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30, 2010

王貽興︰為生活而生活

為生活而生活 30/11/2010 王貽興
【太陽】有孩子讀完大學,做過幾年有關獨立電影的工作,然而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連生計都成問題。有在學院裏工作的朋友知道了,很是難過惋惜,覺得這孩子的際遇很坎坷。我說,這孩子哪裏坎坷了?我遇過更多,比他更坎坷。

我明瞭人生不是周星馳和梁榮忠在《唐伯虎點秋香》賣身鬥慘,只是如果你誤解了悲慘與人生必要之磨練,或者把坎坷的標準訂得太低,你的確會低估了這個世界活在悲慘線下的實際人口,也高估了自己對生命的掌握狀況。

為理想而掙扎受苦,並不算最苦。他有目標,有方向,只是暫時尚欠火候,需要在現實生活裏歷練更多。只要你是個做創作的,在現實生活如何沉潛掙扎,最 終對你來說,都是非常珍貴而美麗的經驗。這有甚麼悽慘可言呢?在這樣的世代裏,擁有方向與想法的孩子,獨立自主,即使刻下的生活再苦,都不算一回事吧!

為理想而生活所吃的苦,最後都會化成甜美豐腴,而之前那段不是人的歲月,往後回看,也只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回甘而已。

相比之下,為生活而生活,忙累卻沒有目標,快樂哀愁都沒有方向與底蘊的,才更教人惋惜吧。

每個成功的人,也總會經歷這樣沉潛掙扎的時期。當然,每個失敗的人,也擁有這樣的結局。分別就在這個在泥沼掙扎的階段,於你而言是一種過渡還是已經 跨越不過的結局。如果你被它絆倒了,永遠滯留在那道坎上了,當然坎坷,可是,一旦跨越了,一切就可以反過來說,用不同的目光檢視了。

星期一, 11月 29, 2010

《陀飛輪》歌詞分析

《陀飛輪》是黃偉文又一傳世之作。
文中第三段「『陀飛輪』英語為Tourbillon,法文作whirlwind」,明眼人一看就知錯,該不是由這個網站抄來吧……

陀飛輪 18/5/2010 梁偉詩    
【文匯】詞迷之間流傳著這樣的兩句話:「林夕引進門,皈依黃偉文」。被譽為香港詞壇「兩個偉文」的夕爺(林夕原名梁偉文)與阿Y(黃偉文),的確又 是香港流行詞壇並峙的雙峰。阿Y詞風刁鑽、巧思不絕,Y系最為人津津樂道更是儼如各式「時裝line」的系列歌曲。如「小姐系列」:〈不歡樂小姐〉、〈怕 上鏡小姐〉和〈超友誼小姐〉;陳奕迅「病態愛情」系列:〈大開眼戒〉、〈防不勝防〉和〈十面埋伏〉。其中阿Y在何韻詩的「性別系列」中大放異彩,〈光明會〉、〈嘆息橋〉、〈願我可以學會放低你〉、〈露絲瑪莉〉、〈勞斯.萊斯〉、〈汽水樽裡的咖啡〉、〈查理淑儀〉和〈金剛經〉等等,首首破格精緻、別出心 裁。隨着年齡增長而心態有所轉變,阿Y近年積極發表「成年男人玩具系列」,包括〈葡萄成熟時〉、〈人車誌〉、〈裙下之臣〉、〈沙龍〉和收錄在陳奕迅EP 《Time Flies》中的〈陀飛輪〉。

「成年男人玩具系列」的獨特之處,在於阿Y非常善於捕捉不同「玩具」形式的特點,如〈葡萄成熟時〉以釀酒過程比喻情感經歷,藉探討「成熟」和「守 候」之間的關係;〈人車誌〉點出公路上飛馳是紓壓的「異質空間」,為駕駛者帶來快感;〈沙龍〉則描述了在飛逝時光中,試圖通過攝影留住時光的「人之常 情」。〈陀飛輪〉不但以「我的美酒跑車相機金錶也講究」,與之前四首「玩具詞」遙相呼應,在寫法上亦異曲同工,專門在「玩具」與人生感悟之間釋放繆思-- 如年少時青春無限不用戴手錶,後來才驚覺要努力向前,結果到了擁有一切時才發現時光如逝水、年華漸去。

究竟「陀飛輪」一名與手錶有什麼關係呢?「陀飛輪」英語為Tourbillon,法文作whirlwind,是鐘錶製造過程中一種裝置設計,由 1795年Abraham-Louis Breguet發明。「陀飛輪」的設計相當於鐘擺,可以抵銷影響擺輪及游絲運作的力量,包括地球引力的不平衡,使鐘錶行進更加準確。「陀飛輪」貴為鐘錶製 造中最具挑戰性及最有價值的工程和高級技術,同時也是收藏家及高價錶中最受歡迎的複雜設計,也成為高級消費品的代名詞。阿Y〈陀飛輪〉中,「手錶」這項玩 具更糅合「時間」與「金錢」兩種元素於一身,並融會「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古老諺語,悉心佈置了兩者戲劇化的衝突,把「時間」、「心跳」與「金錢」、「名 錶」對立起來。

〈陀飛輪〉所以出現了前四首「玩具詞」未見的「矛盾掙扎」(例如紅酒、名車和攝影器材也可以是高級消費品),主要是建基於「陀飛輪」的另一個隱喻 --「平衡」。「陀飛輪」設計技術的核心思想乃是通過對「平衡」的精密掌控,追求時計的準確性。當我們不免身陷「用我尚有換我沒有」的煉金術式「等價交 換」現實,〈陀飛輪〉如果叫人放棄工作自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陀飛輪〉銳意把「時間」和「金錢」的對立關係推演到極致,曲線演繹「失衡」的狀態--「曾 付出幾多心跳/來換取一堆堆的發票/人值得命中減少幾秒/多買一隻錶……靈魂若變賣了/上鏈也沒心跳」──明顯地「把壞話說在前頭」,人生路自己決定。

另一方面,〈陀飛輪〉令人會心微笑的,也在於阿Y巧妙地把幾個名錶品牌「勞力士」、「伯爵」、「蕭邦」都鑲嵌進詞中--「勞力是無止境/活著多好/ 不需要靠物證/也不以高薪高職高級品搏尊敬/就算搏到/伯爵那地位和蕭邦的雋永……」--聽陳奕迅唱歌就恍如置身名錶品牌巡禮。這種寫法也是「成年男人玩 具系列」中〈陀飛輪〉所獨有的。既是悉心經營「時間」和「金錢」的對立,如果詞中出現CASIO或TITUS等大眾化品牌,恐怕便難以製造「靈魂換名錶」 的戲劇化效果。

想當然的是,集「潮人」、「時裝精」、「購物狂」於一身的阿Y,來寫「名錶」和「陀飛輪工藝技術」自是手到拿來入型入格。「人面跟水晶錶面對照」一 句更是大行家露一手的結果--「陀飛輪」錶面設計都必定可以讓人透過玻璃看清「陀飛輪」的運作。然而,〈陀飛輪〉的「小資」(以至「大資」)特質在「張廿蚊」肇事期間難免身份尷尬,甚至被KUSO(惡搞)為〈窮飛龍〉(副題為「小市民心聲」)──「勞力得幾多鈔票/煤電水單搾乾鈔票了/窮又(火農)剩低散銀只夠/多買一隻蕉/最低工資出鞘/如何保一家的需要/糧頭用到盡了貸款救助不了」。

〈陀飛輪〉遇上「張廿蚊」自是意料之外。無論如何,相比起〈葡萄成熟時〉,〈陀飛輪〉內藏機關之餘又寫得淺白易懂,令原本難以獲得共鳴的高級消費 品,符號化為同時具有Y系簽名式和人生哲理的混合體。觀乎陳奕迅2010年《DUO》演唱會中將「成年男人玩具系列」聯合演繹時的熱烈反應,即使不明白什麼是「陀飛輪」的聽眾,相信對「Time is Money」的現實亦深有所感。

陀飛輪
主唱:陳奕迅
作曲:Vincent Chow
填詞:黃偉文
編曲:Gary Tong
監製:Alvin Leong
過去十八歲 沒戴錶 不過有時間
夠我 沒有後顧 野性貪玩
霎眼廿七歲 時日無多 方不敢偷懶
宏願縱未了奮鬥總不太晚
然後突然今秋 望望身邊應該有已盡有
我的美酒跑車相機金錶 也講究
直到世間個個也妒忌 仍不怎麼富有
用我尚有換我沒有 其實已用盡所擁有
*曾付出 幾多心跳 來換取 一堆堆的發票
 人值得 命中減少幾秒 多買一隻錶
 秒速捉得緊了 而皮膚竟偷偷鬆了
 為何用到盡了 至知那樣緊要*
勞力是無止境 活著多好 不需要靠物證
也不以高薪高職高級品搏尊敬
就算搏到 伯爵那地位和蕭邦的雋永
賣了任性 日拚夜拚 忘掉了為甚麼高興
Repeat*
記住那關於光陰的教訓 回頭走天已暗
你獻出了十寸時和分 可有換到十寸金
還剩低 幾多心跳 人面跟水晶錶面對照
連自己 亦都分析不了 得到多與少
也許真的瘋了 那個倒影多麼可笑
靈魂若變賣了 上鏈也沒心跳
銀或金都不緊要 誰造機芯一樣了
計劃了照做了得到了 時間卻太少
還剩低幾多心跳 還在數趕不及了
昂貴是這刻我覺悟了
在時計裡看破一生 渺渺

星期日, 11月 28, 2010

小熊人擂台賽︰我的第二語言

到了今期「小熊人擂台賽」之「我的第二語言」,送上一闕我的第二語言喜愛金曲--Melanie C "Northern Star"︰




相信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大多數,第一語言是廣州話,第二語言是英文,在下也不例外。
諷刺的是,讀書時至少也學了十多年英文,總也結結巴巴說不好,眼不靈耳不通,遑論糾正港音。去到英語國家怎麼辦?實在惆悵。
雖然當時不流行校際互相比較,但相信小時候我的英文還可以。看!派發予每名小六生的中學適用語言表上,我的記號標在適合用英文教學一欄哩!呵呵呵。
看 得最多英文書的時期,是中一至中三強迫參加英語廣泛閱讀計劃(English Reading Scheme, ERS)。中二那年因為看得多,無端端得獎(其實有少許灌水,所以慚愧)。縱使看過《簡愛》、《雙城記》、《苦海孤雛》、《化身博士》、《基度山恩仇 記》、瑪麗王后傳記、史葛和亞蒙特森爭取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探險家的競賽……可能有眼不識泰山,首三本內容不覺有啥特別,更不知道正是世界名著,反正感受 過的種種悲與喜,最後都忘得一乾二淨。
如今英文程度大倒退,看英文文章耗時至少是中文的一倍。因為懶,即使是《哈利波特》也是看中譯。
看中譯意味自己英文差,看原文書更加理直氣壯腰骨更挺直,所以看到別人捧讀英文小說,文學名著也好Twilight也好暢銷作者也好,他們大概察覺到一對又羨又妒的眼光正投射而來。
英文也照顧不好,日文韓文德文更加免談。小學紀念冊的願望「學多國語言」,離我越來越遠。
曾經在工聯會上過一季日文初班,曉得五十音和一些生字。適逢友人同時在工聯會跟另一老師學日文,她覆述的課堂內容比我的老師豐富十倍。原本覺得老師風趣幽默的我,頓時意興闌珊,完成了沒有讀上去。
終歸只是興趣,不為謀生,欠缺破釜沈舟學習動力。儘管不懂看原文《叮噹》和恩田陸覺得遺憾,不過未至於會死人,耐心等中譯本吧。
至於兩岸通行的普通話,本人也是有限公司。去台灣旅行,當地人往往不明白我在說啥,真慘。
原本無從入手的題目,竟然也寫得這麼多,無需出動冷笑話,足夠交代有餘了。

星期六, 11月 27, 2010

現實中的灰姑娘

寄養如做童工 孤兒因愛無恨 11/7/2010
【明報】「我想要一個家,不需很大很華麗,一個當我哭了、傷心的時候,可回去的家。」
灰姑娘遇上王子,重獲新生之後,究竟會如何對待當日對她頤指氣使的後母?作者格林兄弟沒有給予我們答案,但現實中的灰姑娘,則用愛心與寬恕替代怨恨。

21歲,今年念中七的李嬋玉,出生於雲南,一直與父母及婆婆過著簡單但快樂的生活,直到12歲,「美好的童年就結束了」。在毫無先兆下,媽媽替她執 拾了幾件衣服,她就得跟隨姨母來港,讀書之餘,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協助照顧中風的姨丈,在陌生的家庭,嬋玉被呼喝做各樣家務,過覑有如工人般的生活,是 「現實版灰姑娘」。

李嬋玉憶述,初到香港的一個月,幾乎沒說過一句話,「淨係識點頭、搖頭、(說)係、唔係」,姨丈對她亦只有命令式的說話﹕「你去洗碗、拖地、煮飯、即刻去接細佬」。年紀小小的她更要隔個星期推著坐輪椅的姨丈,走一段大斜路到醫院覆診。

她說,有一次因為買錯菜,回家後遭姨丈用粗口大罵致暈倒,她發晦氣說出一句「我要返大陸」,怎料姨夫說出了隱瞞多年的秘密--她其實是一個遭遺棄的孤兒,內地的雙親,其實只是養父母,「原來我來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什麼都沒有。」她說。

姨丈士巴拿扑頭到了念中四,某天回家後遇上姨母與姨丈爭執,被姨丈以「士巴拿」打傷頭部,這一擊不但令姨丈被法庭判守行為, 而她亦正式與二人脫離關係,搬到宿舍從過新生,同時亦遇到她生命中的同行者曾老師。曾老師對她的關心,把她當成親生女兒那樣照顧,令她再次感到被愛,加上 身邊的朋友,嬋玉再次展露笑容。

昨日穿上碎花裙子前來領獎,別去如灰姑娘一樣的過去,期望有朝一日能變成「好靚」的白衣天使。

仍然在學的李嬋玉,倚靠綜援和補習的收入生活,更會將省下來的錢,定期匯給養母,亦期望將來投身社會後,能夠有能力供養內地的養父母。

星期五, 11月 26, 2010

林桂霞《東周刊》專訪

林桂霞 夕陽送行者 24/11/2010 
東周刊 黃潔鈴

林桂霞說自己是一名師奶,當義工二十年,是上天給她的機會。

她九五年成立榕光社老人服務團,早前獲亞視選為「感動香港十大人物」,與教育家田家炳、醫生高永文同台領獎。

林桂霞幫獨居長者搬屋、有病入院到殮葬一條龍服務,不收分文,只想他們「開心來,尊嚴活,放心去」。

善心背後,隱藏著一個秘密,「爸爸離開人世時未能送他最後一程,是我最大的遺憾。」這個遺憾,驅使她無私奉獻,幫助素未謀面的人安心上路,成為夕陽 送行者,「我不是偉大,只是你好彩遇到我,我亦好彩幫到你,就係咁簡單。」林桂霞所做的看似平凡,但在這充滿計算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

星期日下午,林桂霞帶著日曆、頸巾,來到慈雲山慈正邨,探望八十四歲的獨居婆婆陸瑞香。婆婆早年喪夫,靠拾荒為生,多年來因失去至親,精神變得錯亂,全屋放滿雜物,終日躲在後樓梯。

記者跟在林桂霞後面,稍為推開防煙門,已傳來一陣惡臭,記者閉氣強忍,難得林桂霞神態自若,蹲下來向婆婆噓寒問暖,為她戴上頸巾,給她五十元超市禮 券。「我用不著,不要了。」婆婆說。林桂霞見狀,即掏出銀包,拿出五十元紙幣給她,並大聲在婆婆耳邊重複說了幾遍,怕她忘記:「你袋穩尐錢,記得用來買食 物!」「霞姐好熱心幫助長者,記得第一次跟她到長者家中探訪,那位長者的家又是一陣惡臭,她二話不說,走入對方廁所幫手清潔。」另一名義工施姑娘說。

男人婆能夠將心比己幫助這些無依無靠的公公婆婆,因為林桂霞的童年,已面對一群孤獨老人。兒時住李鄭屋木屋區,那兒有不少退 休的獨居媽姐,很喜歡跟小桂霞說從前、講辛酸,「個個都叫我霞女,她們愛錫我,還教我穿膠花,賺點零用錢。」只是不消多久,總有一位媽姐無聲無息的消失, 旁邊的人說:「佢走咗啦。」只得四、五歲的她,隱隱覺得不妥,「孤伶伶走,好慘的。」林桂霞的童年,生活清貧,一家六口靠父親當廚師為生,她自認「街 童」,「全屋得一張床,無地方,索性(目訓)街。」家中重男輕女,大哥能讀小學,她排第二,只能到天台學校上學,學費一元一個月,只讀了三年,「爸爸曾經 不讓妹妹讀書,我反對,寧願自己辛苦賺錢,希望妹妹讀到書,最後她能完成中學課程。」十來歲,已做過洗衣店、製衣廠,她不覺犧牲,甘當家中的小管家,「媽 媽是嬌嬌女,婆婆紥腳,爸爸一星期回家一天,我是『男人婆』,負責幫屋企擔水、煮飯、打掃。」她睜大雙眼說。

照顧一頭家,對林桂霞並不困難。廿一歲結婚,誕下一子一女,繼續工作,「不想當一名只會跳舞、唱歌、行街的師奶,覺得好無聊。」

遺憾恰巧八十年代,慈雲山村進行大規模清拆,公屋評議會招募義工協助長者搬遷,林桂霞即自動請纓,「夜晚一個人走到屋邨找長 者傾談,由最初被『嘭門』拒諸門外,到他們慢慢接受,開一條門隙聽我說話,再給我入屋,傾足三、四個鐘,滿足感好大。」林桂霞為長者搬屋、裝修,最高紀錄 是一天為四、五間屋鋪設膠地板,晚上再走到多間醫院探望長者,「辛苦?唔覺喎,像有個使命要去做,不去探望他們就不安樂,不想他們留院時感到孤清。」後 來,她覺得公屋評議會義工隊的靈活性有限,便與幾名義工成立榕光社老人服務團,當上主席,「起初沒有會址,開會要『打游擊』。」直到今年,她們才覓得會 址,可見資源緊絀。

由慈雲山村清拆至今,她們接觸過的長者超過二百人。二十年來,雖然長者們被分派到不同屋邨居住,但感情不變。

「曾經認識一位長者,我叫他做『直板人』,因為一次背部手術,影響了神經線,多年來都不能彎腰坐,一隻腳潰爛,為幫他爭取在家中加建傷殘設施,經常 和房屋署官員爭論,搞到我好似潑婦一樣,個個都怕了我。」這份對長者的關懷和肉緊,源於林桂霞對亡父的思念,「仔女十多歲時陪他們到加拿大讀書,在當地生活了一段時間,爸爸卻在那時患病,白血球過多,半年就走了。」「兒時覺得爸爸唔錫我,但他這一生最貴的一隻表是我買給他的,幾套西裝又是我替他做,他離世 前不斷問我何時回來,好遺憾來不及送他最後一程。


「父親還說,我是子女中最懂性的,未能讓我讀書,成了他的遺憾,事實是我從來沒有怪他。」她眨一眨眼睛,望著天花板說。兩父女,哪能計較?

牽掛一個人離世,最不幸莫過於帶著遺憾的走。榕光社○八年推出「夕陽之友」計劃,從醫院探望、認屍、出殯到骨灰安放,均按照長者遺願進行,希望他們快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林桂霞所做的,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厭惡性工作,就算是親人,都未必能做得妥貼,「有次到醫院探望一個患癌的婆婆,發現她成身濕晒,於是幫她抹身、換 衫,連假牙都擦乾淨,見到婆婆精神不錯,自己都開心,誰知過兩日她就走左,原來是我幫她換衫當晚離開的。」見得死人多,心情難免有影響,「最初見到老人家 走都好大感觸,但都習慣了,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看到他們安心上路,沒有牽掛,是大家都開心的事。」

契女她連長者的家人,都放上心,「有位伯伯六十多歲離世,留下讀小學的女兒寶蓮,由於太太是內地人,未能來港照顧,於是我做 了寶蓮的監護人,一星期三晚到女童院幫她補習,放假帶她回內地探望母親。她讀中學時,還接她回家住,收她做契女,直到中五畢業,她才與母親團聚。」林桂霞 認為,幫人不需講理由,「昔日我是街童一名,都想有人幫到我,給我讀書的機會,但我得不到;今天當我有能力,好想幫人完成他們的心願,就係咁簡單。」訪問那天,林桂霞和義工們乘著食環署的專船到東龍島對開海面為一名獨居婆婆進行海葬,大浪令船身搖晃不定,食了暈浪丸的林桂霞也頂不住,「好頭暈,不能站起 來,否則會嘔。」最後她只能目送義工將婆婆的骨灰撒進大海。縱然辛苦,但林桂霞仍會繼續做,「最多向食環署反映,叫他們換隻大船!」榕光社沒有政府資助, 只能靠申請慈善基金及籌款維持,林桂霞遂與友人合資搞餐飲公司,提供學生飯盒,希望將賺來的錢捐給榕光社,「可惜頭三年蝕錢,公司生意忙得令我少了時間做 探訪。」去年生意好轉,公司捐出七萬元給榕光社及苗圃行動。

林桂霞出錢又出力,感動了不少義工加入,她多次提醒記者,訪問不要個人主義,「如果有其他人當成自己的功勞,我覺得好唔岩,沒有群策群力,哪會有力 量?」說實在的,記者總想在林桂霞身上找出石破天驚的「劇情」,例如死過翻生、有人報夢要她幫人之類的事件,令她不計較回報去幫人,變得符合「人性」。可 是跟了她多天,卻始終找不到。她幫人,就像口渴了要飲水,天涼了要穿衣那麼簡單自然,出於真心。原來,計算的不過是記者罷了。

星期四, 11月 25, 2010

夕陽送行者林桂霞

林桂霞:讓孤寡老人有尊嚴離去 
6/10/2010 中新社記者陳建
【澳門日報】「為孤寡老人送終,是我自童年就有的夢想。」說起二十多年來服務香港孤寡老人的經歷,六十一歲的林桂霞坦言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衆不同。

林桂霞是香港唯一免費為孤寡老人送終的「榕光社老人服務團」「夕陽之友計劃」的一名夕陽送行者。迄今,經她送走生命最後一程的孤寡老人,已經超過三十名。

「有尊嚴地死去」,是孤寡老人一生的最後期望。因為獨居長者死後若無人認領,屍體將交由醫管局解剖,證明並非他殺後,六個月後在沙嶺土葬。林桂霞早在孩童時候已經憂患獨居老人。

林桂霞在貧困的木屋區度過童年,大批靠體力勞動養命餬口的獨居老人,是她當時的玩伴。老人家教她做手作、穿膠花、製月餅,就是她童年的開心遊戲。她說,這些帶給她快樂的老人,只要想起自己孤獨終老的未來,無不淒然滿面。故由此立下決心:今生定要為孤寡老人送終,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二十年前,港府推行一系列舊區重建計劃,林桂霞從此踏上了實現理想的橋樑。當時全港最多長者居住的慈雲山村,政府重建讓無能力搬遷的獨居長者彷徨失措,更有長者試圖輕生。林桂霞加入了後來更名為「榕光社老人服務團」的義工服務,從此,與獨居老人的生老病死結下不解之緣。

○七年,「服務團」正式推出「夕陽之友」計劃,讓孤寡老人「開心來、尊嚴活、安心去」。身為服務團副主席的林桂霞說,除了不收費外,這項活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以親友般的感情,送完孤寡老人的最後一程。

據介紹,當長者參加「夕陽之友」計劃後,榕光社就會安排兩位義工家訪,並由此建立感情聯繫。當長者病逝前後,從醫院探望、殯儀館認屍到出殯儀式、骨灰安放都全程由義工按照長者生前遺願執行。

林桂霞說,因為日久生情,不少義工都無法接受長者突然辭世的現實。因此,挑選義工的門檻比較講究,比較重感情的人士,即使樂於參與,也無法成為榕光 社的夕陽使者。目前,義工團隊已經增加到四十人,其中六人成為「夕陽使者」,照顧的孤寡老人也超過三百名,服務範圍也擴大到全港。

林桂霞說,「我對命運抱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我可以實現為孤寡老人送終的夢想,我此生已無遺憾。」最近,全港舉行第一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評選」,林桂霞成為其中最熱門的候選人之一。

星期三, 11月 24, 2010

鶴藪(上)

雖然早知鶴藪的「藪」正確讀音,但真正踏足鶴藪之前並不知道確實地理位置,原來位處粉嶺平原,山麓下盡是有機農場。
有訂閱Roundtable Network通訊的人大概知道「《全人培育先導計劃》2010生態團」現正招募團友,筆者參加的是八月廿八日「鶴藪有機田園綠色生活體驗」免費試團。

報名時對內容不甚了了,志在於「掛住阿呢走遍18區攝影大賽」截止前帶阿呢郊遊。只是拍得好作品不容易,思前想後最終沒有參加,免得失禮街坊。
因為是試團,所以Roundtable總幹事林輝和理事會主席沈旭暉等也來同行。
由於沒有做筆記,加上事隔三個月,許多知識已經還給當日講解的一群天水圍中學生,連他們的名字也忘了,不過要讚要彈已經在當天言明,希望他們天天進步。
行程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遊一段鶴藪郊遊徑,沿路由同學講解郊外常見動植物。


剛入鶴藪郊遊徑,一叢叢菊科植物鬼針草已呈現在我們面前,用葉子擦身可防蚊。


含羞草。


參天大樹。






對不起,這些植物姓甚名誰,要請教高明……


熟透的山稔,味道不錯。


不是山稔,勿亂摘。




平生討厭昆蟲,只是這次行程頻頻見到人面蜘蛛,那面孔再毛骨悚然也要拍照留念。


不規則的蜘蛛網。
除了行山,還有起行時用小遊戲自我介紹、抱大樹聽樹音、人樹大連結(即是活動通訊看到的那張照片)等。


來到可遠眺深圳的山頭,Roundtable仝人拍大合照,阿呢施施然登場。
阿呢造型如斯突出,當然引來眾人注目。有人問起他,我會說︰「今天他是主角,我是他經理人。」
只是眾人的反應,令我看起來像笨蛋。
做笨蛋也算了,好過領隊Jay在《團友,出發!領隊帶團手記2》中,形容帶人偶去旅行拍照的單身女團友是神經病。
唉!西西也帶著她的黃飛熊歐遊呀,又不見有人用奇異眼光看她。
無論如何,阿呢要成為街知巷聞的名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啊。


阿呢︰「香港這邊有夠自然風貌!」


「深圳那邊盡是高樓大廈。」


一口氣由拍照位置走到前人的位置,落差真大。


當天鶴藪只是在上午灑了數滴雨水,據聞市區滂沱大雨。


落山前再拍一張。


村莊在望!


當阿呢在鶴藪郊遊徑指示牌拍照留念,表示第一部份已經完結。

(待續)

星期二, 11月 23, 2010

素黑︰被愛的意思

被愛的意思 22/11/2010 素黑
【am730】其實一行禪師每次來香港,演講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就是讓大家活在當下的呼吸和步伐中,感受生命氣息和身體的具體存在。這位世界級的佛 教大師,跟一般大師不一樣,他,更像一個母親,很少大道理,沒甚麼比吸好一口氣,吃好一口飯,走好一步路更真實,從最微細的事情開始做好它,這就是道了。 就這麼簡單。簡單到令追求複雜的自療和靜心方法者質疑甚至瞧不起,實在值得我們多反省。

他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教我們如何去愛人。他每 次都說這個最簡單的愛情道理:當妳愛一個人,妳能給予對方最珍貴的禮物不是甚麼,而是妳的存在。若妳不在那裡,常常出差或忙別的,妳怎能去愛身邊這個人? 在愛人身邊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即使不在,妳也可用其他通訊方式讓他知道妳在記掛他,與他同在。在,也講質素,是一種修習,妳要將心和身體放在當下,修 煉成像微觀行走和吸呼一樣,完完全全的存在於此時此地,妳才算真正地存在,變得敏感細膩,能感知妳愛的人內心真正的需要,看進他的眼睛裡,告訴他,親愛 的,我在這兒啊。在妳能真正地此時此地活著時,妳才有能力去愛一個人。經常不在的人,如何能去愛?別人感受的只是妳永遠離開的虛無。愛人需要的,是妳的存在。被愛的意思,就是被覺察到妳的在。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星期一, 11月 22, 2010

徘徊生死間

捨不得死 22/11/2010 健吾
【東方】已經第八次了。

早幾天,一個只上了我一個學期課的學生說:「我總覺得你會自殺的。大概是三十五歲左右吧?」大家別誤會,我不是那種整天也在葬花鬧抑鬱的人。可是, 站在教壇四年,幾乎每個學期都有學生覺得我是一個會厭世的人。「沒有甚麼原因,只是聽了你十三個星期的課,看著你看世界的方法。你信性惡論,你認為人天生就是自私而利己。你明白香港是以極端資本主義運作社會,你的世界,有甚麼希望……」有一次,有一個學生這樣說。

他們的每一句話,我也銘記於心,也認同的。我把故事原原本本的告訴朋友H。我和H,做了十年朋友。H說:「你要做甚麼事,我一定支持你。正如你也支持我做所有決定。如果你要自殺,只要答應我一件事。請用一年時間去想。」

H是有為青年,唯一的死穴,是喪盡天良的愛情。H愛上了一個在台灣的女生,我想,他們是真心相愛的。但你我也知道,異地戀,是一種九點五死零點五生的戀愛模式。「有一次,我站在家的露台,看了很久。那時候,為了和她在一起,我辭了工,幾乎每個月都要去台灣。有時也會想,如果這樣子跳下去,也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我的媽媽就曾經在一次不經意的對我說:『我知道把你帶來這個世界,沒有問過你的意見。所以如果你要死,請用一年時間去想。我只是怕你因為一時衝動而後悔。』」

H的媽媽,是教育工作者。但我肯定她是潮媽中的極品。「她不是甚麼煞有介事的時候說的。只是一個普通的下午,我們在吃一個麵,之後就說了以上的說話。我肯定,她是有道理的。」對對對,即使要死,都應在一年前買定一份人壽保險給家人。記得要問清楚,自殺是可以賠的啊。如果,用上一年去思生想死,都仍然想死,而你有一個支持你去死的母親,你仍然捨得死嗎?

星期日, 11月 21, 2010

小熊人擂台賽︰日落日出

配合「小熊人擂台賽︰日落日出」的主題曲,當然是盧巧音《日落日出》啦!作曲填詞一手包辦,強!主詞極美妙,可惜副歌失色,難聽些講就是俗套。


一首美麗的歌,未能配合美麗的音樂錄影帶,可惜可惜……
林子祥也有一首《日落日出》,聽罷,略有印象但不深刻。

朝向瑰麗的日落日出,特別令人感觸生命的垂暮與朝陽,這重意義暫且不論,就談談現實中的日落日出。
日落日出和潮起潮落、晴天雨天一樣平常,只要天清氣朗,方向正確必定看到。然而身為城市人,住所被樓宇重重包圍,不辨南北西東。隨便走到海邊就看到日落,看日出卻是難、難、難。
從小受旅遊節目薰陶,早已將日出和攀山劃上等號。想看日出事必要半夜爬山,爬山事必要有閒又有伴兼精力充沛,登頂之後只能祈求破曉時無雲無霧,純粹講運氣,付出和收穫未必成正比。因此看日出一定不是可見將來的事,將來一定有機會,一定。

IMG_0203
最接近日出的一次是去年遊平壤在酒店房間目睹。因為人有三急,錯過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一刻。以為明天有機會,豈料當天下雨,錯過就是錯過,可一不可再。
近年通常在黃昏時分在觀塘乘船過海,天氣好就在碼頭看到夕陽。從刺眼豔陽不知不覺變成最可親的鹹蛋黃,此刻到入暮不過廿秒。觀日落,好處就是當刻與世俗煩囂無關。


最後希望和大家分享最喜歡的其中一則《老夫子》,忘了題目忘了出處,找到必定上載。
四格漫畫道出他們從日落等到日出不眠不休的情狀︰
一.(老夫子和大番薯坐在海邊看日落)日落真美麗!
二.(天色漸暗)
三.(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再過數小時就日出了!
四.(兩人睡眼惺忪,掛上黑眼圈)日出更偉大!

星期六, 11月 20, 2010

結結實實地忙了一星期,原來已經整整三天沒有更新網誌。
又是那句,預定題目有拖無欠,過期會後補。覺得無聊者請到《麥道舞的進行曲》新居參觀︰arnoldii.wordpress.com

星期五, 11月 19, 2010

王貽興︰生命的定見

生命的定見 16/11/2010 王貽興
【星島】愈是年輕,愈是希望能夠看遍這個世界,往外闖一下。到年紀大了,看盡千帆,世界走遍,就該回到自己最理想最希望的地方,在那裏專注停留,終老。

這是我們多年來對生命的定見。然而還是愈來愈多人違反了這定律,年輕的時候宅在家中,對世界不聞不問,任何事情他都會反問一句這跟我有甚麼關係,只 關注自身利益,對外邊與他人的死活毫不關心。然而已屆中年,甚至年紀再大一點,因為宅很久了,長期困在自設的樊籬悶了太多年了,竟臨老才來冒險,跑出去看 清楚這世界,把人生被設定了的順序倒過來做。

一切皆為性格使然。愛跑的人自然不甘心困於狹小的生活圈子,然而跑得久了還是會覺得累。有人要走遍世界才能證明世界不是平的,有人走了幾步已經知道世界是圓的,所以安坐家裏繼續以想像開拓另一個世界……一個或許不是圓的世界。

經驗論者不一定比想像論者實用,不過是入世而已。想像論者不一定比經驗論者高明,超脫而已。

人太早看破不一定是好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禪機無限的偈語,其實極有可能是世上最早一個抑鬱症病人對世間萬事萬物的看法。若非早早看破世情,無一可戀,無一可取,萬般帶不走,誰能夠說出這句通透練達的話語來?

只是看破,也分幾種層次。身心合一的看破自然沒甚麼煩惱可言,不過是旁人替其惋惜罷了,當事人根本不覺得有甚麼可惜。最可悲是腦袋看破了,身體卻還沒有;或者身體已經累了看破了,腦袋仍然躍躍欲試。這才是人生矛盾變幻所在。

星期四, 11月 18, 2010

溶屍為環保

雖然自私,但用這麼環保的方式處理遺體--真的,好恐怖。

報導原文

解決墓地不足 遺體沖落污物處理系統
比利時殯儀業草擬水葬法
 9/7/2010 
【新報】香港墓地和骨灰龕位供應長期不足,以致死者不得安息,生者亦難以安寧,急謀對策的香港政府或許可以考慮比利時殯儀業者的提議,就是放棄傳統的土葬和火化,直接把遺體沖落污物處理系統。
為解決墓地不足和環保問題,比利時殯儀業者草擬了一份具爭議的嶄新「水葬法」。這水葬法當然不同於傳統的古老水葬習俗,簡而言之,首先將載著遺體的 絲製棺材放入一個特製容器中,然後注入數百公升混合了氫氧化鉀的水,將水溫加熱至攝氏150度,高溫令遺體在兩至三小時內化為白灰和水,而這些「骨灰」之 後會交還死者家屬,水則頃倒入污水處理廠,以循環再用。
從化學角度而言,水葬法與自然分解相似,但所需時間卻短得多,而最重要是其耗用的能量較少,又不會釋放任何有害化學物質,大大減少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美6州份已立法通過相反,現時流行的火葬,焚燒遺體時溫度高達攝氏1,200度,期間更會釋放包括水銀等有毒氣體,而且載著遺體的棺木亦會一同被焚毀。
歐洲委員會正研究那些屍體化成的水對污物處理系統是否安全,而比利時北部當局尚未批准嶄新水葬法。
不過,美國佛羅里達州等6個州份已立法通過,准許進行水葬法。
比利時一項調查發現,許多人認為水葬法「令人惡心」;反對此新計劃的人士稱,這是對死者不敬,而且麻木不仁。

比利時考慮烹葬 9/7/2010 我報中文版
比利時(Belgium)殯葬業者計劃捨棄傳統葬禮,改用腐蝕性溶液來溶解死者遺體,以解決墓地短缺與焚燒屍體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這種將屍體溶化的處理方式稱為「烹葬」(resomation)。只要將屍體放入裝了水和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的特別儀器中,屍體兩三個小時後就會溶掉,只剩少量殘留液體與一壓就碎的白骨。
烹葬過程排放的溫室氣體遠比火葬少,殘留的骨灰也可交還親屬保管,殘留液體則可直接排入污水系統中再循環。
目前,美國已有6個州批准烹葬,英國政府也正在考慮是否允許這種處理屍體的方法。比利時業者希望,歐盟(EU)會在3個月內批准比利時採用烹葬。

星期三, 11月 17, 2010

鮮為人知的中日關係

問你九個日本的題目 16/11/2010 雲海
【太陽】中日關係是近代最弔詭的事情,在我眼中,多年觀察到不少華人那些取態,是不理性、情緒化,卻又對近代史不太了解。若果你自認為是個民族主義者,以下9個問題,可能顛覆你的思維。

一:你知道二戰時,有一大班在華日人幫中國人對抗日軍嗎?
二:你知道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布新中國成立時,那些大紅燈是由日本人設計的嗎?
三:你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共第一隊空軍是由日本人訓練出來的嗎?
四:你知道毛澤東曾經親口表示感謝日本侵華,令中共能取得江山嗎?
五:你知道1953年3月,中國政府把四萬名在華日人安全送返日本嗎?
六:你知道1954年,中國政府特赦了417名日本戰犯嗎?
七:你知道1956年,中國政府對1,017名日本戰犯免提起訴,其中45名嚴重犯罪者也被從寬處理嗎?
八:你知道自70年代起,日本政府每年給予中國政府巨大經援嗎?
九:你知道中共內部有不少由中國政府當年養大的日本遺孤嗎?

要問,還有好多好多可以問,只是中國人願不願意知道真相罷了!

星期二, 11月 16, 2010

喪親之痛影響心臟健康

16/11/2010
【頭條】澳洲有研究發現,喪偶或子女離世對親人造成打擊,或會令人心跳加速、心律改變,對身體構成潛在害處,有關情況更要在葬禮半年後方可回復正常。

葬禮半年始回復正常雪梨大學對一批志願人士展開研究,發現喪失親人的志願者,在親人去世後首周的心率加快及心率變異次數,是沒有喪親者近兩倍;但六個月後,喪親者心跳數字顯著下降,甚至低於沒有喪親者。

研究人員指出,喪親者最初數月出現心率加快及心率變異現象,顯示有關人士在該段非常期間,心血管風險會上升。研究人員又稱,當有人離世時,許多人會將焦點集中在死者身上,為死者感到哀傷和難過,但醫療人員、家人、朋友亦要關心死者的親人。

星期一, 11月 15, 2010

王貽興︰關於死亡

關於死亡 15/11/2010 王貽興
【太陽】小時候跟其他孩子一樣,覺得死亡很遙遠。猶幸家人大部分都健在,死亡於我來說,就只有神龕上外公的黑白照片。外公早在我出生前很多年便過世了,因此死亡對我來說,大概只等同一張必須仰望的黑白照片,你盯著他,他卻永遠望向遠方,從不跟你視線交接。

後來年紀漸大,逐漸意識到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外婆說我小時候每逢刮八號風球就會發高燒,好幾次舅舅因為截不到計程車而無法送我入院,幾乎死掉。

我倒是對這幾次擦身而過的死亡經歷毫無實感,對童年記憶力一直極強的我,怎也想不起有過這樣的大事。

如今已屆而立之齡,有過真實跟死亡最接近的經歷,倒是覺得死亡其實從來都沒有跟任何人遙遠過,只是人的無知和幸福令我們以為死亡一直遙遠罷了。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

然而莎士比亞說過,所有人都得死,今天死了,明天就不用死了。大概上天對每個國家最公平的地方是,中國人跟美國人和日本人都一樣,每個人都得死一次。

又不是《百年孤寂》裏馬孔多家族的後裔,死了不能回家刨牆壁吃,因此人們都很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輕賤別人的生命。

然而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有死亡作為必然結尾。沒有死亡的生命,漫長無涯,誰還努力掙錢?誰還上進勤奮?誰還會急着在短促一生裏發光發熱,但求名留青史,精神長存?沒有死亡,也就沒有時間,一切,也就分崩離析了。

星期日, 11月 14, 2010

小熊人擂台賽︰你遇過最好/最差的上司/同事

是日「小熊人擂台賽」之「你遇過最好/最差的上司/同事」,用陳奕迅《最佳損友》做開場白,請留意歌詞︰




不要誤會本人抱著「四海之內皆朋友」的心態在公司找生死之交,很久以前已經不相信這一套。
素來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結怨遠遠多於結緣,即使公司環境看來適合培養友誼,到最後發現原來只是一廂情願,無謂自討沒趣。
要數最壞同事,嘿嘿,舊公司根本就是小人國,由老闆到員工,人類所有劣根都在他們身上找到,如數家珍的話可寫三天三夜,從略。
所謂最好同事,如鏡花水月,景隨心轉。今天覺得某某幫了自己,是天下第一好人,明天可能為了自利,將其幻化成世上最壞的人,恨不得煎皮拆骨,其實大可能出於誤會而已,後天又後悔去得太盡,只是撕開了的臉皮無法用萬能膠粘上。
因此《最佳損友》是送給他們聽的。

星期六, 11月 13, 2010

韓國工作假期明年推出

懂外語果然著數過人,連工作假期地點也多了選擇。
韓國也好,法國也罷,三十歲前最多只能參加兩個工作假期而已,兩者都不考慮。
本人擬於明年九月去愛爾蘭,希望屆時申請尚未滿額。
不知是記者還是領事抑或張建宗誤解,在韓打工方面,《蘋果》報導註明「不可從事娛樂場所、唱歌跳舞及教授外語等工作」,但《星島》引述張建宗稱「本港申請人於韓工作並無工種限制」,而韓國駐港領事建議港人可教廣州話。上《東方》建議瀏覽的韓國駐港領事館網頁,韓文不懂看,英文似乎未有詳情,即是怎樣?

工作假期計劃擴至韓國 
明年1月生效 名額200個
 13/11/2010 麥志榮
【蘋果】希望體驗異國生活的 80後將有更多選擇,工作假期計劃將由明年起擴展至韓國,18歲至30歲的市民可申請到韓國生活 1年,其間可以工作賺取生活費。本港的「韓國通」指出,要到韓國工作及生活必須先學好基本韓文,否則會變成「又聾又啞」,而當地生活水平亦相當高,食和住都不便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與韓國駐香港總領事全玉鉉昨簽署雙邊工作假期計劃諒解備忘錄,由明年1月1日起生效,每年有200個名額,參加者可以在當地逗留最多1年,其間可工作賺取旅費,但不可從事娛樂場所、唱歌跳舞及教授外語等工作。

年齡由18至30歲,持香港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港人,可向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申請工作假期簽證,申請人須持有回程機票或相等款項,並有能力負擔在韓國逗留初期的費用,不得攜同親屬同行,及必須在逗留期間購買責任及醫療保險。

需先學韓文 了解民族性格本身是中韓混血兒,開設了韓語學校的藝人宋芝齡指出,韓語分6級,要到韓國生活及工作,韓語至少要 有2級程度,一般需學 10個月,因為要融入當地生活,必須用韓文與當地人溝通,否則就變成又聾又啞。在韓國,食和住都貴,不似香港20元就可吃碗麵,日常飯菜亦偏向多菜少肉及 辛辣,與港人口味不盡相同。韓國人民族性格亦必須先了解,韓國人很合群團結,下班亦喜歡一起喝酒,慣了我行我素的港人可能會不慣。另一須注意的是韓國人極 着重輩份尊卑,港人切忌「冇大冇細」。反而大男人之風近年已改變,「女人一樣可以惡」。

港人可申請工作假期計劃的國家
韓國 每年名額:200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2,500美元(約19,000港元)
新西蘭 每年名額:400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4,200新西蘭元(約25,000港元)
澳洲 每年名額:不設名額限制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5,000澳元(約38,000港元)
愛爾蘭 每年名額:100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25,000港元
德國 每年名額:150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2,000歐元(約21,000港元)
日本 每年名額:250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200,000日圓(約19,000港元)
加拿大 每年名額:200
規定出示存款證明:2,500加元(約19,000港元)
註:韓國由明年1月1日起 資料來源:勞工處

韓風吹港 融入社會韓劇是「師奶」的心靈雞湯,韓國電子產品是宅男的良伴,韓國時裝也是潮人的至愛。「韓國通」宋芝齡指出,韓國文化在香港已不只是一場熱潮,而是已經融入香港各方面的生活當中,而近年學習韓文的港人也不斷增加。

學韓文有發展空間宋芝齡表示,「大長今」曾引起一陣韓國熱潮,但到現在,韓國文化對港人來說已不只是一、兩套韓劇那麼簡單,韓國菜已和日本菜一樣普遍,市面更有不少店舖有出售韓國零食,例如薯片及糖果等。韓國時裝及飾物,因為剪裁及設計追上潮流,亦能展現女性美,故贏得不少女士歡心。
她表示,她開辦的韓文學校學生人數近年有增無減,當中部份學生計劃到韓國留學,部份是工作需要。她相信因為日文市場已飽和,反而懂韓文的人不多,有發展機會空間。

韓國工作假期一月起申請 領事建議開班教廣東話 
13/11/2010 陳正怡
【星島】本港一眾「哈韓族」又有好消息!港人可於明年一月起申請到韓國工作假期,暫定名額二百個,不排除會按需要增加,而在韓工作的工種更不受限制。連同本年初日本工作假期計畫,韓國是第七個簽署雙邊工作假期的國家。韓國駐港領事透露,懂韓語及嗜辣的港人較「著數」。

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昨與韓國駐港總領事全玉鉉,就香港、韓國工作假期計畫簽署諒解備忘錄,明年一月一日正式生效。年齡介乎十八至三十歲的本港居民或持 有英國國民護照的市民可於明年起,到韓國駐港總領事館申請,暫定每年提供二百個名額。申請者需出示不少於二千五百美元的經濟證明,而成功申請者將獲韓國駐 港總領事館簽發工作假期證明,准予在韓逗留最多十二個月,期間可工作賺取旅費,亦可選修短期課程。

名額200個工種不受限張建宗表示,韓國為港人的旅遊熱點,單是今年頭九個月已有逾十六萬五千名港人到韓國旅遊,本港青年可 通過計畫加深對韓國認識、增加見識之餘,亦可增進對自己強、弱項的了解。他又指,本港申請人於韓工作並無工種限制,料計畫推出後反應將會很好,不排除按雙 方需求增加名額數量。

韓國駐港總領事全玉鉉對計畫充滿信心,笑言早於本周初已有年輕人開始詢問工作假期的情況,估計將有一百至二百個超額申請。至於港人到韓國究竟可做甚 麼,韓國駐港領事崔畯皓則建議參加計畫的港人,除可到當地大型商場充當顧客服務員外,亦可嘗試到中學做英語教師助理:「韓國多人說普通話及英語,廣東話則 較少,港人可到韓開班教授廣東話。」

懂韓語嗜辣者有優勢崔畯皓又透露,本港申請人如懂韓語會較有優勢,但否認當中有偏袒成分,指港人懂得韓語會較易於當地認識朋 友及適應生活,同時更能體驗韓國生活特色。不過,他坦言韓國人較為嗜辣,香港申請人應該要「食得辣」,提醒港人可於申請前於港先嘗試韓國地道「辣」美食, 認為適合才申請。

下一站法國 料明年訂約本港不少青年都嚮往到澳洲果園摘生果、紐西蘭剪羊毛的工作假期體驗,現時港人可選擇工作假期的地方,包括澳洲、紐西蘭、日本、德國、加拿大及愛爾蘭六國,韓國明年一月成為第七個參與雙邊工作假期計畫國家。

可德法兩邊走勞福局局長張建宗透露,下一步將與法國簽署雙邊工作假期計畫,屆時參與港人甚至可於一年內法、德兩國邊工作邊遊歷。

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昨於簽署儀式上透露,法國將會是港人下個工作假期可到之處。他坦言,本周初已與法國駐港領事商討有關事宜,期望明年初可與有關方面設立雙邊工作假期計畫,並簽署諒解備忘錄:「到時港人便可半年去法國,半年去德國,邊工作邊見識。」

自本港於二○○一年起先後與紐西蘭、澳洲、愛爾蘭、德國、加拿大及日本簽署雙邊工作假期計畫以來,累積至今已有超過一萬四千名本港青年參與,而大概 有一千五百名上述國家的青年人通過參與計畫到港親身體驗本地生活。參與青年可到計畫內的國家逗留三個月至一年,期間可憑簽證邊工作邊遊歷,名額更是一百至 四百個不等,而澳洲更是無名額限制。

赴韓工作假期計劃明年生效 13/11/2010 
【大公】記者馮慧婷報道: 「韓流文化」近年備受追捧,韓國駐香港總領事全玉鉉早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正與香港政府商討設立工作假期計劃事宜。雙方昨日簽署諒解備忘錄,雙邊工 作假期計劃於明年一月一日生效,每年二百個名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繼韓國之後,政府正與法國商討設立雙邊工作假期計劃。

張建宗與全玉鉉昨日在政府總部,代表雙方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設立雙邊工作假期計劃。
張建宗在簽署儀式上表示,韓國有宜人的風光、豐富的文化遺產、流行文化和經濟活力,是香港人的旅遊熱點,今年首九個月,已有超過十六萬五千名香港遊 客前往韓國觀光,首三季亦有約六十六萬名韓國遊客來港觀光。「我相信通過旅途上的種種經驗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的青年不但會加深對韓國的認識,也可增 進對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強項和弱點所在。」

韓領事冀促進兩地青年交流全玉鉉今年六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已透露,韓國正與香港政府協商有關工作假期計劃的安排。他昨日在 簽署儀式上表示,很高興看到計劃最終落實,期望通過計劃進一步促進韓國與香港青年之間的交流,讓更多韓國年輕人認識香港。他提示有意參與計劃的年輕人,在 前往韓國前,學習一些常用的韓語短句,就能更快熟悉環境。赴韓後可從事語言教師、導遊、商店客戶服務等工作,當地的住房租金亦較香港低。

工作假期計劃一直備受港人歡迎,名額供不應求。香港已先後在二○○一年與新西蘭和澳洲,在二○○五年與愛爾蘭,以及在二○○九年與德國、日本和加拿 大簽訂同樣的計劃。至今已有超過一萬四千名香港青年參與計劃,亦有約一千五百名外國青年人,到香港親身體會充滿活力的大都會生活節奏。

韓國是香港第七個雙邊工作假期計劃夥伴。根據計劃,雙方每年各有二百個名額,參與計劃的人士可在當地逗留最多十二個月,期間可工作賺取旅費。申請人 必須持有有效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並通常居住在香港;申請人的年齡須介乎十八至三十歲,並計劃於香港或韓國度假最多一年;申請人不 得攜同受養親屬;必須持有回程交通票或足以購買回程交通票的款項,並有足夠能力負擔在韓國或香港逗留初期的費用;以及必須就整段逗留期間購買責任及醫療保 險。

擁1.95萬無案底 港青遊韓准打工 13/11/2010 鄭啟源
【文匯】韓國向來是港人外遊熱點,明年元旦起,香港青年可透過工作假期計劃體驗當地生活。港府昨與韓國簽訂諒解備忘錄後,年齡18至30歲的香港居民,只要出示2500美元(約1.95萬港元)經濟證明及沒有犯罪紀錄,便可透過計劃到韓國「邊工作、邊旅行」一年。

工作假期計劃 料明年擴至法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韓國是第7個與香港合辦工作假期計劃的地區,另外當局正與法國總領事接洽,預料明年初將計劃擴展至法國。自2001年推出該計劃後,共有1.4萬名本港青年參與,同時有1500名海外青年來港體驗生活。

香港與韓國的工作假期計劃將於明年1月1日生效,雙方每年各提供200個名額。有意申請的香港居民,必須年介18至30歲,持有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 海外護照(BNO);出訪主要目的為旅遊;須有足夠生活費(不少於2500美元)並持有返回香港的機票,或足以購買回程機票的款項;成功獲批者必須購買責 任及醫療保險。詳情可瀏覽韓國駐港總領事館網址hkg.mofat.go.kr。

韓國駐港總領事全玉鉉表示,香港是韓國於大中華地區首個開展雙邊工作假期計劃的地區,計劃可讓兩地年輕人加強交流,增廣見聞。

港工作假期下站法國 13/11/2010
【明報】香港昨日正式與韓國設立雙邊工作假期計劃,並於明年元旦實施。港府透露,有意把計劃進軍至另一港人旅遊熱點法國,讓有志歐遊卻無力負擔旅費的青年,或可一邊工作一邊掙取旅費,體驗生活。

韓國明年1月接受申請香港昨正式與韓國簽署諒解備忘錄,設立雙邊工作假期計劃,申請者可到韓國逗留1年,其間一邊工作一邊掙 取旅費,同時修讀短期課程。代表本港簽署備忘錄的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表示,初步擬定每年雙方各提供200個名額,稍後或視乎反應增加,其間亦透露當局正 計劃與法國合辦工作假期計劃,年齡介乎18至30歲、持特區或英國護照港人,可申請韓國工作假期計劃,申請人須出示不少於約19,379港元(2500美 元)的經濟證明。

目前本港已先後與6個國家設立工作假期計劃,包括澳洲、新西蘭、日本、愛爾蘭、德國和加拿大,當中以澳洲最熱門,每年名額5000個,其次是400個名額的新西蘭,其他國家有100至250個名額不等。

星期五, 11月 12, 2010

上網做甚麼

因為家裡電腦非本人所有,所以每逢上網無一次不是分秒必爭。只要有時間,我會︰

少於十分鐘一.查電郵
但凡甚麼有獎市場調查、出版社活動消息都以電郵聯繫,食粥食飯靠e-mail。
二.上Plurk
由於時間關係,現在每次只能看最近十數則留言,已變成表情黨一段時日。
三.續借圖書
唉!為何稍一鬆懈總會有書過期呢?
四.登入網上銀行
血汗錢事關重大,萬一自己疏忽忘記繳款被銀行徵收手續費,寧願自己割一塊肉出來算了。
五.看Google Analytics
我虛榮,需要時常靠網誌人流數據激勵自己。

一至兩小時以上五項,另加︰
六.寫各大網誌
之前往往遊花園,最後半小時才草草了事,失敗。
七.Google查資料
喜歡用Google遠超yahoo。
上載照片/短片。
早上的話會看當日報紙(多數《蘋果》,星期日加《明報》),找到有趣的新聞又可省一天甚至多天腦汁。

三小時以上以上各項,再加︰
可以開喇叭的話︰
聽雲海網台節目《陰音濕濕》,暫時只追了近兩個月集數。
去youtube聽歌,看傳統節慶片段。
到travellife追工作假期帖,免得屆時被人指責不做功課想吃免費午餐。
看別人的網誌/留言。
瀏覽各大作者討論區。
編輯anobii藏書。
寫openrice食評。

看!鄙人的上網時間表插針不入,因此少上facebook,避免玩Bejeweled等小遊戲,否則真是玩物喪志,浪費光陰啊。

星期四, 11月 11, 2010

保持對周遭事物的好奇

開始做故事的資料搜集後,常發現當初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往往環環緊扣、息息相關。

這跟我有甚麼關係 4/11/2010 王貽興
【太陽】為甚麼如今人們會變得那麼冷漠、人與人的關係變得那麼疏離?那是因為,我們愈來愈重視自我,愈來愈不願意付出時間和情感投放於不關心、沒興趣的事情,把它們視為麻煩。
如何定義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假如人們每看見一樣東西,都先問「這跟我有甚麼關係?」「這對我有甚麼用處?」這個世界,真的離滅亡不遠了。

楊 照在《故事效應》這本關於故事的故事書裏開宗明義說,聽故事的人已經消失了。普遍人失去了聽故事的態度,沒有好奇心,對自身以外的事情不抱興趣,習慣於日 復一日重複熟悉的經驗,不相信在此以外另有更吸引、更傳奇的生活,一直在安全的粉筆圈裏打轉。這對社會來說,其實是個警號,喪鐘早已敲響,因為不愛聽故事 的社群,封閉、自我、功利、因循,要是這樣的社會偏偏愛空談甚麼創意,這個城巿,更加貽笑大方,更加諷刺,也更該死。

沒錯,很多事情或者跟我們沒有直接關係,然而很多所謂關係,都是被定義和賦予的。因為你愛上她,所以任何關於她的事你都有興趣聽;因為你欣賞誰,所以誰說甚麼,你都願意聽。我們不缺關係,也不缺故事,然而我們欠缺的,卻是一顆童稚的好奇心,以及開闊的胸襟。

不要再寧願躲起來獨自浪費時間也不願意把時間分給一些有意思的人,或者有意思的事。有些事情原本跟你沒關係,可當你參與了,被觸動了,就跟你有關係了。

星期三, 11月 10, 2010

第一千篇文章

不經不覺,本篇已是筆者在新浪發表的第一千篇文章。
這一千篇裡面不免有發水成份,譬如時常因懶惰兼找不到題材而將敝網誌變成「陳雲打氣站」、「北韓俱樂部」、「最緊要健康」、「大體全接觸」和「金曲點唱機」,發出的都是別人的聲音,感覺不踏實,所以從來都只慶祝周年紀念,有甚麼感言留待一個月後Xanga五周年再寫。
既 然無啥可慶,趁此機會再做文章預告︰繼阿呢坪洲行後,將有阿呢鶴藪行,更有蒲台島和沙頭角之旅、沙頭角慶春約太平清醮小記、跑馬看花遊虎豹別墅,又有新疆 雜技團《你好,阿凡提》小評,還有兩周一聚完結篇及數篇everylittlelife,總之有拖無欠,但「小熊人擂台賽」不能拖也不能欠,逢星期日登 場,哈哈。
回應留言也一樣,有拖無欠,好嗎?

星期二, 11月 09, 2010

又一宗

遺留嬰屍事件 瑪嘉烈醫院無人受罰 9/11/2010
【蘋果】瑪嘉烈醫院完成調查早前漏放嬰屍入雪格,導致嬰屍暴露室溫逾一天的事件。該院指涉事的外判支援服務員沒有按既定指引,將嬰屍放入雪格及填寫相關表格;該員工已被外判商解僱,但沒有殮房或醫院管理層被處分。

瑪嘉烈醫院今年9月發生不當處理嬰屍事件,院方已完成調查事件,該名外判員工已被外判商解僱,又指該員工並非智障或傷殘人士,也沒有其他殮房及醫院 管理層須為事件負責。該院會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包括修訂及加強覆核、確認及接收遺體程序;加強內部與外判員工溝通,要求外判商嚴格監督員工遵守程序,及加 強外判員工現場實務培訓,並進行定期考核。

星期一, 11月 08, 2010

器官捐贈奇譚

器官捐贈 7/11/2010 高慧然
【蘋果】認識的朋友之中,有好幾個懷揣器官捐贈卡。據我所知,他們在作出死後捐贈器官的決定之前,絕大多數未與家人商量。在辦理捐贈卡之後,就像辦理了某間時裝店的貴賓卡那樣,隨手放入袋中,亦從未向家人提起。

中國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多半諱莫如深,無法豁達到可以坐下來,與後輩一起商討死亡後有用器官的處理問題。很多人甚至覺得, 這類問題,連想一想,都很不吉利!而且,中國人不但相信輪迴說,還堅信無論輪迴多少世仍將重複使用同一副軀體。相當環保。所以,中國式家庭對器官捐贈充滿 本能的排斥和恐懼,捐出部分器官,也就意味着死無全屍。

不知道那些懷揣器官捐贈卡的年輕人,突遇意外去世,家人的反應會如何呢?剛剛慘受親人驟逝的打擊,第二個打擊接踵而至:前者將死無全屍。有用器官的 取與贈有一定時限,死者家人若不能在短時間內經受住雙重打擊,作出理性決定,那麼,把器官捐給有需要的人,終將只是當事人美好的願望,最後並不能實現。

關於器官捐贈,有一單新聞相當玄妙。美國一個男人去世後捐出陰莖,獲捐者出於感激,與捐贈者的太太見了面,結果兩人譜出一段新戀情。本來應該隨死者一起離開陽間的陰莖重回昔日陰道,比小說更奇情。這單個案,很適宜用來作籲捐廣告。

星期日, 11月 07, 2010

小熊人擂台賽︰我和我的音樂

音樂是抒情工具,在開始「小熊人擂台賽︰我和我的音樂」之前,來聽Love Psychedelico的《Your Song》︰




歌聲對不起,我的歌喉屬於技安水平,偏偏喜歡唱K,還要唱最冷僻的歌一人獨霸咪高峰,虐待眾人耳朵。唱K時往往疲於奔命追字幕,毫無抑揚頓挫,變成「讀」歌,只好以「其他在場的人唱得又難聽又要故作感情充沛,比你更差」自我安慰。

不過小學三年班時無端成為歌詠團成員,時常在第一堂班務堂邊打瞌睡邊練歌,還參加過一次公開比賽。不曉得選拔標準是甚麼,也許那時嗓音還未使壞。

樂器除了小學學過牧童笛和口琴外,此生不曾碰過其他樂器。數星期前從書櫃深處抽出久違的牧童笛,猶豫著十多年沒用過該不該丟掉,這次放回去。下次大掃除找到口琴肯定要捨棄。

間或會想為甚麼小時候母親沒有迫我學鋼琴,最少現在傳情達意多了一個途徑。如今沒所謂了,事在人為而已,只是不肯抽時間上課罷。

近月常聽道教經懺音樂,剛好下月香港道教聯合會的道經樂團培訓班招生,只是從未學過中樂又未入道,恐怕不受理。

歌曲自小已經長開電視聽中文流行曲,當時梅艷芳發熱發亮,四大天王剛剛崛起。

曾經為了某集《勁歌金曲》勁歌金榜十大排名和哥哥吵架,細節忘得一乾二淨,總之結果媽媽當場關電視不准再看,我用兒時常用的一招--從後抱著在廚房洗碗媽媽的腰不放,求她讓我們再看《勁歌金曲》。只是事情發生沒多久,我們已經對勁歌金榜失去興趣。

然後是放學回家即開有線YMC台和MTV台聽歌、追《金曲挑戰站》和《翡翠音樂幹線》錄音樂錄影帶、聽叱吒流行榜的八年歲月。隨著YMC台停播、 MTV台由台灣版變成大陸版、後來不裝有線、自己漸漸潛心閱讀……你問我現在有甚麼新歌推薦,實在答不出來,最熟悉的就是無線劇集主題曲,因為父母要看。

少聽古典樂,記住的來來去去都是最耳熟能詳的曲目,諸如《冥想》、《天鵝湖》、《給愛麗絲》、《綠袖子幻想曲》之類,再者就是聽得到但喊不出名堂的金曲,之後就水過鴨背不留痕。

今年藝術節去國金五十五樓(買票最大原因)聽李傳韻拉小提琴,雖然是名家,拉的又是他最專精的帕格尼尼首本名作,可是完全無根無底,如今除了每次起首試琴的咿咿呀呀,已抓不住半點音符。

星期六, 11月 06, 2010

盛夏黃昏在坪洲

八月廿一日下午去坪洲看鶴佬人中元建醮,是為第二次踏足島上。
第一次是去年五月底橫風橫雨的星期六,整天傾盆大雨,下午上岸時根本看不見碼頭外的建築物,最終只去了附近的圖書館上網到閉館,在對面小食店買了雞髀後離開。
今次請來特別嘉賓阿呢同行,阿呢言論純屬個人意見,與本網誌立場無關。


「咦,前面那座橋叫甚麼名字?」「唔……是昂船洲大橋吧。」
「枉你還自稱正宗香港人,這麼簡單的問題也支吾以對!」「……」
(看地理位置我想不會錯吧……)


自命偶像派的阿呢,急不及待來個魅力測試︰「你知道我是誰嗎?」
唉!瞧瞧前面那位小朋友,看到你一點反應也沒有,就知道阿呢仍需努力……


「嘩!離島果然是離島,空氣都清新過人,真真正正心曠神怡呀!」


開始探遊盂蘭勝會以先,最先進入少時記憶的是「合境平安」四字。


每次踏足離島,各式各樣手寫通告隨即映入眼簾。




坪洲不只一場中元醮會,無記錯總共有三場。


大樹好遮蔭。





「又說帶我來看大場面,哼!現在都沒有瞄頭!」
真被阿呢氣壞,好啦,帶你到處逛逛吧。


阿呢忽然大擺架子,只欠一副太陽眼鏡︰「喂,難得本公子肯微服出巡,不要敷衍了事呀!」


上一次踏單車已經是小時候的四輪單車。
我想踏單車除了不怕跌和注意安全之外,不需特別技巧。






拍這間純粹因為喜歡手寫餐牌,另外一間蘇施黃吃蝦多士的冰室已經差不多休息。






「唉!雖然假日黃昏還有商店開門,但不合本公子心意,想推動本地經濟也不行!」「……」






看樣子,坪洲戲院曾轉營別的商店,現在繼續荒廢。


阿呢︰「大樹之下,必有鬼故!」「……」


大廈前面艷紅的石榴花。
來時沒有做功課,都是無聊閒逛,然後登上手指山。


鄉村學校。


自上山路回望東灣。


看日出需要勞師動眾誠心誠意,但只要天朗氣清,任何一個朝西空曠地方都可看日落。


阿呢忽然詩興大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直縈迴心中的「日落悠閒愉快圖」。


登頂,涼亭裡眾友閒聊工作與生活。


「我來到坪洲之顛了!哈哈哈哈……」


遠望敵視你樂園。


眺望東灣及遠處愉景灣。


歇了一會,阿呢開始嫌悶,著我帶他看另一邊海景。於是我和他走到另一邊下山,下一段坡路看鬧市及香港島西南方︰






南丫島三枝香,準不會認錯。


時候差不多,下山來到東灣悅龍聖苑。


不拜神,只覺得建築饒富特色。


龍母。


入暮,島民各有歸宿,行人寥寥無幾。


此情此景令人想起張惠妹《聽海》。


阿呢︰「比闊臉,我和圓月哪個較闊?」「……」


看阿呢的樣子似乎想模仿謝霆鋒《萬誘引力》音樂錄影帶,發功炸出水柱,不過又是那句--仍需努力……

延伸閱讀
2010坪洲中元建醮(一)
2010坪洲中元建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