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07, 2010

解剖學術語小趣

早年去科學館看人體解構展,其中一個掌骨標本,每一節指骨都有名字,大開眼界。

解剖教室:何謂時間之骨? 7/4/2010
【蘋果】收在《解剖學術語》(Terminologia Anatomica)裏,已被命名的人體結構大概有7,500多個,除了這些名詞之外,更有其他一些比較少用的解剖學名詞。解剖學家發明名詞的能力,真的 使人驚嘆,醫學生又怎樣能夠記得那麼多解剖學名詞的能力的呢?其實很多解剖學名詞的背後是有其意思,甚至有故事,明白後,解剖的學習就會變得有趣與容易。

解剖名詞有故事
有好些解剖名詞是純粹描述性的,如「背闊肌」,看它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塊在背部而且很闊的肌肉;也有一些解剖 結構是因為它們與一些其他物件的形狀相似而命名的,例如「甲狀腺」,這腺體由兩腺組成,位於氣管兩側,形狀似戰爭用的盾甲。有些解剖結構是因神話人物而得 名的,例如我們腳踝後面那一條很粗大的跟腱,就叫「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相傳希臘神話人物阿基里斯還是小孩時,母親為了使他刀槍不入,就抓緊他的腳踝後面,把他倒轉浸入河裏,腳踝後面卻因沒有浸到河水而成為他 的弱點,後來他是因那位置受箭傷而死的。

部份結構的命名卻是匪夷所思,例如在頭顱兩側的Temporal bone,直譯就是「時間之骨」,但這名字太難明白,所以正式中文名字譯為顳骨。「顳」是這塊骨的專用字,並沒有其他意思,但是為甚麼本來的名字叫「時間之骨」呢?相信是因為這塊骨頭位置上的頭髮最先變白,表示了時間的流逝,所以得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