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5, 2012

發燒


3/1/2012 伍慶賢

【am730】看病人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比喻和推理去解釋病症。常有家長帶發熱的孩子來,說幾小時前才看過醫生,吃過退燒藥,現在又發燒了。結果一天不停地為此轉換醫生,家長憂心,孩子勞累。

安慰家長的情緒後,我會一步一步跟家長思考:如果吃一次退燒藥,體溫就不應該回升的話,那為甚麼先前的醫生要開三、四天的藥呢?這是因為醫生評估孩子或許要幾天才能退熱;馬不停蹄地看醫生,似乎是為了暫時緩解自己愛子女但未必理性的擔心,多於孩子的實際需要;一天之內轉換幾位醫生甚至對子女弊多於利。在孩子有危險時,我們應該比平常更冷靜,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保障。

打個比喻,發熱不是火警,而是火警時的警鐘。退燒藥的效用可說是暫時讓警鐘安靜一點,但它絕不會救火。只要火未被撲滅,藥效一過,警鐘還是會再響起來。真正的消防員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只有免疫系統正常運作,警鐘才懂得響,因此警鐘能響並不是壞事。

警鐘不響,不代表火災不存在。不擇手段地按停警鐘,只是掩耳盜鈴,反會讓我們難以判斷火災的真實情況。其實只要給消防員一點時間撲熄火警,那時不用退燒藥,警鐘也自然不會響,我們就知道身體正步向痊愈了。有時病理是可以深入淺出地解釋的。只有將心比己,耐心地找出讓病人真正明白的溝通方法,才能令醫患同心,藥到病除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