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15, 2013

鮮美蘑菇

春菇秋蕈 13/10/2012 譚然

【蘋果】秋風漸漸起來的時候,早晨傍晚會有鄉人挑著新鮮蔬菜蹲在路邊巷口售賣。有的攤上擺兩隻小筐,堆兩堆小蘑菇,叫金錢菇或者扣子菇。很矜貴的樣子,這堆蘑菇比一整筐蔬菜要貴得多,新上市的新鮮貨色估計要幾十塊錢一斤。最大的不過巴掌大小,小者如錢如扣。就是張大千畫裏畫的那樣,配著竹笋題作「山家清味」非常合適。新鮮的蘑菇傘蓋緊緊包著傘柄,傘蓋肉厚質嫩,傘柄又小又短,吃起來口感最好。

王暢安先生寫《春菰秋蕈總關情》裏說:「記得十一二歲時,隨母暫住南潯外家。南潯位處太湖之濱,江浙兩省交界處。鎮雖不大,卻住著不少大戶人家。到這裏來做傭工的農家婦女,大多來自洞庭東西山。服侍外婆的一位老嫗,就是東山人,每年深秋,都要從家帶一甏「寒露蕈」來,清油中浸漬着一顆顆如鈕扣大的蘑菰,還漂著幾根燈草,據說有它可以解毒。這種野生菌只有寒露時節才出土,因而得名。其味之佳,可謂無與倫比。我小時候讀王先生講文物的書很著迷,《錦灰堆》裏講吃的文章更喜歡看,說鱖魚,說春菇秋蕈,都是鄉間可以吃到的美味,寫這種文字生動而有趣的太少了。王先生有真知而博學,文章寫得令人神往。這裏說的「菰」就是「菇」,鄉裏叫「菇子」。

蘑菇想買的時候不一定能買到,唯有春秋兩季雨後方可得此。小城周圍丘陵灘地長滿松樹茅草,長出來的春菇秋蕈重小不重大,越小越貴。鄉裏的野生蘑菇大概分兩種,一名草菇,一名松菇。顧名思義,一種生於草間,一種長在松下。草菇略顯黑紅,松菇則呈土黃。草菇大多長在沙土地,不比松菇長在松針叢中,所以草菇比松髒些,買回去需細細淘洗,不然裏面多含沙土。吃起來呲牙。大的掰開來洗,小的洗乾淨煮湯,漂在湯盆裏浮沉上下,調入雞蛋花或者小青菜,漂亮如畫。蘑菇還可以和肉一起紅燒,與竹笋同理。因為素菜寡淡至極,必須油多方能滋潤可口,那是一種奇妙的搭配。金冬心寫詩說「夜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笋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竹笋蘑菇都是廟裏做素齋常用的原材料,老僧們煮菜喜歡多放素油,沒有花豬肉不要緊,只要性情相宜。其實單一材料煮出來的菜一樣好吃。不管是廚娘還是老僧,有米之炊何其易也。

這種物產全靠老天爺恩賜,農人採集的時候全憑運氣,小販們搜集多了販運到城市,才能在街頭巷尾見到,一個攤上頂多有幾斤,普通人家買一點,只稱幾兩,口感之美絕非超市裏保鮮膜裏的那些平頭大蘑菇可比。就是曬乾的香菇冬菇,發開了再燒,比起來味道也要遜色很多。這種菇在沒有冰箱的年代,用素油炒過浸在油裏,像王暢安先生小時候吃的「寒露蕈」一樣,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也好吃。卻不如買來時的新鮮。像笋一樣,山裏多得是竹林,春天多的是竹笋,新鮮的笋吃都吃不過來,第二年開了春照樣有新鮮的笋可以吃。沒有人會想著曬笋乾。故而曬乾的蘑菇不唯見所未見,聽都沒聽說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