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21, 2009

《新聞透視》綜援專題

是日《新聞透視》的綜援專題,訪問了曾領綜援的李奇光與他的母親、巨哥、現在領綜援的何女士、社署署長余志穩、社署前線兩大公會主席陳振華和梁建 雄、《歌舞昇平》製片翁子光、《綜援-nization》義務攝影師戴毅龍、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幹事歐陽達初、張超雄等,面面俱到。
專題主體是最近樂施會與理大合作的民意調查,訪問一千一百多人對綜援的看法。
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卻印證了梁建邦任社署署長時鼓吹的「綜援養懶人」論影響深遠。
李奇光是零二年的會考十優生,在那時才公開他來自綜援家庭,去年在港大醫學院畢業,現在當實習醫生,不需再領取綜援。
這數年不時看到他接受傳媒訪問,知道他達成心願也很欣慰。
他的母親剖白領綜援的心路歷程,是因為丈夫臨終前叮囑她要去取綜援。起初她很抗拒,但兩名子女仍讀小學,無奈開始領綜援。
她們太明白被人知道領綜援會被鄰里歧視,因此李奇光讀書時期一直隱藏父親逝世與領綜援的事,直到會考放榜那天。
他走上世人稱許的康莊大道,他慨嘆來自綜援家庭的人要花更多努力,才做到世人眼中的成功。
李奇光固然是令人振奮的例子,但今天香港有造就更多李奇光的環境嗎?
署長的言論沒有新意,不如讓陳振華多講兩句更好。
他不斷強調自己認為社會並沒有特別歧視綜援人士,電視台立即找社工之言對照,「過年去買雞,人們會說:嘩!綜援人士吃雞呀!」,不禁令人覺得高官遠離民眾。
歧 視來自偏見,偏見部分來自誤解,誤解源於刻板印象。正如有些人覺得領綜援的似乎不應該買雞,戴毅龍與其他攝影師當初為《綜援-nization》的受訪者 拍照感到無從入手,因為受訪者的家相當整潔,衝擊他們心中的印象。後來他們看開了,整潔就是整潔,平實地呈現他們的生活。
筆者到底對領綜援的人沒有特別看法。
在萍水相逢的接觸裡,只得有禮貌和沒有禮貌的分別。
許多人禮貌周周,令連盡綿力也說不上的筆者感到不好意思,有小部分好像前世欠了他,每每用審犯的眼神盯梢著,唯恐筆者是幫兇。
之前也會有一些典型的刻板印象,即使現在看法並沒有完全改變,但明白哪些是錯誤觀念,最少不會散播謬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