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12, 2009

敘事與死亡

說故事的人 8/7/2009 葉輝
【新報】佛洛伊德信徒不斷發展和擴散敘事與死亡的學說(或伴隨殺戮而來的死亡哲學),相關理論大概都是肇源於佛洛伊德的《超越快樂原則》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本質上無疑都帶有相當極端的色彩。可不要忘記,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也有類近的論說,他在《說故事的人--尼古垃.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The Storyteller: Observations on the Works of Nikolai Leskov)這篇長文中,提出了富於啟發性的思辯,細說敘事與死亡的關係。在《說故事的人》第10節,本雅明說「死亡從來就是永恆這一觀念的最強大的源泉」,要是這一觀念沒落了,死亡的面貌也必然發生改變,說故事的藝術淪落,也是這連串改變使然;在第11節,他說「死亡賦予說故事的人所講述的任何東西以 神聖的特性。說故事的人的權威來自死亡」;在第15節,他說「一個35歲死去的人,在他生命的每一刻似乎都將會像一個35歲的人那樣回憶」,「人物的生活意義只在他的死亡中顯現出來」,小說讀者和小說人物「一同體驗他們的死亡經驗;如果需要,體驗他們的象徵意義的死亡--及小說的結束,但最好是實際的死亡」。

小說人物如何讓他明白死亡在等待著他們呢?那是一種確然的死亡,潛伏於在一個確然的地方裡,他認為,「正是這個問題在滋養著讀者對於小說情節的興趣之火」,因為吸引讀者閱讀小說的正是這麼的一種希望:「用讀到的死亡來溫暖自己冷得顫抖的生活」。

葉輝 yiptf@yahoo.com.hk
資深傳媒人,嗜好多,時間少,只好終身學習以遊戲之心補償浮生遺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