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0, 2015

洋蔥肥牛包

10/5/2015 鄭志文

【明報】《家庭醫生睇醫生》訪問泌尿外科專科顏獻基醫生。在「考考你」環節,炮製「洋蔥肥牛包」予嘉賓享用。「洋蔥肥牛包」的靈感,源自一位讀者的電郵。她與家人十分喜歡打邊爐;不過,每次打邊爐過後,總是食剩小量肥牛和蔬菜,不知如何是好。我於是發揮小宇宙,來一個中國(食送)菜夾入西式麵包的食法。

材料包括:肥牛、磨菇、洋蔥、照燒汁、生菜片和麥包。做法:肥牛加入醃料(生抽、老抽、糖、生粉、胡椒、麻油)拌勻,備用。磨菇切片,洋蔥切絲。燒熱平鍋, 加入菜油。中火,放入一半洋蔥,不時兜炒。耐心慢煮,直至洋蔥變成腍身、顏色轉為深啡色(這正是我們早前談及的焦糖化過程caramelization)。再放入醃製肥牛、磨菇和剩餘洋蔥,兜炒。最後拌入照燒汁。

不論長法包或是原個大麥包,我都不太喜歡吃頭尾部分。總是覺得頭尾較為硬身,不夠中間鬆軟。今次,我反而選用麥包頭尾部分。先挖出部分麵包肉,放入兩片生菜,然後把煮好的洋蔥肥牛放進兩片生菜之 間。因為(食送)菜醬汁較多,選用麵包頭尾部分可以盛載醬汁,方便食用。兩片生菜略為阻隔,少量醬汁滲入麵包,變得軟身但不會濕腍,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