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16, 2011

從《鋼的琴》看中國今貌

掙扎抉擇的社會 5/9/2011 馬家輝
【明報】第一次聽見《鋼的琴》之名,是在北京,是在一次演講會上,講者是財經作家吳曉波,他寫了多本暢銷書,深刻勾勒中國經濟崛起過程裡的種種黑暗 與陰邪,並且解讀未來發展的可能趨勢;在每個轉型劇速的社會裡,都需要這類通常會被大學經濟系教授們瞧不太起的「趨勢作家」,但,沒辦法,社會變動太急, 我們總不能坐著乾等學者專家們研究十年八載才發表那些「後見之明」的所謂論文,更何況中國學者的論文十篇有九只屬抄襲或半抄襲,等了,往往只是白等。

吳曉波於演講裡談及《鋼》片,說戲內有一個角色賣假藥,發了財,別人看在眼裡,儘管不屑,心底卻又有著掙扎,盤算要不要也來賺此快錢,如果不賺,一 輩子或要注定被困在社會底層,無力出生天。當社會欠缺乾淨的往上流動管道,人們只好被迫傾向邪惡,只因善良的成本太高太大,誰都不願意付出。

我開始對《鋼》片暗感好奇。

其後在北京再聽見一些年輕朋友們談及此戲,都是「超好看啊!」地讚不絕口,於是我便決心買下此片的「非授權版」光碟,我等不及了,等不及正式上映, 也不知道何日才出現授權版本--別虛偽了,你敢說你家的電視機旁邊沒放著幾張「非授權版」光碟?多少高官,多少教授,把職業頭銜拋開,豈不跟升斗市民一樣甚至更為不堪?我見太多了,或官官相衛,或以勢凌人,或始亂終棄,有機會,我必慢慢描寫他們,寫一本《特區版儒林外史》,其中的醜惡與香艷,或會變成「十八禁」呢。

說回《鋼》片,終於看了,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都說「超好看啊!」,只因人人都可找到覺得好看的理由。眼淚與笑聲糾纏,中國風與西洋味混合,而且深深擊 中轉型期中國的「撕裂景況」﹕小女孩必須在窮爸爸與富媽媽之間作出抉擇,窮爸爸土法煉鋼,弄出一具鋼琴以爭撫養權,但結果,吃力不討好。若予以「社會閱讀」,如斯情節豈不正是中國現狀的戲劇反映?在上層與草根的兩個社會之間掙扎,在安心貧窮與不義財富之間掙扎,在集體社群與個人努力之間掙扎,所有舊的規則已經崩塌,所有人都要重新抉擇,在《鋼的琴》裡,你看見演員也看見自己,你,就是演員。

看完《鋼的琴》,快去回看《耳朵大有福》。中國轉型的戲碼在張猛導演手裡有了悲喜交集的演繹,他在拍你,你就是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