心她將來。」
女兒會考二B四C,在帝國大學唸化學和商業碩士。
○八年畢業,正值金融海嘯,仍獲英國公司聘用。
「女兒小時候,我常陪她看《阿信》,提醒她人生不一定順利,更會俾人屈。大方向正確,早晚有回報。」
女兒現在英國任核數師。
「我教女,只給大方向,功課要做晒,考試要合格,其他我放手。」
女兒小時候住田心邨,自己乘85B巴士放學。
「養兒育女,最緊要訓練獨立。十二歲以前,兒女屬於父母,十二歲後屬於朋友,兒女拍拖了,就屬於她愛人。」
女兒現年二十七歲,已有穩定伴侶,年多才回港一次。
「說不失落是假的。」
他借學校,重溫昔日和女兒的快樂時光。鮮魚行有二百零五個學生--
「陸麗明、成思穎、張卓琪、陳裕寶……」
梁紀昌隨口叫出一百九十個。
在《星島》、《親子綠洲》寫專欄,稿費捐去「校長基金」,全為資助學生。
苗圃行動在尖沙咀萬麗酒店搞自助餐,讓中港學生有交流。
「對方有六、七十人,我資助鮮魚行二十個學生。」
家長一聽是酒店,不敢踏足,揚言那個世界跟自己太遙遠。
「梁紀昌管接管送,一力承擔。」
學生不懂使用刀叉,刀尖刺中牛扒,張口就吃,嚇得周梁淑怡即場教授餐桌禮儀。
「學生見識少,失禮事多。」
「校長基金」支持他們坐麗星郵輪,酒店吃餐,大學交流等。
「讓他們開眼界,有個追求目標。」
小三女生過度活躍,輕易跟同學爭執,眼淚一把鼻涕一把,衝入校長室,要梁紀昌主持公道。梁紀昌陪她看法庭電視,指導她深呼吸,以律師口吻細說事情始末,她由此學習控制情緒。
這麼一搞,已近黃昏。
又來個超齡唸小三的,父母離異,母親執垃圾為生,往年舅父從國內送上月餅、小禮品,卻車禍離世,母親又確診患乳癌。
梁紀昌教女生祈禱,女生一生沒見過、也沒錢買聖經,梁紀昌教她每晚背十個英文生字當祈禱。
一輪安撫,又是入夜。每晚回家,披星戴月。
梁紀昌的太太譚惠英,黃笏南中學畢業後入師範,二人在教職員活動結識。太太○七年吃肥雞餐退休,梁紀昌卻肩負鮮魚行校長一職。
「九九年,我和太太去西藏,看到藏傳佛教輪迴圖,那裡有個地獄島,僧人說,是給誤人子弟的。」
當年教書,只為兩餐。
「在教署當督學,名校校長敬我萬分。我問自己,是自己有料抑或招牌夠照?」
鮮魚行經歷兩次殺校,仍然屹立不倒。
「應該不用下地獄。」
教署規定,六十歲退休。
「我屬羊,今年五十六。」
梁紀昌媽媽,今年八十三。
「似媽媽的話,退休後至少有二十三年陪太太。」
他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頹廢、年老入花叢。
「我一生有很多難關,願有智慧過三關,老來便可陪太太環遊世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