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19, 2013

生煎包

食指大動生煎包 3/12/2011 梁家權
          
【頭條】有一次去太子砵蘭街遠近馳名的永合隆買燒肉,車泊在對面馬路邊,只見一家店前有人揭開煎鍋上的大木板蓋,一陣香氣冒上半空,若不是已有一大盒燒腩肉在手,準會就地吃幾個熱辣辣的生煎包。這種場面在香港已不多見,很多上海館子都已把直徑近一米的平底大煎鍋移到舖內,在圍上大玻璃的廚房內炮製,但玻璃永遠都矇查查,看不清楚鍋中物。

氣味最能引起食欲,早年經常出差往上海,發現非常好吃的平民包子店「豐裕生煎包」,便是那煎鍋的功勞。第一眼看到鍋中由生煎至熟的生煎包,因受熱膨脹谷到脹卜卜像個小圓球,仔細去看,包底已煎得略起焦,包底至包頂的色澤由深至淺,變化很均勻。

市面上很多生煎包都不是這模樣嗎?是,但關鍵在於包底部份厚不厚,煎得有沒有過火。若包底太厚加上煎得過火,便似硬的燒餅,吃得很不過癮,最慘是同鍋的鍋貼命運也不會好到哪裏!有時我真的不明白,今時今日不會有很多人把鍋貼當主食,幹嘛把皮搓得那麼厚,吃了四、五隻鍋貼等於塞了一大碗飯,還可以吃更多其他東西嗎?

三十年前第一次去上海,未料一元竟然可以買十個生煎包,嚇了一大跳,幸好包子很小,皮很薄,飲多兩啖茶已能消化。今天上海的繁盛遠超當年的十里洋場,幸好還有像「豐裕」煎包手勢好的民間食店。香港的飲食向前走得更快,飲食潮流一浪接一浪,一年半載已推陳出新,連店子也要執笠。

有一些傳統始終仍很吸引人,像太子這家小食坊,在門前煎鍋貼和煎生煎包,一開大木蓋便使路人食指大動,結果有一天,我坐進店裏大快朵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