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5, 2009

內蒙古雜技團《成吉思汗》不是雜技劇

今年終於買到國際綜藝合家歡開幕節目門票,是內蒙古雜技團《成吉思汗》。
五月下旬,門票已開售個多星期,星期五晚最前的單人位剩下H39,幾乎是面向舞台的最右方。
心知不太妙,基於「雜技一定要近看」的原則,即使後排有正中的中價票,也要買三百大元的貴價票。
來到文化中心大劇院,發現H39僅僅看到舞台右方帷幕,鄰座H40已經看不到,真是一額汗。
因為是藝術節第一場表演,由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致開幕辭,無聊乏味。
可能本人見識少,不曉得香江大人物演說會否都是大剌剌拿著講稿,全程照稿讀,與台下幾乎沒有眼神交流。

場刊介紹《成吉思汗》是「大型民族雜技劇」,好像這樣寫就能爭取愛國人士多一點分數。本人管他民族不民族,最緊要好看,可惜觀後感是事與願違,與宣傳文案完全兩樣,滿不是味兒。
近年內地興起將各自為政的雜技項目串成一套雜技劇,鑑於雜技本身難於敘事,可選擇的題材不多。
來自內蒙古的雜技團,以蒙古族偉人成吉思汗做題材自是理所當然。
成吉思汗馬上得天下,給人印象是充滿動感,與雜技這動態藝術相當匹配。只要做出水準,就能得到觀眾歡心。可惜本劇各項目缺乏連貫,戲味不足,編排欠缺神采,遑論宣傳稿所寫的「盡顯蒙古民族的驍勇氣慨和非凡活力」了。
既 然劇目叫《成吉思汗》,骨幹人物應該是成吉思汗。但三幕劇中只有第二幕<拉弓>和<射箭>有個形似成吉思汗的男子出現,還要分不清是表演拉弓還是看他拉弓 的一個,其餘部分絲毫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沒有貫穿三幕的骨幹人物,觀眾不明白那些表演是述說他的事跡,還是表達人民擁戴他,只會當成一個主題晚會,逐個項 目欣賞,而不是雜技劇。
或者說「成吉思汗」是一個象徵,代表蒙古,只是若非佈景有草原蒙古包,演員穿上富民族色彩的表演服,還有數個表演環節,其實感受不到多少蒙古特色,甚至乎忘了這套劇叫《成吉思汗》。
整套劇鬆鬆散散,沒有層層推進的高潮,直到結束才發覺最好的原來早在第一幕已呈現。
導演大概想來個倒敘,先將成吉思汗登基的御前表演獻給觀眾,可是其他表演像一盤散沙,哪會管你順敘還是倒敘?回歸基本從頭說起的好。
如果大方向不變,不如先做第二幕,然後第一幕,第三幕的壓軸表演一定要新、奇、險、美兼備,才能拯救這套劇。
最失敗的是每一幕的開場白竟然沒有字幕。雖然開場白純粹輔助性質,但主體如此雜亂無章,東一撇西一捺,好旁白或多或少彌補得到,最少提供背景資料,令觀眾知道他們來是為了甚麼。可是字幕欠奉,加上襯底音樂,聽不清楚,聽到的又是共產中文,變成閉目養神位。
好,不說其他,講雜技。
筆者最喜歡廣州雜技團,大部份項目表現上佳,不過其他雜技團各有看家本領,一個耀眼的項目足可蓋過所有缺陷,不容小覷。
可能廣州雜技團演出看得多,總覺得本劇的雜技表演不是太平淡,就是冗長,也欠缺美感。每每期待一個漂亮的謝幕,往往落得「這就完了?」的惆悵。十八個項目中,最喜歡<蒙克珠蘭--滾燈>,其次<綢吊>、<顛峰上的雄鷹--高椅>、<蹬人>。
現場觀眾反應一般,前右方最熱烈鼓掌的可能只有我。
雖然拍掌拍到手痛,可惜那些掌聲是答謝演員的辛勞,本劇只有七十分。
同是付出三百元,去年看廣州雜技團《西遊記》順氣得多。寫文時已按捺著不要將兩個表演一起比較,因為實力相差太遠。
他們何時重臨香江呢?

分場簡評要是一直看場刊肯定會明白多一點點,可是表演中烏天黑地,何來有閒心?
圖片來自國際綜藝合家歡網頁,佈置有別。


第一幕:可汗登基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霸塞外草原,登基場面壯麗盛大。
頂碗
女生頂碗。表演時間太短,幾乎沒有印象。

五人踢碗
五個女生高車踢碗,即是踩著兩人高的單輪車將腳上的碗踢上頭頂。
獲獎無數,榮獲二OO四年第六屆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金獎、二OO五年朝鮮「四月之春」友誼藝術節金獎、二OO六年第七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節金獎、二OO七年第二十三屆意大利金色羅馬國際馬戲金獎、二OO七年第二十八屆法國「明日」國際雜技比賽銀獎。個人覺得未夠特色。

醉壇
男子頂缸。醉步除了是次表演的要求,還可(偶爾)掩蓋不足。

蒙克珠蘭--滾燈
五個女生用柔軟身段翻滾,保持四肢上燃燒著蠟燭的平衡。
華美、優雅,這才是御前表演的質素。
榮獲二OO五年朝鮮「四月之春」友誼藝術節金獎。

集體禮帽
男子禮帽,變化不夠多,如石琪早年評雜技表演的常用詞,就是人太多。

托起祝福--飛舞蘇魯錠未命名c
七個女生舞動高四米多的中幡。
中幡設計普通,用色單調,不及圖中漂亮。組成一個主要表演項目,差在變化不大。
她們初時托起中幡,望向觀眾嫣然一笑,但掌聲寥落,人好像定了格,無所適從的樣子。
最強的是一指托中幡,以及圖中兩人一組的表演:一人俯首,用雙臂撐著支架,另一人背靠其上,用腳尖托著中幡。

  
第二幕 天驕壯志
年青的鐵木真胸懷壯志,擁有遠大抱負,無懼艱難困苦,逐步邁向一統塞外草原的豐功偉業。


柔術
未命名a
春回大地,女生穿上青草圖案的緊身衣,配合身體模仿草地隨風吹動,男生扮羊在草原踱步,突顯生機勃發。
旁邊的大叔不斷對妻子說「蛇啊」,豈有此理,是青草呀!其實怪不得他,初時她們躺在台上高舉一腿,腿上那一條閃閃發亮的長草容易令人誤會,何況後來她們站起來齊齊扭腰呢。

蹬人
羊男的表演,不錯。

拉弓
貌似成吉思汗出場,少年看著他拉弓,從頸後一直拉到身前,同時拉六把弓也氣定神閒,少年臣服了。

射箭
女生一字馬,由男生高舉及肩射穿氣球,落下彩帶,箭頭當然是鈍的。
最後一箭射滅五支蠟燭,技驚四座。

顛峰上的雄鷹--高椅
男生戴上面具,化身火紅的雄鷹,在排好的八張高椅上凌空平衡身體,高得幾乎碰到舞台頂的布幕。
雖然男生有鋼絲勾著,但使勁變得顫巍巍的椅子帶來無可言喻的壓迫與驚心。

勇士之夢--爬杆
男生爬杆,展示驚人臂力。平平無奇。

第三幕 大元盛世
蒙古帝國建立後,草原上人民安居樂業,一片非凡活力及太平盛世景象。


勒車頂
未命名
男生先將九張條凳嵌在一起,用一隻凳腳做支點頂起它。
然後再套上數張條凳,加羊頭和車輪,頂起它,展現驚人耐力和平衡力。
凳的編排要顧及兩邊重量平衡,不是隨便亂套,可視為裝置藝術。

蹬弓造型
三個女生,一個躺在架上,雙腳高舉,在腳上放上數個弓狀架,搭成三米高台,兩個女生在頂端傾斜的架上表演柔術。
最後,一人下腰叨花,叨出銀色圍巾。

套馬杆的傳說
可看成人肉地圈。男生手執繩圈讓其他人從中穿過,不論是半身高還是兩米高,同樣游刃有餘。

綢吊
喜歡綢吊,場刊裡看到就一直期待,因為通常是表達情侶相愛的浪漫飛行。
一如所料,只是離地只有兩三米,未算高,男主角不夠英俊,動作也較簡單。

角鬥
台上有四組人在搏鬥,鬥來鬥去未分勝負。
看不見樣子,心裡疑惑,後來察覺搏鬥者對手的假腳,恍然大悟。
有看過張國榮一人分飾兩角跳獨舞嗎?原來是男生穿上造型服,彎腰扮兩人角鬥,只是做得不夠逼真,少了驚喜。

搏克勇士
未命名d
武術。用來做壓軸表演差在太平淡,沒有難忘的片段。完場時驚覺:「啊?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