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30, 2012

即食麵的兩個社會面向


12/12/2011

【明報】朋友在「面書」上面告急。說工作太忙,久久沒有時間下廚,烹飪水平已下降到連煮即食麵也十分難吃的地步,於是真心誠意找媽媽教她弄從小到大吃慣的蠔湯。我的回應是﹕「還能請教媽媽,也算幸福。」即食麵的確是種有趣的時代產品。過去幾十年來,從家長們謠傳「用膠水黏著的一塊味精麵」,慢慢演變成颳風下雨超時工作夜闌人靜身處異地的救命恩物。

麵條釋放勞動力
即食麵源自大戰以後的日本大阪。戰後糧食嚴重不足,以農立國的日本人民,極須要高澱粉質的食品。1958年,移居日本的台灣人吳百福(後改名安藤百福),把烹調麵條的過程縮短,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成功研製第一款即食麵——「雞湯拉麵」。大阪市民對這新產品出奇地接受,使吳百福創辦的日清食品盈利甚豐。到1963年,這家以賣即食麵起家的公司已經能夠在大阪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其實,當年在華人餐館吃碗拉麵,只是6日圓而已,這麵條的售價卻要每個35日圓,絕不便宜。其受歡迎的原因,可能與日本戰後的勞動力需求有關。作為戰敗國,日本的男性勞動力在戰爭之中受重創。戰後自然須要把大量的女性勞動力從廚房之中釋放出來,以滿足工業生產及重建國家的需求。即食麵容易處理,即使小孩子或者不太懂得烹飪的成年男女,都可以至少弄個飽肚的飯餐。也就是說,主婦們可以把原本花在廚房烹調的時間省下來,到工廠或辦公室工作,投入經濟建設。戰後日本經濟瞬間起飛,除了因為政府痛定思痛,人民低頭苦幹使然外,即食麵的流行,或許應記一功。

麵條記錄社會發展
後來,吳百福又有新點子﹕就是在1968年起,在即食麵包裝裏面放進一小包麻油。同年,香港的永南食品公司開始生產本地口味的即食麵,成為香港人集體回憶一部分的「公仔麵」。不同地區也開始生產富有地方特色的即食麵。隨著冷凍、乾燥、防腐、消毒等等技術的發展,即食麵的配料湯料也漸漸變得複雜。從最初的一小包麻油,逐步加入蔬菜、雞蛋、海鮮、肉類,甚至放進鮑魚、瑤柱等等。可以看見,食客對即食麵的味道和材料有更高的要求。

近年,有一些品牌標榜低鹽高纖、不經油炸、有機處理等元素,更有人推廣用礦泉水、蒸餾水弄即食麵。這顯示後工業社會漸趨富裕,中層階級對健康的要求愈來愈高。而且他們的工作時間變長,沒有時間烹調傳統的飯餐,即食麵已經不是一個「充飢」的方案,卻成為正餐。所以對麵條的材料、配料、味道、成分等要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換句話說,即食麵的演變側面記錄了後工業社會的發展。當然,要支持上述看法,還得依賴量化的數據。

馮一沖博士 (曾任職政務官、西廚,後獲社會學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星期六, 9月 29, 2012

杯麵3分鐘


10/3/2012 藍秀朗

【太陽】相信任何人都吃過杯麵,平日常搭遊艇及私人飛機的達官貴人除外,他們講求排場和享受,未吃過不足為奇。將熱開水倒入杯麵,等候3分鐘就可進食,但為何是3分鐘?

日清食品在40年前首創出杯麵,據說製造商故意將煮麵時間改良成3分鐘。在杯麵誕生的同一個年代,在日本的公眾電話投入10日圓硬幣可通話3分鐘。學者認為3分鐘對一般人來說是最適中的等候時間,超過這時間就會覺得不耐煩。

日本曾經推出只要煮1分鐘就可進食的杯麵,但不受歡迎並很快撤出市場;原因是麵條太易變軟,在吃完最後一口前,麵條已失去彈性。

日本有人進行過煮杯麵的時間測試,發現煮2分30秒跟煮3分鐘相比,口感幾乎沒有分別。日本亦有人曾作出奇怪測試,以常溫水(即是室溫水,約25℃)倒進杯麵,浸1小時也可將麵條浸出同樣口感,但當然變成冷麵。

日清杯麵的日本官方網站提供多款迷你遊戲免費任玩,每款的遊玩時間剛好是3分鐘,讓等吃杯麵的人消磨時間。

特撮片《鹹蛋超人》中的超人變身後可作戰時間是3分鐘,據說當時拍攝超人大戰怪獸的成本太高,每集只可拍3分鐘動作場面。

如果當超人完成變身時倒熱開水進杯麵,那麼超人幹掉怪獸的一刻,就是杯麵可吃之時。

星期五, 9月 28, 2012

澳門沙梨頭薑汁撞奶

講心機的薑汁撞奶 14/4/2012 梁家權 

【頭條】這次去澳門決定往沙梨頭一帶的舊區裏鑽,一行人穿過陋街窄巷,少不免沿途「掃街」。由市政廳噴水池起步,先吃了白糖糕和魚茸燒賣,然後拐進橫巷吃牛雜和牛雜粥,順便飲一支冰凍青島啤酒。

意猶未盡,從巷仔走出來,在路邊公園歇腳,再吃雞腸和豆腐麵,路過街邊檔,掃了一批腰果、南乳花生、淮鹽及芥末花生。轉出十月初五街,見到李禧記,這店賣順德食品,但種類不多,有崩砂、鹽醃四季桔、大良牛乳等,而我的注意力卻在店前一角,一位婦人在店前沖製薑汁撞奶,不禁駐足觀看。

薑汁撞奶並不是新鮮物事,我自己在香港也玩過,但今次仍八卦一番,皆因這位婦人工夫細膩,只見她用電磁爐煮熱了順德運來的新鮮水牛奶,再置在冷水中降溫,才沖到放了薑汁的碗裏,待冷凝片刻,便成就香滑的薑汁撞奶。

為甚麼把水牛奶煮熱,又要立即置在冷水中降溫?索性不要煮那麼熱便是了,何必多此一舉?那位來自順德的婦人說,先煮熱為的是殺菌,確保食用安全,但用太熱的水牛奶撞薑汁,凝出來不夠香滑,所以她做多一重工夫,令經她手做出來的東西更好吃。其實現賣現做的還有薑汁,每次她只把少量老薑榨汁,用完再榨,連薑汁也是新鮮的,她的心機,在我的口裏完全可以感受到。

在本地也吃過好的薑汁撞奶,是在觀塘通明街的葫蘆館,雖然這店有涼粉和新鮮生果等新式甜品,但它的薑汁撞奶,甚受街坊歡迎,此店用的也是貨真價實的水牛奶,我吃過幾次,發現它用的薑很厲害,頗有勁度,過癮極了。

星期四, 9月 27, 2012

台灣中秋全民BBQ

11/9/2012 文仔(香港人,現居台北)

【明報】轉眼中秋節又到了。一直以來,中秋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慶之一,與朋友家人提燈籠在月光下吃月餅、聊天賞月,是一大樂事。但自從移居台灣之後,我對中秋節的回憶,好像就只有燒烤(台灣人稱之為烤肉),從頭幾年去朋友家燒烤、到同事家燒烤、在公司大門前的小片空地上燒烤,到後來,我自己也學著台灣人在自己家辦起燒烤派對來,台灣人的中秋節,彷彿等同燒烤節。

醬油廣告引起風潮

為什麼中秋節變成全民燒烤節?聽說這並不是民間習俗,也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典故,只是一個無心插柳醬油廣告引起的風潮﹕大概十多年前,知名醬油製造商「金蘭」在中秋前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廣告,而對手「萬家香」醬油更喊出經典名句「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來抗衡,造成電視一片烤肉醬廣告。

愛吃的台灣人,便慢慢地興起在賞月時順便燒烤,月餅與柚子等傳統食物從此也就淪為配角,被燒烤搶盡風頭;在香港中秋提燈籠的傳統,在台灣更是聞所未聞,因為對台灣人來說,元宵才是提燈籠的日子,去年中秋節我為了在台北找一個燈籠應節,走遍大街小巷,結果也是空手而回。


中秋燒烤不講求形式與設備,簡單四塊磚一片燒烤網,即興隨意就能辦起燒烤大會。(文仔攝)

隨街搭爐 Starbucks門口燒
說回中秋燒烤這個行之有年的全民活動,對在香港習慣了只會在郊外、有大露台的朋友家才能燒烤的我來說,幾乎有種超乎想像的瘋狂。一場中秋燒烤派對,人數少則親戚朋友三五成群,多則公司同事上百人動員,甚至是官方舉行大型BBQ晚會,地點從自家陽台、大廈天台、河濱公園、戶外空地,甚至是巷弄、馬路邊(我看過就在Starbucks門口),隨心隨意充滿彈性。店舖晚上關門了,店員就地在門口簡單架起燒烤爐(台灣的燒烤爐輕巧簡約,一個才10港元),幾張凳仔圍著坐,就是一個即興的燒烤派對。中秋節的前後數天,台北市的晚上,幾乎都是煙霧瀰漫,走到哪裏都會聞到沾到燒烤的氣味。雖然近年為響應「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污染及垃圾」,開始有反對燒烤的聲音,但本來就愛吃又愛燒烤的台灣人,這樣熱鬧又能聯誼,與鄰里增進情誼的派對習慣,相信也難以改變;我想今年我也會繼續入鄉隨俗,請朋友寄來燈籠,辦一場港台融合的燒烤派對。

星期三, 9月 26, 2012

病理科醫生吃內臟

不吃牛雜的病理科醫生 24/9/2012 許嫣

【明報】自小就不喜吃動物內臟,受不了那股臊味。成為病理科醫生後,工作包括解剖屍體尋找死因,以及接收病人手術時割下的內臟進行研究,對人體每個器官的外表、機能,甚至顯微鏡下的結構所知甚詳,從此更對牛雜、豬雜等食物敬而遠之;即使只看見同桌的人吃內臟,自己也混身不舒服。意想不到的是,不少病理科醫生都愛吃動物內臟,而且吃得很認真很有要求。

與同事們外出午膳,一個點「牛雜麵走腸腎」,另一個要「牛雜河剩(月閏)膀」,有時還「及第粥走肉丸加豬紅」;一邊吃一邊大談哪間潮州打冷的炸大腸好吃,又說怎樣從元朗嘉麗園吃到中環九記、誓要吃遍全港牛雜,又云手機應該推出「港九新界牛雜app」等。我專心吃我的魚蛋米,眼角也不敢望見那些跟人類內臟極相似的食物,生怕影響食慾。

解剖時特別餓的醫生

某位醫生,每次做屍體解剖時特別肚餓,完事後馬上邀約同好午飯外出吃牛雜麵。我們常笑說究竟他們是因為愛吃內臟而選擇做解剖學病理科,抑或是做了病理科後更喜歡吃內臟?實在叫我大惑不解,即使撇開高膽固醇影響健康這問題,也該比任何人更清楚豬牛羊的腸胃內有糞便穢物,屠夫和廚師稍為懶一點點都洗不乾淨,為何仍能夠吃得津津有味呢?

幸「食慾不振」保身段
記得中學生物課時第一次解剖老鼠,之後連續3天不能吃肉;讀醫時第一次觀察屍體解剖,更是整個星期齋戒茹素。直至今時今日,看見醫學書上的器官相片,或顯微鏡下的人體組織,仍會胃口大減。其實,做了多年病理科醫生,要克服此心理障礙並非難事;但轉念一想,需要長時間對著醫科書和顯微鏡的我,倘若某天訓練到自己能夠一邊工作一邊吃牛雜,豈不會磅數與腰圍齊升,脂肪跟膽固醇同增?所以為了身段和健康,還是故意讓自己工作時繼續「食慾不振」吧!

作者為病理科專科醫生,工作上接觸死亡,故更珍惜生命的善與美

星期二, 9月 25, 2012

觀面色

15/8/2012 東周刊468期 註冊中醫師杜宇春

中醫學上,面色是診療的其中一環,所謂健康膚色,就是白裡透紅,有光澤而飽滿,不健康者,大約可分成以下三類,如果出現症狀便要密切留意了。

面色偏黃
黃者代表腸胃不佳,脾胃健康有問題,表現於皮膚上膚色暗啞,出現黑眼圈等,可以飲用一些以白朮、茯苓等湯水能改善面色。

脹紅面色
不是面紅紅就代表好,面色經常泛紅代表體內常充血,形成心火較盛,內有肝火,影響到脾氣暴躁,可以飲用南杏、生薏米等湯水以作潤肺,亦可食用麥冬、生地及百合等糖水來益胃。

蒼白無神
代表血虛氣虛,身體內不夠血,有時候因經血過多所致,出現易暈的問題,可以飲用白朮、豬骨等湯水來補氣。

星期一, 9月 24, 2012

叮噹軼聞

叮噹的秘密 21/9/2012 蔡俊傑 

【am730】伊斯蘭世界反美,內地反日,世界似乎變得愈來愈混亂,看見近來實在怨氣和戾氣太重,忽發奇想,假如現實世界真的有叮噹(多啦A夢)存在,能夠充當和平使者,利用各樣法寶平息各國糾紛,那就好了。

為慶祝叮噹誕生前100周年的活動,令香港人重拾歡樂童真,朋友想知更多關於牠的秘密,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下。最多朋友想知的是「百寶袋」,亦即是「四次元袋」,內裡總共裝有1,303件法寶,至於有傳聞指數目為1,600件,是因為部分法寶經過改良,所以數目增加了。

《叮噹》在日本漫畫周刊中連載的年份,是1970年,當年大阪舉行世博會,當初有6本兒童雜誌同時連載叮噹的短篇故事,而連載故事的數目為1,332個。

《叮噹》主打兒童市場,所以故事元素及畫面都非常乾淨,意識上稍為有少少出位,都會惹來外界極大迴響,例如靜宜出浴的畫面,便令一眾叮噹迷議論紛紛。有統計顯示,在《叮噹》裡,每位角色的出浴場面,合共107次。

《叮噹》的電影版本,1980年首次上映,至今已有32套,日本本土的入場人次高達9,750萬,以日本人口1.2億計算,即是每6個人就有5個觀看過《叮噹》電影。

電視台於1979年開始播放《叮噹》劇集,初時的播放形式,是由周一至周五,每日播出10分鐘,直至目前為止,已播出2,553集。叮噹的外形於1969年首度曝光,作者藤子.F.不二雄透過貓和俄羅斯套娃取得靈感,創作出叮噹的造型。至於四次元袋就是從收銀機和鬧鐘構思出來。

有不少日本藝能明星都是叮噹的fans,聲優兼歌手水樹奈奈就透露過,小時候已經迷上叮噹,原因是每次都可以透過道具,啟發出對不同事物的睇法,引領讀者和觀眾得到更多歡樂和幻想。

認識叮噹已多年,誠然,對牠沒有太大好感,事關總覺得與一般幻想漫畫分別不大,所以就算電視台經常播出,也吸引不到我收看。直至因緣際會之下看到一集,內容講述軟弱的大雄打交輸了,叮噹剛巧要返回未來世界,牠非常擔心離開後,大雄無法應付生活……簡單的一個故事,已經這麼感人。自此,《叮噹》在我心目中,已成為淡淡然感性浪漫的代表。

星期日, 9月 23, 2012

夏季漿果

當造醬果 25/8/2012 張諾
【頭條】在香港可以吃到不少樹上熟的水果,龍眼、荔枝、木瓜、黃皮等等,每年當造,都收到朋友相贈,但本地漿果(berry)較少見,每年暑假到歐洲探親,我第一時間走到花園看看各種berry長得如何,還要希望雀鳥不要快我一步。


七月尾當造的醬果,有raspberry、gooseberry、strawberry、blackcurrent和blueberry,blackberry(黑莓)要留待九月後才完全熟透,蘋果亦是秋天水果,用黑莓和蘋果做批是絕配。

Raspberry的中文譯名是「覆盆子」,在香港間中可以買到,但經長途運送,質感蕩然無存,鮮味盡失。剛剛成熟的覆盆子,軟中帶少少韌,味道很subtle的酸,與朱古力最夾味。

Gooseberry和黑加倫子在香港較少見,加上雀鳥與人類鬥快搶吃,每次可以親手摘來品嚐的不算多,所以格外珍貴。

近兩年最豐收是Mirabelle plum(黃香李),紅紅黃黃的李子掛滿一樹,不摘下來做果批實在太浪費。原來黃色才是熟透,味道鮮甜,不過要花一點工夫除核。我找來了法國版Elle的食譜,批皮只需用糖、雞蛋、麵粉等簡單材料,將預備好的李子排在tart皮上,焗四十分鐘,滿室香噴噴,是最原汁原味的焗法。

家人又從瑞士Valais買來杏子(apricot),當地位處山谷,陽光溫和,最適合杏子生長。我們將吃不完杏子,用來做果醬,想提升風味的話,要把一些杏子核打開,取出內裏的杏仁加進果肉內一起煮。自家做的杏子果醬沒有人工糖味,只有果香和瑞士山谷的陽光。

星期六, 9月 22, 2012

蔡幸娟《問情》

到昨天之前,只曉得《戲說乾隆》的名字,不知道名震天下的主題曲《問情》是苦苦追尋十多年,曾在香港版《包青天》聽過的配樂。
新加坡作曲人Iskandar Ismail的前奏先聲奪人,第一句歌詞「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與之配合得天衣無縫,令其餘歌詞黯然失色。

問情 蔡幸娟
曲:Iskandar Ismail 詞:陳樂融 編:Ricky Ho

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
歲月禁不起太長的等待
春花最愛向風中搖擺
黃沙偏要將癡和怨掩埋

*一世的聰明 情願糊塗
 一身的遭遇 向誰訴

#愛到不能愛 聚到終須散
 繁華過後成一夢啊
 海水永不乾 天也望不穿
 紅塵一笑和你共徘徊

Repeat all, *##


現場演繹中樂永遠比錄音版動聽十倍。

星期五, 9月 21, 2012

陳立基專訪

向來尊重別人重視喪葬的感情,只是對自己來說,死亡在物理層面就是剩下軀體,盡捐器官之後已無法貢獻世界,故此死後不欲別人為我做任何儀式,令地球不勝負荷。

大體捐贈在香港推廣多年,初時因為不知道捐器官後仍可捐遺體而未填表,去年在中大入學資訊日與解剖室技術員伍先生了解後,已立願一定要捐,不過去年此時中大連專屬網頁都沒有,今天知道,當然行動最實際啦。

無懼神秘面紗 鍾情人體結構
陳立基 熱心教授解剖知識
 21/9/2012 
文:簡淑敏      圖:鍾式明

【am730】「解剖」,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個既恐佈又神秘的詞語。

「解剖」,對陳立基來說,是一個既漂亮又神奇的字彙。

由中學開始,已對解剖學情有獨鍾,即使曾被成千上萬的解剖學詞彙嚇怕過,但亦無阻陳立基對解剖研究的熱愛,甚至將這份熱情承傳下去,在大學內執起教鞭,利用最生動的方法,教授新一代。

現時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副教授的陳立基,以曲折形容自己入行的經過。他於1983年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本來應是1988年畢業,但由於他在大學二年級時,選擇多修一年解剖學,結果1989年才畢業。之後輾轉到美國讀解剖博士學位,學的是「靈長類、人類動物等進化課題」,感到用處不大,故返港後便從事骨科專科醫生工作,當時期望可以一邊做骨科,一邊做解剖研究。奈何在本港做醫生,工作非常繁忙,未必如願,故此最後寧願全情投入教解剖學。他指,「去過唔同既地方,做過唔同既野,最終回歸正業嘅都係解剖。」



陳立基對解剖學情有獨鍾,期望可將知識教導學生。

「人體好amazing」
外人覺得「解剖」有點恐怖,有點神秘,但陳立基直言,一點也不神秘,而且自己對這門學問更算是「情有獨鍾」。他說,自中學時期,上解剖實驗堂的時間,已非常有興趣,故入讀大學再接觸時,感覺難以形容。陳立基稱,很多人覺得人體(界刂)開之後血淋淋、很恐怖,但他卻覺得人體結構其實「好靚」。陳強調,「並非不敬,只係覺得人體嘅內部結構好amazing、好神奇,咁細既一個空間,pack(裝)到咁多野入去,樣樣野都有佢存在既原因,樣樣野可以合作起黎,成為一種生物」。

多年來願意在大學內,執教解剖學,也是因為希望將「人體內咁神奇既野」介紹給學生。陳立基明言,很多人甚至學生感到解剖是一門很悶的學科,人體幾千年以來都沒有大改變,「仲有咩好教、有咩好學?」但對於每位醫科生來說,不懂得人體結構,根本就做不了醫生,連最基本的科學亦無法了解,如何再進一步讀其他專科。陳立基再為這一科「申冤」說,雖然人體結構幾百年來並無大改變,現時亦可透過磁力共振、X光、內窺鏡等技術窺探內部結構,但這與肉眼實質睇到的已有差別,故必須學習以最基本的方法,從最直接的角度,睇人體內部結構。

生鬼教材惹學生興趣
即使以前抑或現在的醫科生,一入學便要接觸成千上萬的醫學名詞,確實令人窒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得更有系統、更有概念及效率,故他不時會用不同的方法教授,除引述臨床個案、背景等外,講課時亦需要配合一點生鬼教材。陳立基年前便親身發明了一件模擬人體腸道的圍裙,他親手縫製了這件圍裙,解釋腸道在肚內的結構。(陳立基接受訪問當日,也有穿上這件圍裙講解,連一向零醫學知識的記者,也頓時理解腸道的發育過程。)他多次強調,其實解剖學可以學得很有趣,老師亦可以教得很有趣,這也是他其中一個希望做到的事。



陳立基冀學生明白,遺體並非標本,故必須尊重及感激。

藉大體老師認識生命
目前港大醫學院每年約收160名學生,下學年每班更增加至210名,每一位學生都需要上解剖學,因此醫學院每年大概起碼需要20具遺體,當中極少由自願人士捐贈。陳立基稱,在過去幾十年,自願捐出的遺體平均每年只有一具,其餘多是由食環署轉送無人認領的,他擔心沒有足夠遺體供學生作解剖用途,長遠亦可能影響病人的治療。他說,即使目前有很多有關人體結構的精美圖書、電腦軟件,但始終不能讓學生對人體結構有最好的理解,沒有任何物件可以代替真正的遺體;遺體在教學上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用身體教學生,故尊稱為「大體老師」。

除了讓學生學解剖之外,陳立基亦希望同學可經過解剖遺體,認識「生老病死」,對於一班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來說,不會思考死亡,但他們將來要接觸病人,故要讓他們盡早明白人生和死亡,而每年開學前會有一個儀式,希望同學知道,將要解剖的遺體,並非普通標本,而是一個人。

兩大學設遺體捐贈計劃

食環署在過去數年,向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提供無人認領或市民捐贈的遺體,該署提供的數字顯示09年至去年,分別捐贈76具、51具及42具遺體,而今年首六個月則有33具。鑑於數量不多,兩所醫學院均分別設立遺體捐贈計劃,呼籲市民在辭世後捐出遺體作支援醫療教育及研究。詳情可瀏覽港大「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www.med.hku.hk/bdp/index.html或中大「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www.sbs.cuhk.edu.hk/bd/。

星期四, 9月 20, 2012

鄭秀文《人間定格》

四輯《陀槍師姐》主題曲均由鄭秀文主唱,第三輯是《人間定格》。

當年總是電視送飯,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但最討厭為續集而續集,無事生非,沒戲找戲來做。明明歐陽震華和關詠荷在第一輯已步入教堂,第二輯硬要說成是歐陽震華的幻想,關詠荷不想結婚,滕麗名在無線耕耘多年,戲中和魏駿傑結婚後仍是一波九十三折,直到慘不忍睹的強暴戲才算成名,唉。

第一輯結局篇分明是抄《金田一少年之殺人》。

二OO三年在新光戲院看福音電影《天使死神》,王喜的關鍵獨白令人聯想到第二輯駱達華飾演的人格分裂者。完全無意取笑王喜,只是氣氛原應很緊張,但不知何故想起《陀槍師姐II》老是覺得好笑,直到今天。

按:明明《天使死神》是派贈券,不計票房收入,居然給《蘋果》大造文章,嘲諷女主角黎姿身為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孫女創出香港零票房紀錄,有辱家聲,可見要踐踏一個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人間定格 鄭秀文

曲/編:謝杰 詞:黃偉文

*人性 難道有種尺度衡量
 理想 難道有一致的方向
 自然 難道最終汰弱留強
 仁義 難道牽強*

站在這彎角 讓我很迷惘
步步也關鍵 回頭沒有岸
像半秒裡有千個選擇題 問哪個敢莽撞
就算答對了九百九十題
尚有十個 仍是流著冷汗

Repeat *

#人性 難道這麼變幻無常
 理想 難道要舉世都景仰
 實情 難道似築了道圍牆
 期望 難道心傷#

命運要考我 問我怎自處
現在最需要 人治或法治
用霎個眼已超過的限時 定永遠的正義
就看我應變 收放多自如
別再定格無謂沉默對峙

Repeat *#


星期三, 9月 19, 2012

胎生小雞

斯國母雞不下蛋直接誕小雞 
20/4/2012 英國廣播公司

【明報】斯里蘭卡一隻母雞沒用孵蛋方式,直接生出一隻小雞,在當地引起轟動。

一般母雞生小雞,都是先下蛋,在體外孵化,但是這隻蛋卻留在母雞體內21天,最後在體內孵化。

小雞生下來後身體健全,一切正常,但是雞媽媽卻沒活下來。

當地政府獸醫說,他從沒見過這種事情。

獸醫檢查了母雞屍體,發現受精了的蛋在母雞生殖系統內發育,但直到孵出來時一直都留在母體內。

驗屍結果發現,母雞死於內傷。

英國廣播公司駐科倫坡記者哈維蘭德說,這件事在當地引起轟動。

斯里蘭卡《每日鏡報》調侃道:對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古老問題,現在這件事給出的答案再明確不過了--當然是先有雞,後有蛋啦!

星期二, 9月 18, 2012

中醫師必問三條問題

17/9/2012

【明報】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需建立在互信及良好的溝通上。對習慣看西醫的香港人來說,如何跟中醫師交代病情,可能是一個難題。

在一般情况下,中醫師需要在短時間內通過「望、聞、問、切」收集臨床診斷的依據,再按中醫的「理、法、方、藥」處方開藥。求診者若要醫師確切地掌握其身體情況,除了要清楚表述其不適症狀,還要坦誠地回答醫師最常問的三個「貼身」問題。

1胃口怎樣?
醫師不但要知道求診者有沒有食慾,也想知道其具體的進食情况,餐前或餐後有否胃部不適等,藉以了解其脾胃功能的強弱。

2大便怎樣?
醫師透過了解求診者的大便樣式(量、色、質)和排便情況(時間、次數)等,可判斷其是否屬脾虛、腎虛或濕熱等體質。

3小便怎樣?
小便的樣式(量、色、質)和排尿情況(頻率、夜尿次數、痛楚感覺、暢順度)等症狀,讓醫師辨別求診者是否屬腎虛或濕熱等證型。

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因此,中醫藥治療不單針對求診者的主要症狀,還注重其脾腎的調理。以上三條簡單的問題,可讓醫師了解到求診者脾腎功能的強弱,使臨床用藥更周全。


作者為「望、聞、問、切」,註冊中醫師輪流跟讀者談醫說症
黎詠詩(東華三院--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何文田)

星期一, 9月 17, 2012

關於病理科

病理科搞邊科? 17/9/2012 許嫣

【明報】每當新朋友問我病理科醫生做什麼時,為免多費唇舌,我都簡單的說:「就好像法醫一樣。」於是大家腦海裏立時浮現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美國人氣電視連續劇)曲折懸疑的片段,臉上流露出又驚訝又難以置信的誇張表情。

其實病理科醫生分許多類,法醫是其中一種,佔少數;我是屬於佔最多數的解剖學病理科醫生。跟法醫最大的分別,是解剖的死者一般不涉及刑事案件,通常是死因裁判庭案件,如猝死不明死因、交通或工業意外死亡、自殺、家屬投訴醫療失誤等。因此,行外人最感興趣的碎屍、烹屍、浮屍及紙盒藏屍,都是法醫同事負責,不屬於我的工作範圍。

上至解剖下至化驗 涉獵層面廣
除了驗屍解剖,我還要檢驗手術時切下的器官。例如一個生有癌症的肝臟,我會在適當的地方抽取小量組織,等實驗室人員製作成玻璃片後,放在顯微鏡下細看,把化驗結果寫成報告,診斷癌症的類型、屬第幾期、是否完全清除等,有時還會建議用什麼化療藥物。大至一整個器官,小至做胃鏡時咬下的丁點組織,甚至是婦科柏氏抹片檢查的細胞等,都用顯微鏡診斷。也因為職業關係,我寧死都不吃動物內臟!

選擇做病理科,主要是個人興趣,因為它是個在醫學層面上接觸很廣泛的專科,要熟讀各科疾病的病理,以至到分子生物學的層面,學習的知識無窮無盡。雖然不會直接接觸到病人,很少人知道我們的存在,但是幾乎每個病人都會間接受到我們的照顧,工作意義重大。另外,我還看中了一點:由於「病人」都死了,或患病的器官都已被切除了,要緊急出報告的情況很少,所以毋須通宵達旦,是唯一有固定上班時間的醫生專科!應該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吧。

並不是人人都會找到很適合自己的終生事業,我很慶幸自己一開始就選對了。

作者為病理科專科醫生,工作上接觸死亡,故更珍惜生命的善與美

星期日, 9月 16, 2012

大連人體標本廠

乍看此系列覺得奇怪,因為「早前的《瞭望東方周刊》報道」之「早前」已是二OO三年的事,即使是旅行前寫的罐頭文章也算過時,上網搜尋發現大連人體標本廠可能和薄熙來案有關。

自不知道哪個星期天晚上無意間在國際台看過紀錄片《屍經》, 對遺體保存的關注沒十年也有八載,可惜至今仍渾渾噩噩,毫無建樹,副產品倒遍地開花。

也許在平行世界正產品早已完成,那就是另一個故事。

(題外話:我的平行世界觀來自叮噹大長篇《魔界大冒險》,在張系國《棋王》的詳細解說得以完善。)

屍體強國出口‧上 15/9/2012 雲海

【太陽】一個國家出口甚麼產品最多,或多或少也反映其意識形態:日本出口很多電子產品;澳紐出口不少奶製品;美國出口眾多電影產品等。中國呢?原來是屍體也!

據早前的《瞭望東方周刊》報道,中國向全球出口的不僅僅是玩具、服裝和電視機,還有人體標本。記者到訪其中一家在大連高新技術園區、一座投資1億多元人民幣的「屍體工廠」--它就坐落這個園區內、七賢嶺的一個偏僻位置。該廠董事長是德國人哈根斯先生,他向記者說:「我們的解剖工作人員幾乎都畢業於中國各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系,他們的解剖技術是一流的!」不知情的,還以為在討論正常的醫院服務。

此公司擁有一幢6層高的行政辦公樓以及一個2,000平方米的人體標本製作間,這還不包括一個1,000平方米的地下原材料(遺體)保存間,以及人體標本固化間。那時哈根斯先生說:「在未來幾年,公司還要多投資2,000萬美元,建成2座研發辦公樓、2個人體標本製作間,屆時公司將達到全球負荷運轉。」不知情的,會以為是在討論午餐肉罐頭工廠。

這間不尋常的公司曾經每年從國外進口100多具屍體,製作至少40具完整及各種造型的人體塑化標本。一位屬首席營運官的中國教授曾表示:「記憶中,公司進口屍體最多的一次有100多具,最少一次也有2、3具,每年都要進口幾次。」不知就裏的,還以為在討論進口拖拉機。

屍體強國出口‧下 15/9/2012 雲海

【太陽】《瞭望東方周刊》的記者曾到大連,參觀那原是全球最大的人體標本生產基地時,公司高層還帶記者親眼看看製成品。

以下的描述,是我認為荒誕的參觀過程。記者這樣寫:「在這個150平方米的車間裏,20個解剖台一字排開,從胎兒到各年齡階段的成人遺體正在按人體生物塑化標本的不同要求被解剖或肢解,暴露出血管、神經、肌肉和骨骼。」高層說:「他們是在進行解剖和『清理』工作,即把皮膚剝去,並清除掉脂肪和結締組織,這是一具人體生物塑化標本成形前的必備工作。」我在想,這其實算不算是不尊重人類屍體呢?還是我思想太古舊呢?

之後,那哈根斯董事長還給記者看一份英文版的《人體世界展》宣傳畫冊,那畫冊封面是一個手執自己人皮的男性標本。高層說:「這是哈根斯最得意的作品,不過絕不是最前衞的作品。」公司高層隨即打開手提電腦,點出一幅人體標本圖說:「這是一個正在手淫的巫師造型,巫師手捧的肝臟被打造成一個生殖器。」

我不是思想潔癖的人,但這種叫做「作品」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完全沒理會死者及其家人之感受呢?這家公司曾強調中國屍體來源充足,用於製作塑化標本的化學原料及設備費用低於國外2至3倍,這正是哈根斯當初將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就是說,這些來自強國本土的屍體,也許會成為原材料,被製成到處展出的標本。

星期六, 9月 15, 2012

二O一二盂蘭日誌

鄙人善忘,更是病入膏肓臉孔盲,若曾經碰面聊天,敬請自動報上名來,多謝。

日期/地點/見聞

七月初一 香港仔黃竹坑鴨利洲華富村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一 啟業麗晶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一 東頭村盂蘭勝會 問杯選理事、走供、金剛對卷、晚課
七月初二 石籬石蔭安蔭潮僑盂蘭勝會 潮劇例戲:京城會、問杯選理事
七月初二 柴灣惠州海陸豐同鄉福利促進會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二 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盂蘭勝會 三元水懺上卷、破獄
七月初三 粉嶺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金山供佛、潮劇五福連、瑜伽焰口、派平安米
七月初三 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盂蘭勝會 散花
七月初四 赤柱建醮盂蘭勝會 天后出巡、放生
七月初四 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盂蘭勝會 攝召過橋
七月初五 南丫島榕樹灣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五 慈雲山竹園鳳德潮僑盂蘭勝會 開千佛
七月初五 牛頭角區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開千佛
七月初五 順天街坊盂蘭勝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七月初五 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盂蘭勝會 送神、大士王出巡、大三清
七月初六 李鄭屋麗閣潮籍盂蘭勝會 瑜伽焰口、祭好兄弟
七月初六 西貢區惠州同鄉會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七 油塘高超長龍田村街坊盂蘭勝會 洗叉、退土、白字例戲:十仙賀壽、跳加官、仙姬送子、開光、送龍虎榜
七月初七 荃灣潮僑盂蘭勝會 開千佛、安壇
七月初八 圓玄學院盂蘭法會 關聖帝君大解冤經
七月初八 黃大仙新蒲崗鳳凰村街坊盂蘭勝會 接太子
七月初八 西環中元普渡法會 開千佛、安壇 
七月初九 藍田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請神巡遊
七月初九 坪石村玉石樓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九 坪石村黃石樓盂蘭勝會 祭幽
七月初九 彩雲村啟業村順利村街坊大士菩薩盂蘭勝會 大聖南門延壽保命妙經 
七月初九 彩雲村天德伯公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九 竹園北村街坊盂蘭勝會 破地獄 
七月初九 黃大仙上村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九 黃大仙新蒲崗鳳凰村街坊盂蘭勝會 散旗
七月初九 油塘高超長龍田村街坊盂蘭勝會 蒙山施食、問杯選理事、搶孤、化大士、謝天地
七月初十 隆亨村學心樓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十 隆亨村慧心樓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初十 青松觀中元法會 大三清(啟師)
七月初十 華富村華景樓盂蘭勝會 破地獄
七月初十 華富村華生樓盂蘭勝會 破地獄
七月初十 華富村華泰樓盂蘭勝會 過橋
七月初十 華富村華昌樓盂蘭勝會 坐蓮花、化大士
七月初十 西區常豐里老福德宮聯誼會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一 青山灣水陸居民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一 錦田八鄉大江埔潮僑盂蘭勝會 開千佛
七月十一 旺角潮僑盂蘭勝會 六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安壇
七月十二 潮州南安堂盂蘭勝會 潮劇五福連
七月十二 汲水門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二 李鄭屋麗閣蘇屋元洲海麗坊眾盂蘭勝會 大三清、送幡、化大士
七月十二 旺角潮僑盂蘭勝會 散旗
七月十三 油麻地旺角區四方街街坊盂蘭勝會 破台、潮劇五福連、安大士、召眾魂
七月十三 紅磡三約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三 觀塘潮僑工商界暨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三 秀茂坪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問杯選理事、金剛對卷、安壇
七月十三 香港海陸豐盂蘭勝會 瑜伽焰口、化大士、謝天地
七月十四 田灣區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四 香港仔華貴華富田灣盂蘭勝會 開千佛
七月十四 香港仔水陸居民盂蘭勝會 開位、中元赦罪寶懺、破獄
七月十四 香港惠陽大洲水陸居民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四 香港天神老爺盂蘭勝會 三清朝
七月十四 東西街嚤囉上街荷李活道盂蘭勝會 歌唱表演 
七月十五 坪洲中元建醮 走龍船、放生、水幽、蒙山施食、搶孤、化大士
七月十五 坪洲悅龍聖苑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六 担杆山街坊盂蘭勝會 問杯選理事、坐蓮花、化大士
七月十七 西灣河盂蘭勝會 早朝、供飯、散花(全真、正一)、正一破地獄、呂祖懺
七月十七 蓬瀛仙館中元法會 大三清
七月十七 黃大仙下村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七 牛頭角工商聯誼會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八 九龍城潮僑盂蘭勝會 瑜伽焰口、祭好兄弟、派平安米
七月十八 深水(土步)石硤尾白田潮僑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十八 西灣河盂蘭勝會 大三清
七月十九 小西灣盂蘭勝會 水幽
七月十九 元朗潮僑盂蘭勝會 問杯選理事、福品競投、開千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安壇
七月二十 蓬瀛仙館中元法會(水幽) 安大士、豎幡、開位、放單清
七月二十 翠屏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瑜伽焰口
七月二十 翠榕樓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一 坪洲街坊建醮盂蘭勝會 禡行鄉
七月廿一 柴灣居民盂蘭法會 開幕典禮
七月廿一 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 開千佛、安壇
七月廿二 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 金山供佛
七月廿二 鴨(月利)洲街坊同慶公社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二 土瓜灣潮僑工商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二 旺角街坊盂蘭勝會 坐蓮花、大士王出巡、化大士
七月廿三 柴灣潮僑盂蘭勝會 扶乩上身、潮劇五福連
七月廿三 沙田潮僑盂蘭勝會 瑜伽焰口、派平安米
七月廿三 柴灣居民盂蘭法會 禮斗、散花、問杯選理事
七月廿三 灣仔街坊盂蘭勝會 蒙山施食
七月廿三 太平山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三 光漢臺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四 中區卅間盂蘭勝會 豎幡、安大士、開榜、開位、三元水懺、派平安米、送幡、散花、放單清、化大士
七月廿四 三角碼頭盂蘭勝會 走供、安天地、安大士、召眾魂 
七月廿五 三角碼頭盂蘭勝會 走五土
七月廿五 長沙灣街坊福利會盂蘭勝會 大三清、福品競投、化大士
七月廿五 尖沙咀官涌街坊盂蘭勝會 問杯投福品
七月廿六 慈雲閣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六 慈雲山鳳德竹園惠僑街坊盂蘭勝會 ?
七月廿六 三角碼頭盂蘭勝會 禮斗、福品競投、散旗
七月廿七 長洲水陸居民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七 西區石塘咀街坊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七 西貢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走供、安壇
七月廿八 長沙灣潮籍盂蘭勝會 請神、發關、潮劇五福連、走供、安天地、安大士、召眾魂、慈悲三昧水懺、開千佛、安壇
七月廿九 港九新界聯敬社盂蘭勝會 到此一遊
七月廿九 荃灣潮僑街坊盂蘭勝會 瑜伽焰口、祭好兄弟、派平安米、散壇
七月廿九 長沙灣潮籍盂蘭勝會 走五土
七月三十 長沙灣潮籍盂蘭勝會 揚幡、金山供佛、潮劇五福連、瑜伽焰口、祭好兄弟、派平安米、福品競投、散旗

星期五, 9月 14, 2012

為甚麼螃蟹會吐泡泡?

18/5/2012
【頭條】答案:螃蟹像魚用腮呼吸,其腮可儲存水份。螃蟹上岸覓食時,靠腮吸取氧氣和吐出水和其他物質,但上岸太久,腮的水份流失,呼吸時吸入空氣和吐出少量水及空氣,嘴角便會形成許多泡泡。

星期四, 9月 13, 2012

存在的意義

6/9/2012 區樂民 
【蘋果】一個讀者在電郵中問:「人生存在這個世界,有甚麼意義?」

念初中時,我也會思索這類問題。有一次,三叔和我在城門水塘遠足,我問三叔:「存在有何意義?」

三叔停下來,喝一口水,然後說:「你問存在有何意義,那表示你認為存在是有意義,只是不知道那是甚麼意義。對嗎?」

我點點頭。

「存在,真的需要意義嗎?」三叔反問。

我沒有作聲。

三叔指着地上的一棵小植物,續道:「這棵植物有甚麼意義?」

「它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氧氣和糖,讓動物呼吸和進食。」我引用生物課的知識。

「如果世上沒有人類,」三叔卻說:「沒有人去思考植物存在的意義,那麼,這棵植物會變成甚麼?」

「它會繼續存在,繼續進行光合作用。」我答道。

「對呀,」三叔說:「存在就是存在,不需要意義。」

「你是否認為人的存在其實沒有意義?」我心有不甘。

三叔拍拍我的頭,笑道:「不需要意義,並不等同沒有意義。今天你和我站在這裏,一同經驗我們的存在,那就是意義了。」

太陽西沉,漫天彩霞,我還是不明白,但又好像有點明白。

星期三, 9月 12, 2012

打大士王的緣由

此欄可視為《恐怖在線》文字版,最適合沒耐性聽電台節目的本人。
剛過去的七月廿四中區卅間盂蘭勝會是在士丹頓街舉行,荷李活道的是在七月十四及十五日。
當晚看著潘紹聰訪問黃先生,對上一次碰面是二OO七年香港書展博益攤位。

交通意外撞死人之謎 12/9/2012 潘紹聰

【am730】本文見報之日已是農曆七月廿七日了,即本年的鬼節亦即將完結,在剛過去的星期日晚,筆者便到了中環荷李活道的盂蘭場地,參觀了一項在香港盂蘭中,差不多已絕無僅有的「打大士王」儀式。用紙紥的大士王是由觀音化身的鬼王像,用作監管遊魂野鬼在場內的秩序,但當儀式完結前便要將鬼王化掉,要用上六個大漢,每人手持一支大碌竹,時辰一到,便合力將那個十多呎高的大士王打下來,然後將它送入火爐燒掉。現場的負責人向筆者透露了箇中原因:「因現場有不少鬼魂仍不願離開,以前我們當燒大士王後,也會感到被靈體纏身,故以後便決定要以竹枝大力向大士王揮舞,藉以驅趕他們,這是我們較特別的風俗」。

提到盂蘭節,筆者節目嘉賓周樹佳向我分享了一件盂蘭靈異事件。一九八四年八月廿四日,一輛載滿盂蘭竹枝的貨車在西環東邊街,因突然失控而與一輛私家車相撞而爆炸,結果私家車司機傷重斃命。樹哥說:「我早前跟東邊街盂蘭會的負責人攞料,原來死者生前在附近的贊育醫院當醫生,他不相信盂蘭超度的事,更不滿做法事期間所發出的聲音,故他曾多次向有關方面投訴,希望將東邊街盂蘭移至其他地方,豈料即發生奪命意外,你說是個巧合還是有鬼怪作祟呢?」。佳哥還補充說:「數年前在東邊街做盂蘭儀式時,有位義工竟突然失控,將一束束的香枝塞入口裡,在場人士皆認為是餓鬼上身要吃東西,嚇得他們要請喃嚤師傅為事主驅鬼」。有謂「鬼門即將關,就這樣無鬼嗎?」

星期二, 9月 11, 2012

青木原樹海禁拍令

少時在夏樹靜子小說裡曉得青木原樹海這地方,將來定要到此一遊。

樹海禁拍令 11/9/2012 藍秀朗
【太陽】眾所周知山梨縣的青木原樹海是自殺熱點,山梨縣知事(縣首長)為洗脫樹海污名發出禁拍令,不准連續劇或電影製作人擅自到樹海拍攝。

去樹海拍攝必須提交劇本向山梨縣申請,山梨縣目前的方針是,拒絕任何人在樹海拍攝自殺相關的戲劇場面,以免吸引企圖自殺者前往當地,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樹海的自殺熱點形象太深入民心,下達禁拍令,就好像香港電視劇不准出現吸煙場面以免鼓吹吸煙一樣,作用有限。除非禁絕日本傳媒以至網絡將「樹海」及「自殺」相提並論,但這並不可能。

日本有些靈異刊物為吸引讀者,時常附送收錄了特別影像的DVD。

我看過其中一套,製作人特地去樹海尋找及拍攝已腐壞甚至化成白骨的自殺者屍體,姑勿論是否造假,已間接為樹海構成負面宣傳;我不認為拍攝前曾預先申請,這種偷拍難以杜絕。
最早提出「樹海是自殺熱點」這講法的,是松本清張在60年代發表的推理小說《波之塔》。若認為少作負面宣傳就可改變大眾對樹海的印象,那麼是否需要禁止《波之塔》重拍(今年剛又重拍了)及將之列為禁書?

禁拍令其實很笨,要破解簡直易如反掌,隨便找處茂密樹林拍攝,聲稱那裏是青木原樹海就行;山梨縣奈何不了,樹海的形象也洗擦不掉。

星期一, 9月 10, 2012

選舉雜感

為免誤犯選舉條例,又不想發無聊聲明,還是選舉過後才寫。

.比例代表制在香港壓根兒是給無形之手操弄的工具。

.自二OO七年立法會補選陳太葉劉之爭,給其他候選人投訴媒體忽視他們,自此選舉期間但凡候選人有甚麼新聞,媒體報導最後都拖著一條又長又臭(很抱歉,可惜只能這樣形容)的其他候選人名單,提醒大家他們參選--再次很抱歉,這些勞什子東西根本與新聞無關,每次聽見立時置若罔聞。上月在曾健成保釣新聞再三聽到毫不相干的人名時,都會想:「這是甚麼回事?」
保釣也算了,連民生事務也插入風馬牛不相及的名單,更加令人討厭,參見O八年舊文

.選舉日告急無問題,最討厭選前一早打告急牌,你告急時他告急,到頭來狼來了誰也不理。

.信箱一直收到競選廣告,但收不到選舉通知書,不曉得去哪兒投票。昨天早上去街頭的小學碰運氣,幸而登記冊上有名,有票可投。

.超級區議會著實有投不下票之感,不想投廢票,結果投給趙家賢。

.唉,陳淑莊輸了。

星期日, 9月 09, 2012

日本貓頭鷹

貓頭鷹 9/9/2012 藍秀朗

【太陽】某晚聽收音機,電台節目主持說貓頭鷹在日本是吉利的象徵,但所講的原因並不正確。

那主持說:「大概貓頭鷹雙眼炯炯有神,代表精神奕奕吧?」事實並非如此,現今日本人認為貓頭鷹代表好意頭,全因其日語讀音是Fukurou。

Fukurou跟「不苦勞」的日語讀音一樣,意思是不需要辛苦;上述電台節目主持胡亂猜度貓頭鷹成為吉祥物的原因,用廣東話形容就是「斷估無辛苦」,堪稱「不苦勞」。Fukurou跟「福郎」的日語讀音也相同,可理解為有福的人。

池袋原是水池形的盆地,池袋因而得名,日語讀音是Ikebukuro;後半部分的Bukuro跟貓頭鷹的Fukurou讀音相近,於是貓頭鷹成為了池袋的象徵,池袋站內擺放着貓頭鷹石像。

Fukurou可寫成漢字「梟」,日本有套漫畫叫《賭博師.梟》,主角的觀察力超凡,他以「梟」為綽號,因為貓頭鷹擁有極強的夜視能力及聽力。

貓頭鷹不一定代表吉利,遠古的日本人覺得貓頭鷹樣子陰森,相傳遇見貓頭鷹會招來噩運。貓頭鷹的叫聲酷似嬰兒哭聲,青森縣有些鄉下地方迷信貓頭鷹是夭折嬰兒化身而成。

如果以上講法成立,我即時想像哈利波特所養的貓頭鷹原來附有嬰兒亡靈,童話頓時變了靈異故事。

星期六, 9月 08, 2012

叮噹誕生前100年祭:元祖叮噹篇


自九月三日叮噹牛一後,昨晚終於趕及在天星小輪尾班船開出前和元祖叮噹見面。

星期五, 9月 07, 2012

口在路邊

其實,人家是否嫌棄我,都只是個猜想。但既以為是被拒絕,心中就不是滋味。心多了。步入車廂後,深呼吸一下,反問自己需要甚麼?別人不需要幫忙,就得尊重他;反正幫忙是為別人,與別人繫上聯結,不是為自己尋滿足,(或是練習外語)。路在口邊,口也在路邊,放下心中地圖,只管向前走,反正我知道那一位曾說:「我是道路。」
--6/9/2012,維烈修士,Flash On

星期四, 9月 06, 2012

星期三, 9月 05, 2012

魷魚、墨魚和章魚有甚麼分別?

13/3/2012

【頭條】答案︰魷魚身體呈長錐形,口部周圍有十隻觸腕,用來捕食,其中兩隻較長。墨魚亦有十隻觸腕,但體內有一塊船形石灰質硬鞘,遇敵會噴墨汁逃走。章魚又名八爪魚,有八隻腕足,大腦發達,能在設計迷宮內取螃蟹吃。

星期二, 9月 04, 2012

燒街衣為何用上豆腐

3/9/2012 李米高

【am730】踏入農曆七月的晚上,路上除了開始有秋天的氣味外,更有濃烈的燒街衣味。人們都會在黃昏後,帶備香燭、冥鏹衣紙和一些祭品;豆腐、芽菜、白飯、龍眼等在路邊,空地拜祭一番。

燒街衣因為盂蘭節,而盂蘭節又因為「目蓮救母」故事而用上特定的祭品。相傳鬼魂在地獄是吃不到東西,當食物到口時就化成灰燼。豆腐芽菜水分高,就不會容易被火焚化,目的是讓那些無依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至於「撒錢」在路上,這些零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及小鬼,真想不到,行賄受賄、使錢走後門文化數千年前已流行至今。

中元節與盂蘭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及後宋朝奉行儒、釋、道三教同流,佛教與道教在中元節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互相結合,構成中國與東南亞一帶華人社區文化圈一系列祭祀活動。

在滿天神佛的中國文化中,盂蘭勝會亦有一位主事神祇,這位神祇的塑造,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這位神祇名為「大士爺」。

這位「大士爺」,又稱「面燃鬼王」、「燄口鬼王」、「大士王」、「羽林大神」、「普渡真君」等等。祂已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一位神祇,在法會舉行時,大士爺神位、神像放置在供桌上禮拜,以求祭祀順利。待到法會完畢,一般會火化大士爺像,送返登天。

雖然神鬼之說信不信由你,但現代的盂蘭勝會在舉行期間都會派米,其原意是為先人消災,一袋袋的米,稱之為「平安米」,任何人都可以排隊領取,至少派米可解貧民兩餐,善哉善哉。

非典型港青,主修歷史。曾從事電台節目製作、文化古蹟導賞及自由撰稿等,通過品評新舊本地文化,尋找在香港遺忘了的味道。電郵:leemaigo@gmail.com

星期一, 9月 03, 2012

林保全專訪

全叔,多謝你!沒有你《叮噹》就不成事啊!

同行三十載 聲線演活卡通 
「叮噹」0黎啦!

3/9/2012 麥凱淇

【頭條】由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多啦A夢(叮噹)陪伴幾代港人成長,風靡老中青粉絲。今日是多啦A夢誕生前百歲生辰,以聲線演活這隻機械貓三十載的配音員林保全(全叔),儼如多啦A夢「替身」,沒有他的聲線,機械貓也失去神采。多啦A夢有「不老傳說」,但全叔卻難免年華老去,年屆六旬的他坦言,聲線已走了樣,不復當年勇,但仍會堅持為多啦A夢「代言」,只是擔心近年身體漸差,多啦A夢之聲有日終成絕響。

入行四十年的全叔,配音生涯中,因有多啦A夢特別開心,「他圓碌碌好得意,經常笑,跟我很像。我見到佢搞笑的樣子就忍不住笑。」外表也圓碌碌的全叔,帶著幾分多啦A夢的影子,同事私下也叫他「叮噹」,更曾有粉絲當正他是多啦A夢,「試過有人寄成績表給我訴苦。」

全叔這把多啦A夢聲,是模仿日本原聲配音鑽研出來,「日本原聲是由女配音員配,所以我故意做到較高音,但最難是要夾口形,因多啦A夢口大,我配音時要擘大口,像大叫一樣。」全叔最得心應手是配多啦A夢的大笑場面,他最愛那句:「喂!大雄呀!快尐起身啦!」皆因集集都有,日久生情。

憂心最後一日到來
三十年來,全叔發現,多啦A夢也有改變,變得肥了,但把聲卻老了,「最初多啦A夢比較瘦,自從轉了電腦畫後,就較圓潤。但我把聲就因為老了,令多啦A夢聲線變得較沉,無辦法像以前般高音。」

全叔坦言,近年身體轉差,愈來愈多病痛,雖未有退休打算,但擔心有日無法再配音,「把聲陪伴個公仔那麼多年,好難有第二人學到我把聲,觀眾會聽不慣,曾經有兩年我離開TVB,由其他人配,都有粉絲話把聲不似他。」

搞鬼旁白生色不少
無論任何配音節目,一聽見全叔把聲,就不期然令人想起多啦A夢,原來全叔曾為此不開心,「好像被人標籤了,好難跳出這個框框,因為聲底始終很難變,我做了幾十年,觀眾一聽就聽得出。」


全叔發現得意的多啦A夢公仔就忍不住買,但最愛仍是粉絲送的公仔(右二)。







海港城今舉行「多啦A夢誕生前一百年生日會」 ,並會展示一個由百個豆沙包製作成的生日蛋糕,為多啦A夢慶生。

全叔自從配多啦A夢後,漸漸也成為他的粉絲,生活就離不開他的影子。家中大廳,有兩個櫃放滿多啦A夢公仔,計及檯底珍藏的,總共有三百多個多啦A夢公仔,「我最鍾意的法寶是『隨意門』,可以去邊都得,放工可以好快返屋企。」今日是多啦A夢「牛一」,全叔說,還未去過看最近掀起熱潮的百個多啦A夢展覽,但一定會去見下自己「真身」。

星期日, 9月 02, 2012

明報評中國雜技團《一品一三絕》

近十年香港報紙關於中國雜技的評論屈指可數:二OO四及O五年石琪評廣州雜技團太古城中心表演、O七年氣得要立即寫信投訴的《蘋果》評論版<不人道雜技賀回歸>、以及O八年黃志煒和魏綺珊評廣州雜技團《西遊記》,完。魏綺珊的其實僅在《令人讚嘆的中國表演藝術》裡提了一句而已。

本文作者肯定不常看中國雜技,她所讚的諸如「把雜技糅合燈光、音樂、視效、服裝等,呈現出一種嶄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在其他雜技團(特別是廣州雜技團)表演同樣見到,甚至青出於藍,縱然近年部份雜技團製作令人搖頭,這些已是基本要求。「最美妙的,是背景和服裝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並配以詩意的名字」,濟南雜技團《粉墨》也毫不遜色。

尾段作者的苦澀和疑問,奧運選手何嘗不是?在下替他們辛苦之餘,同時欣賞驚險之美。要是心疼,那連奧運也不能看啊!場刊需要改善確是事實。

雖然本評論不能算是評論,有人提總好過沒有。

《一品一三絕》--中國雜技表演的昇華 
22/7/2012 珍妮絲
 
【明報】上期提到秦王陵墓出土的「百戲俑」有助研究當時帝王的娛樂生活,巧合地,前幾天到沙田大會堂欣賞由「國際綜藝合家歡」舉辦的大型雜技表演《一品一三絕》,歎為觀止。

《一品一三絕》由國家級的「中國雜技團」擔演,「一品」意指最高品位,「一三絕」則是雜技表演裏的13樣絕活。

中國雜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飛去來器」,即是當時用以捕獵飛禽走獸的十字形獵具。到春秋戰國時代,群雄割據,身懷絕技的人投身公卿大夫,以「技」輔助諸侯;秦朝大規模把民間技藝集中在京城,作為宮廷的娛樂,名為「角抵」;直到兩漢時期,雜技已發展得相當蓬勃,張衡的《西京賦》裏記載有「扛鼎」、「吞刀吐火」、「走索」等雜技的名稱,當時的雜耍、幻術、樂舞等被統稱為「漢代百戲」,到「絲綢之路」開通後,更由西域傳入幻術,豐富了「百戲」的內容。「百戲」在隋唐仍是宮廷的表演項目,在民間亦十分流行,但到了明清兩代便漸次式微,甚至被認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表演,清代雜技人因而流落江湖,但仍堅持對雜技藝術的鍛煉和追求。及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雜技表演重新被重視,1950年首個國家級的雜技團成立,被周恩來命名為「中華雜技團」,從此,雜耍、馬戲、魔術、口技全被歸納為「雜技」。

「中華雜技團」後改名為「中國雜技團」,於90年代開辦「北京市雜技學校」,以雜技、舞蹈、武術、影視表演和美術為五個專科,更接收海外留學生。不少家長把年幼的兒童送入學校,從小打好基本功,這將是一生的、對藝術的奉獻。

《一品一三絕》曾在京奧期間於北京連演數十場,亦到過多個海外國家獻技。有人認為「雜技」即「雜耍」,檔次不高,但《一品》把這成見推倒,它把雜技糅合燈光、音樂、視效、服裝等,呈現出一種嶄新的舞台表演形式。那13項絕技包括「芭蕾對手頂」(女舞蹈員在強壯的男舞者的肩、掌、肘上起舞,柔若無骨)、「球技」(表演者同時擲耍9個球,並採用比向空拋球更難的擲地反彈式表演)、「集體空竹」(少女原地帶空竹連續翻滾16圈)和「綢吊」(兩位健碩的表演員用手捲著綢繩凌空做出多款高難度的體操動作)等。

最美妙的,是背景和服裝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並配以詩意的名字,例如表演空竹的少女以京劇花旦的形象出場,頭頂雉尾長翎,戲服顏色鮮艷,令觀眾目眩神迷;而《躍膽棋魂》的「戰士」則在5米高的立杆上表演轉體720度過杆的絕技,背景是個投射於銀幕上的巨型圍棋盤。

當晚不少家長帶同兒童欣賞,那是很好的暑期節目。兒童欣賞的角度和成人不同,看見小孩聚精會神地看表演者挑戰極限,像看「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總匯;我在拍掌時則釋出苦澀和顧慮--究竟要失敗和受傷多少次才會如此順利?他們的表演生涯有多長?能站在台上不容易,被淘汰者的下場又如何?雜技將人體的極限推向頂點,老去時會有什麼後遺症?為何場刊只在最後列出雜技員名單,而沒有在個別節目說明?舞台兩旁的英文翻譯錯漏甚多,老外會否看得一頭霧水?

星期六, 9月 01, 2012

黑寡婦蜘蛛如何變寡婦?

20/3/2012

【頭條】答案:黑寡婦蜘蛛生長於熱帶及溫帶地區,性格兇猛,腹部黑得發亮,有一紅色斑記。雌性黑寡婦蜘蛛較雄性體形大一半,交配後會立刻將雄性蜘蛛咬死或吞吃,成為「黑寡婦」。黑寡婦蜘蛛有強烈神經毒素,被咬後會令人劇痛、僵木及甚至呼吸困難,應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