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30, 2009

免費報章大檢閱(十)看中國.明慧週報.人民報.清流

只要是免費的報紙筆者都會看,因此法輪功報紙照看可也。
法輪功報刊除了一星期發行五天的《大紀元時報》,還有以下四種周報/月報和《新紀元周刊》。內容和《大紀元》大同小異,只是版面名稱不同。

版面一覽:
看中國 逢星期一 
A疊:頭版、看時事、看世界、看官場、看論壇、看財經、看社會、看港澳
B疊:看文化、看史海、看養生、看奇聞
明慧週報 逢星期五 
頭版、大陸消息、時事評論、修煉園地、談古論今、滄桑歷程、海外綜合、天人之際
人民報 逢星期六 
A疊:頭版、官場內幕、國際新聞、時事評論、民間維權、社會萬象、奇聞異象、專題報導
B疊:生活娛樂、中華文化、長篇連載、寰宇遨遊
清流 月刊 
頭版要聞、時事述評、修煉世界、生命探索、健康人生、家庭教育、文化暢遊、文學藝術


筆者喜歡看報紙但不喜歡法輪功,因此除了香港報紙買少見少的奇聞版、養生版和文化藝術版,其他一概不理。上述文章只要有「法輪大法」、「神韻」、「神傳文化」等字眼,同樣略過。
其他評語,可參考《免費報章大檢閱(五)大紀元時報》

別的不論,一個宗教組織有自己的電視台和各類報刊,能夠不斷發動媒體攻勢,誓要推翻中共,資金從何而來?
也許,只是也許,世上真的有很多人義憤填膺,聲援受迫害的法輪功學員也說不定。


延伸閱讀

 

星期一, 6月 29, 2009

不知所謂的Xanga HK Blog

本人三年半前於Xanga建立第一個網誌,運作至今,絲毫沒有離開的念頭。
儘管部份香港用家的行為使Xanga惹上惡名,卻影響不了本人。他寫他的火星文,我寫我的書面語,河水不犯井水。
在盲打誤撞間,發掘不少好網誌,原來世界廣闊無邊,生存於世的方式不只一種。網誌世界亦然,不管其他人怎樣看待他的網誌,最重要自得其樂。

自從Xanga設立香港專頁,又有Xanga HK blog出現,證明一家美國公司重視香港市場,理應感到榮幸,只是……
應該怎樣形容Xanga HK Blog?
「小狗懶擦鞋」、「低能白癡」已經有人罵了,雖然這形容詞說不上有創意,但相當合乎本人風格︰
不知所謂。
(題外話:看到「不知所謂」四字立即想起怡情小品《做人大忌:不知所謂》,論盡香港人的不知所謂,請即閱讀。)

Xanga HK Blog怎樣不知所謂?
網站定位非常庸俗,用吃喝玩樂談情說愛去疲勞轟炸;文章水平低落,別字連篇邏輯混亂,評論屬幼稚園級數;讀者只顧搶沙發和cm,妄顧作者感受。
好,正如上文所述,河水不犯井水,只要在首頁登入立即可以重投桃花源,與HK blog老死不相往來。
只是遺世獨立不代表永享太平,河水也有犯井水的時候,完全是因為編輯操守有問題。

去年十一月,HK Blog編輯竟然不問自取,將本人網誌的照片張貼在HK Blog另一個作者的文章上作配圖。本人已嚴正抗議,但他們將作者名字改成本人了事,一句道歉也沒有。
不道歉,大事化無也算了,但那文章不是我寫呀!無端將原作者除名,是負責任的編輯所為嗎?
詳見:致Xanga HK Blog編輯的公開信(更新)

今日上網,原來除了偷相,HK Blog又有新招:偷文,而且受害者不止一個。
周老師:Shame on HKBlog
事緣周老師寫了一篇關於Michael Jackson的文章,刊載於自家Xanga,打算修訂後才向雜誌投稿,豈料HK Blog擅自挪用。

今時今日,即使不投稿HK Blog也會找上門代君投稿啊!有人賞識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只是HK Blog的做法,是悶聲不響取別人文章在他們的網誌刊登。即使有通知,也僅是知會作者他們將會刊登文章而已,不管作者同意與否。
須知文章有刊登價值,不代表作者願意在其他地方刊登文章。不能說你的文章值得公諸同好,就可代替作者決定。莫非HK Blog鬧投稿荒才出此下策?
即使新浪網「精選文章」或「焦點推介」不是時時通知已入選的作者,最少他們僅提供作者的網誌連結,讓讀者直接與作者交流,不像Xanga HK Blog硬要一聲不吭將別人的文章移植到其他地方,令作者處於捱打局面。

寫了這麼多,最想說的不外乎這一句:Xanga HK Blog不代表我,講完。

延伸閱讀
史弟:奇怪的 HKBlog

星期日, 6月 28, 2009

Michael Jackson或將塑化

人死後塑化成像,恐怖嗎?
既然人們能接受幾可亂真的蠟像,塑化後的大體與之相差不遠,況且不會有異味,應該也可為人接受。

至於展出大體是否剝削死者,要看那人是否自願。
若是自願則沒有問題,但若是非自願,死者任人擺佈,尊嚴從何說起。
Gunther von Hagans是塑化技術始創者,成品質素無可置疑,但歷年用來路不明大體辦展覽賺錢的非議聲不絕於耳。
撇開大體展覽合乎倫理與否,人死後剩下皮囊,本來隨草木同枯同朽,以塑化方式保存,是一種違抗天命的方式——這是多年前看過之紀錄片《屍經》的說法。原是用來形容千年不朽的乾屍,形容現代的塑化乾屍也很恰當。
大體不僅保存軀體,也為軀體賦予新意義。
不過要我選擇,寧願死後捐給醫學生解剖,也不要身後繼續被人圍觀。
蘇國輝稱大體塑化後「理論上」可永久保存。中大解剖室主管程先生說,塑化後的大體等同塑膠,塑膠放十數年會變脆。
塑膠變形變脆,日常屢見不鮮。既然蘇國輝說「理論上」,實際上總會受環境約束,無須質疑他的說法。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米高遺體塑化成展品 28/6/2009

【蘋 果】流行曲天王米高積遜猝逝,震驚全球,他的遺體經解剖檢驗後,前晚(周六)已由家人認領,各界都關注他的喪禮會否採用回教儀式之際,英國《每日郵報》 指,米高的家人多個月前已跟德國防腐專家馮哈根斯(Gunther von Hagens)達成協議,一旦米高逝世,會把他的遺體塑化,放在英國倫敦千禧巨蛋(O2)展覽中心,供萬千樂迷永久瞻仰,延續這位流行曲天王的不死傳奇。

米 高積遜逝世,他的喪禮肯定是娛樂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甚至媲美英國已故威爾斯王妃 1997年那次人山人海的喪禮,雖然喪禮的安排仍然不清楚,但由於他的哥哥杰曼(Jermaine)在宣佈米高的死訊時,曾說了句「願真主阿拉與米高同 在」,令人揣測米高可能用回教儀式下葬。

與塑化黑猩猩一同展出
根據回教規定,人死後必須在48小時 內入土為安。法醫替米高驗屍完畢,前晚9時(本港時間昨午12時),米高的家人就急急將遺體領走,送往一間殮房暫放,殮房位置沒有公開,家人還立即召開家 庭會議,商討米高的喪禮安排。若家人決定為他舉行回教喪禮儀式,必須在本港時間今晨5時26分前舉行。

米高能否入土為安,可能存在變數。英國《每日郵報》昨天引述德國防腐專家馮哈根斯聲稱,他多個月前曾跟米高的家人代表聯絡,並獲得同意,一旦米高積遜逝世,遺體會被塑化,跟他生前的寵物、早 年死後已被塑化的黑猩猩Bubbles一起,在倫敦千禧巨蛋展覽中心的「人體奧妙展」中永久展出。他指,與Bubbles「重聚」是米高遺願之一。

馮哈根斯發言人說:「沒有一個展出地方,比米高積遜原定會舉行 50場演唱會的場地好。馮哈根斯曾暗示,以『Moonwalk』形態展示米高積遜被塑化的身體,最自然不過。」他期望米高積遜遺體可於 7月底展出。米高積遜的家人未有就相關報道作出回應。

無法冷藏屍體「起死回生」
一直以來,外界都相信米高積遜有意死後冷藏屍體,待他日科技容許下,他就可以像在科幻電影那樣起死回生。然而,冷藏屍體程序必須在死後即時進行,如今米高猝死,死後要解剖驗屍,到當局發還屍體已超過 30小時,令他這個心願無法實現。

在 米高積遜的故鄉、印第安納州加里(Gary),市長克萊(Rudy Clay)就希望米高積遜可以在當地安葬。他說:「既然『貓王』皮禮士利有Graceland,米高積遜亦可以有加里。」他將會向當局爭取在當地興建米高 積遜博物館,藉此刺激當地疲弱的經濟。但旅遊界專家質疑加里對米高積遜迷的吸引力,因為積遜家雖然早年住在加里市,但米高積遜 11歲時已搬走,自此鮮有返回當地。

不管米高積遜最終會否入土為安,他的喪禮肯定會是娛樂界歷來最盛大的,不但會有數以萬計樂迷到場悼念, 還會有數億人透過電視觀看電視直播,人數不單超越「貓王」皮禮士利1977年逝世時,孟菲斯市有75,000名歌迷上街向他作最後告別,更能媲美英國威爾 斯王妃戴安娜1997年逝世時,在倫敦海德公園有25萬人參與悼念的場面。
英國《每日郵報》路透社/美聯社


抽乾水份脂肪 塑化遺體永久保存
有 報道指米高積遜的遺體會塑化(plastination)永久保存,該技術10多年前由德國馮哈根斯教授發明。遺體浸在化學液體中三個月抽乾水份和脂肪, 再將塑膠物料注入體內,整個製作過程長達兩年,成本數萬元。惟完成塑化後,米高遺體可擺出招牌的Moonwalk動作,讓經典舞姿永遠保留下來。塑化遺體 是近年新興的保存遺體技術,屍體被取出內臟後,由專人逐吋逐吋把整塊人皮、脂肪割下,細至每條像髮絲的神經、血管都可展現出來。

靠麻繩鐵架固定造型
遺體會被浸在化學溶液丙酮之中長達三個月,以便脫水脫脂,當抽乾身上所有水份與脂肪後,便放入攝氏零下廿五度的真空鐵箱內一個月,最後注入塑膠聚脂混合物,塑化大致完成。當塑化完成後,屍體便要靠鐵針、麻繩,甚至鐵架、燒焊來固定造型,待硬化後便可展覽。

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講座教授蘇國輝指出,這種保存遺體的技術與傳統的保存遺體技術不同。傳統技術是注入固定液體進入遺體血管內,再將遺體浸在保護液體 中,日後要定期檢查,確保肌肉有彈性,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及前蘇聯領袖列寧都是以這種技術保留遺體。但遺體不能像塑化般造出不同動作,「塑化0左0既遺 體,理論上可以永久保存,即使當雕塑咁擺係室外,都唔會有事」。

黑猩猩老友 屍體早已被塑化米高積遜離奇猝死,他生前視如兄弟的黑猩猩Bubbles,命運也成謎。有消息指牠已長大為成年黑猩猩,在佛州生活,但德國醫生馮哈根斯指Bubbles早已死了,屍體更被塑化了。

送到動物庇護中心鬼馬可愛的Bubbles,曾經是米高的閨中密友。米高1986年在德州一個癌症中心,領養了 3歲的牠,自此形影不離,甚至在睡房角落,為Bubbles安放了一張 BB床,與牠共用洗手間。
1989年米高更帶着Bubbles到日本舉行演唱會,還一同會見日本記者。當時Bubbles坐不定,多次爬起身喝茶,米高積遜很有耐性地照顧牠。Bubbles天資聰穎,後來更學會跳舞,模仿Moonwalk似模似樣。

這段人猩情緣,在米高幼子於2002年出生後中斷了。據說Bubbles對Prince Michael II暴露出侵略性,米高忍痛將牠送到一個動物庇護中心生活。英國《每日郵報》指Bubbles數年前去世,遺體經防腐處理。

不過,有消息指Bubbles仍活著,在佛州的「猿猴中心」生活。然而有傳媒指出,該中心確實有一隻名叫Bubbles的猩猩,但並非米高的Bubbles。看來Bubbles的下落,和牠的主人一樣撲朔迷離。
英國《每日郵報》/美國《三藩巿觀察家報》

星期六, 6月 27, 2009

文潔華:換一個舞台

文潔華的散文好看,縱然近年少讀,舊文還是念念不忘。

換一個舞台 20/8/2005 文潔華
【明報】聽一個十六歲女孩的一番話,心裏頭禁不住替她的父母親難過。她在美國中部長大,對從小出生和成長的那個美國州鎮厭倦極了,因而豪語一番﹕「明年我將要離開我父母的家去念大學,不論到哪裏念也好,就是不要回去。這個市鎮我住夠了,永遠都不想再留下來。」

她 沒有提及父母和家人。他們不在她思想的議程裏頭,雖然她知道父母是全心全意疼她的。她們教懂她的中文,便是頻頻叫她「心肝」「寶貝」和「蜜糖」。但典籍和 聖經不是說,人長大要離開父母嗎﹖普天下的初生之犢(包括動物),不都是在父母目送的悲情下離鄉背井,然後冒險、受苦和長大嗎﹖彷彿這是必經的旅程。

但那些因為文化和環境,經常得留在父母身邊的人,又怎樣爭取成長的空間﹖有些人便在背離中打打主意,包括在安全的空間中隱瞞真實的身分,編造另一個我。那個虛構的身分愈偏離現實便愈有樂趣。一個會考高材生在網上的稱號便是「頹廢中的垃圾」……並交了許多朋友。

常常生活在被關注被監管的角色裏的弊處之一,便是被迫走上被設計的舞台,漸漸習慣了演出,失去了獨排眾議的能力,並且非常在意被群眾排斥的痛苦。賞與罰的遊戲排練多了,便更習慣隱藏自我。

「時間長了,每個孩子都懂得流利地說謊。時間再長,就連他們也忘記了自己在說謊。」如果離開家鄉,便是離開了熟習的舞台,那麼到外頭換一個舞台,或許還會在轉換中把握到自己。

星期五, 6月 26, 2009

文潔華︰體貼入微

雖然為人內向害羞,卻希望自己做得到。

體貼入微 18/8/2005 文潔華
【明報】一個人對他人能夠做到無微不至,是因為天分還是意志﹖有諺語說﹕有志者事竟成﹔那麼是否只要能由衷地愛護別人,自然就可懂得其法﹖

我常常細意觀察,留意四周有沒有一些體貼入微的人,他們又是怎樣能夠做到無微不至的,結果屢有發現。以下是兩個在酒會中的親身體會。

有回在酒會裏跟一對夫婦談天,我們拿著香檳杯閒話日常。席間侍應們殷勤招待,來了一盤又一盤小吃請嘉賓淺嘗。未幾竟然出現一道最考禮儀的酥炸雞翼﹔但聞其香味撲鼻而來,仕女們也動容了。那位太太拿起了一件,儀態大方地咀嚼完了,我正留心她怎樣安置雞骨,便見她身旁的丈夫以純熟而不經意的姿勢伸出手掌,輕輕但迅速地承接太太手裏的渣滓,然後轉身將之扔進廢物筒裏,神不知鬼不覺。我被這個片段吸引住,看得入神,並認定這是體貼入微的極致表現。

別光說男士們粗心大意,真正關心一個人的時候,所有體貼入微的表現都不過是常識而已,那是不管性別、階級和年紀的。

在酒會裏也有閒著無聊的時候,特別是當身邊的都是陌生人,而又沒有自我介紹的興頭。有回在這種景況裏不是味兒,忽然來了一隻感覺親切的手,拍拍我的肩頭,然後索性把我拉到一堆我認識的人面前。這隻手當然又是屬於一個體貼入微的人的。我跟這個人並不熟稔,但她卻知道我的困窘,及時替我解圍。如果說這個人宅心仁厚,準沒說錯吧。

或許體貼入微是可以學習的,亦可精益求精,但其中的所謂天分,還主要是來源自一顆敏銳的仁心。此心能將心比己,因此能即時明白他人的需要,並以解困為務。如此很快便能領會到一些可行之法,且屢試不爽。

星期四, 6月 25, 2009

剪翅.五

劉姑娘常常問我進度如何,已經努力中。


對我來說,朋友就是推心置腹的知交,前面不需加上「好」字。
縱然班上有數個相熟同學,也常結伴逛街,但心底裡並不認為她們可以做朋友。
說我無情也罷,只是不想再次失望。
已經是第幾次了?我視難得談得來的人為朋友,無話不談,需要幫助時盡力幫忙,以為可以成為知己,誰知到最後還是離我而去,或是狠狠出賣。
受過無數次教訓後,我再也不會輕易說「我的朋友某某……」,免得某某又在背後譏諷:「那個不知所謂的趙真言說我是她朋友,好噁心喔!她想撈甚麼好處啊?」
我當她們是朋友、是知己,她們也是嗎?還是一直以來我在自作多情?
自問待人誠心誠意,為甚麼無人以真誠待我?
也許我真是石頭爆出來的,不然為甚麼總是不明白所謂的人情世故?
既然誰也不當我是朋友,我亦無須強求要做誰的朋友。還是大夥兒無關痛癢地嬉笑玩樂比較容易。
所以,由爸媽逝世、決定轉校以至真的離開,從沒告訴班裡的同學,也懇請班主任不要公開。
「你家最近發生那麼多事,我感到難過。我明白你現在的處境,但真的不要說出來嗎?大家總算是一場同學,讓他們來分擔你的悲傷吧。」龐老師滿懷憂慮。
「不用了,對我來說保持現狀比較好。」我斬釘截鐵。
我不想聽甚麼「捨不得你」、「真可惜啊」等等客套話,更不想聽「保持聯絡」、「有空約你去玩」之類隨便說說又永不實現的承諾。
或許因為我叫「真言」,比其他人更加在乎能否實踐承諾。
如果承諾根本不可能兌現,何必說出口?何必給人假希望?
我想以後也不會再見他們,何必為了所謂好來好去,用自己從不相信的話去結束短暫的學校生活呢。
「真言!你要轉校了嗎?」
在舊校最後一天的放學後,雙腳正要踏出校門,鄰座的惠裕從後追上,拍肩頭叫住我。
我猛地轉過頭來,惠裕臉上原本已經擠在一起的五官,因驚懼而更加扭成一團,不用照鏡也知道我的臉色極其難看。
「對…… 對……對不起,我……我不是……是存……存……存心探…探聽你的……事。我看……看……你最……最……近時常精……精……精神……恍惚,我很擔心…… 你……你……」她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彎下腰雙手壓在膝蓋,加上被我的憤怒眼神嚇得慌了,說話結結巴巴:「我跟……龐……龐老師說了許……許……多次,他 甚……甚麼也不肯說,只是一味叫……叫我不用擔心,說你會沒……沒事。到今天才告訴我……我你要轉校,我才來問你的。」
聽到她的話以後,眼裡的怒火緩和下來。看她累得快要垮下,心中內疚,連忙扶她到校務處門外的長椅坐下。
「謝謝。」歇息一會,惠裕緩緩轉過頭來,握著我手,直直看著我的眼睛說:「真言,我不知道你為甚麼要離開,但我相信以你的才智,無論去到那裡,總有地方可以讓你發揮所長。」
我愣住了。
從沒有預計過她,或者任何人會說出這番話。
她眼神堅定,黑眼珠流露無比的真誠。
這是龐老師的心意吧。
他比我還要了解我自己。
即使堅持不讓同學知道,我心深處還是希望有人來送別。惠裕來得正合時。
可見我也是個口是心非的人。
惠裕取來紙筆,寫上自己的聯絡方法,然後塞給我。
「將來你有甚麼需要,可以隨時來找我。」
「謝謝。」
瞥見牆上的掛鐘,原來時候已不早,我站起來準備回家。
「那麼,我們再見了。」
「希望我們後會有期!」惠裕起勁揮手。
我也向她揮手,即使重逢的機會微乎其微。
(待續)

星期三, 6月 24, 2009

《ID精英》

昨天晚飯,看了半小時《ID精英》。
郭晉安隸屬的調查組,取景地正是本人工作的大廈。他們行動時會亮相,回來辦公室更加要亮相,兩節下來有數十個鏡頭,相當醒神。
近年大廈成為無線電視劇熱門取景地,估計理由甚多:位置偏僻、外形醒目、裝修華麗、與信和合作無間……只是工作一段時間,發覺即使是甲級寫字樓也未必靠得住。
本人對《ID精英》之名相當有意見。《入境精英》不好嗎?為甚麼有中文不用,要用英文故作有型?無線拍過不少紀錄部隊劇集,劇名不外乎是「乜乜精英」、「物物群英」、「xx實錄」,只聽名字已覺煩悶。
縱使《ID精英》是無線第一套以入境處作題材的劇集,但劇集本身沒啥好提,連看大綱的興趣也沒有,反正都是用職業新瓶裝載公式舊酒。
職業只是幌子,在簡介行業概況,帶給觀眾短暫的新鮮感後,賣的仍然是千古不變的恩怨情仇。
是,戲劇不外乎那三十六種場景,但無線總是有本事將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舊橋段照本宣科,當觀眾是傻瓜。
再好的題材,在工廠式加工後變得一式一樣。
所謂實況劇,只有外景是真的,但劇情與現實比較,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
於是大家吃過晚飯,各自活動後,依然關電視。

某日下班,大夥兒乘電梯離開。
電梯中途打開,門外無人。
當電梯即將關上,男同事甲連忙從後傾前,伸出頭來:「咦,讓我看看是甚麼部門啦!(探頭窺看)啊!ID精英!」
「他們是精英,那我們是甚麼?」
「龜公!」全場大笑。
「龜~~公~~!」女同事乙故意唸得荒腔走板,大家笑得更加前仰後合。

星期二, 6月 23, 2009

奇妙的免疫系統

免疫力要增強也要平衡 
28/4/2007 明報周刊
2007

免疫力愈強愈好?當國家以天文數字增強兵力,以保國泰民安時,作為身體防衛隊伍的免疫力,想當然也是愈強愈好,讓身體免受病魔騷擾。但在念茲在茲增強免疫力 的同時,我們卻可能忘記了一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一支龐大的軍隊沒有完善的管理,它所造成的破壞同樣驚人。所以,免疫系統也有方法制衡系統內的各 路人馬,這與增加士兵人數同樣重要。

專家承認,人類對自身免疫系統的認識非常有限,對於它們如何保持平衡,以及為何出現失衡,仍存有不少問號。但經年研究及觀察所得,倘若我們能夠在生活各方面都取得平衡,便最有利於免疫系統平穩工作,發揮最佳水準。這可與中國人的傳統智慧:中庸之道,順天而行,不謀而合。
 
免疫力愈強愈好嗎?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強壯的免疫力,才有效抵擋充斥於四周、各類企圖入侵身體進行破壞的異物,保持身體健康。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免疫系統能夠抵禦千千萬萬的外來強敵,足證其殺傷力巨大;若它調轉槍頭瞄準我們的血肉之軀,我們大概亦只能落得一個慘敗收場。幸運地,大部分人的免疫系統都能緊守崗位,全賴系統內已有不少調節裝置,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免疫系統猶如太極
免疫及過敏病專科醫生鄔揚源以免疫系統的T淋巴細胞舉例。他指出,T細胞負責辨認細胞的表面抗原,然後部署不同行動,召集適合的免疫細胞發動攻勢。T細胞的反應至少可分為兩大種:Th1Th2Th1反應能有效對付病毒及某些在細胞內繁殖的細菌,如肺結核菌;而Th2則主要負責對抗寄生蟲及在細胞外流連的細菌。這兩種反應會透過一連串機制互相克制,「情況就如太極的陰陽兩儀,達致互相平衡的狀況。」

不過,當這個系統失去平衡後,各類免疫系統失調的情況便可能出現。假若Th1反應過分活躍,便會引起類風濕關節炎和一型糖尿病等,患者的器官組織不斷被身體免疫系統破壞,失去功能。

Th2的過劇反應,則會帶來過敏疾病如哮喘和鼻敏感等等,把對身體無毒無害的塵埃、花粉等視為洪水猛獸,啟動過分猛烈的攻擊,把原來只用作對付傷風感冒病菌的招數通通派上用場,於是患者無時無刻也在咳嗽擤鼻涕。

有趣的是,近年有研究發現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比其他人出現過敏的機會較低;而被愛滋病毒破壞了Th1反應的病人,較易患上由Th2反應引起的過敏症。這證明,當一個免疫系統反應過強時,另一個免疫反應便被抑壓,同樣會帶來毛病;反之亦然。

甚麼因素令免疫系統內的調節機制變弱甚至缺失呢?不幸地,醫學界還未有清晰的理解。鄔揚源醫生說:「醫學界對免疫系統的認識還不到十分之一,它出現失衡的原因還正在研究中,但相信箇中離不開遺傳基因和後天因素影響。」

後天干擾免疫平衡實例
先天因素的影響,不難理解。但後天環境又如何打擾免疫系統呢?經過醫學界多年的觀察,發現不同的生活環境,可以影響免疫力的平衡。鄔揚源醫生舉例,日本科學家發現年幼時曾接觸肺結核菌的人,日後患上過敏病的機會較少,相信是細菌刺激了Th1的免疫系統,讓它能夠抑壓Th2,減少因為Th2過分活躍而引起的過敏。故此,日本近數十年過敏病病發率的急速上升,應與衛生環境改善,幼童接觸細菌機會大減有關。

另外,不少食物過敏的肇因,都是因為幼童的周邊忍耐系統(Peripheral tolerance)未 發展成熟時,食物被誤認為敵對份子,過分刺激免疫系統所致。周邊忍耐系統,是身體遇見非自我身體組織時,抑壓免疫系統的功能。全靠它,腸道才可容納食物及 益菌。周邊忍耐系統的成熟期因人而異,有的遲至出生後數個月才完成,在系統成熟之前所接觸的食物,便大有可能被誤為外敵,成為致敏原。

也有於成年後才出現的食物敏感,其中一個可能性跟腸胃炎有關。由於免疫細胞正在腸道內奮力作戰,這時進入腸道內的食物,會被殺得天昏地暗的免疫細胞誤為壞分子,留下壞印象。於是當日後再次碰上,便會一如遇上細菌感染般發作,造成食物過敏的現象。
 
頑固的免疫記憶
治 療免疫失調病症的手段,主要是控制病狀。另外,脫敏治療亦可以在受控制的情況下,讓身體接觸少量過敏原,來逐漸減少過敏情況。但眾所周知,此類病症治療經 年,也難以「斷尾」;這與免疫細胞根深蒂固的記憶力有關。從正面角度看,這有利於疫苗的防疫工作,毋須頻頻注射亦可保護身體免受病毒感染至少好幾十年;但 這也致使免疫力疾病不容易治理,每每要花上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改變免疫細胞的行徑,糾正其錯誤行動。

病情嚴重的,醫生更會處方抑壓免疫力藥物,以緩減過劇的免疫力反應,當中以類固醇最常見。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不少,因為它在降低傷害身體的免疫反應之餘,也同時削減了身體其他功能,造成水腫和骨質疏鬆等狀況。

醫學界正研發較少副作用的免疫力調節劑,方法是透過針對抑壓免疫細胞之間的通訊員,僅僅攔截引致不良反應的通道,避免觸及其他身體運作系統。不過,免疫系統的通訊網絡儼如蜘蛛網,要抽絲剝繭找出目標路徑並不容易。

當免疫力出現失調後,除了接受治療外,透過生活習慣扳回免疫力平衡狀態的方法不多。所以,避免自找麻煩,如何防範於未然是積極的做法。
 
壓力打亂免疫系統
儘管免疫力失調大多由先天造成,但後天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壓力便是其中之一。

中文大學化學及病理學系副教授黃振國表示,免疫細胞的運作,倚靠神經免疫系統的指揮,而壓力則會令神經免疫系統失靈,打擾了免疫系統的平衡。他表示,科學家還在研究當中的詳細過程,但是目前已經觀察到,壓力能令Th2反應變得活躍。正如前文所說,過度活躍的Th2反應會帶來過敏,所以經常處於高壓狀況的人,容易出現哮喘、鼻敏感、濕疹等情況。
 
平衡生活 平衡免疫力
可見,平衡的免疫力,來自平衡、作息有序的生活。即使要增強免疫力, 也離不開這個道理。

壓力不只干擾免疫系統的平衡,也會降低整體的免疫工作。黃振國解釋,當人處於壓力下,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以應付緊急需要,但也同時抑壓了免疫細胞的運作。所以適當的休息,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對免疫系統具極大好處。

適 當的運動也的確可以提高免疫力,因為運動期間大量排汗,同時把病菌排出體外;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能讓免疫細胞快速抵達病菌入侵之處,立刻抗病;至於運動 產生的熱能,更會營造不少細菌病毒討厭的高溫環境,以物理的方法來打倒病灶;並可以把免疫細胞的活性調節至恰到好處,減少免疫力失衡的情況出現。

但是過量的運動,除了帶來關節勞損外,還會在體內產生炎症因子,破壞免疫力。

所以不少長跑好手,特別容易招惹傷風感冒。
 
健康食物的免疫「神話」
關於維護免疫力,又怎能不提飲食?但要訣卻一點也不神秘,還是在於均衡二字。
人人都說維他命C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元素,是孱弱多病者的恩物。英國註冊公共衛生營養學家吳珮瑜解釋,維他命C含有豐富抗氧化物,能夠協助修補破損的細胞,所以的確對保持健康身體有幫助。不過,好的免疫力卻不能單靠抗氧化劑,還需要各類營養素的配合。例如蛋白質是製造免疫細胞的重要材料,還有不少植物化合物(phytochemicals)都是微調免疫系統的元素。所以,沒有單一類食物對改善免疫力有明顯幫助。「營養素不是藥物,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提高免疫力來幫助攻打病毒,產生神奇的治病效果。」吳珮瑜道。

不少健康食品也宣稱自己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並在動物身上得到驗證。但黃振國解釋,參與試驗的動物多來自同一個家庭,即是彼此的基因構造相似。所以測試結果的有效性非常狹窄。在臨床測試中,這些食物在不同基因構造的人體身上,便會產迥異的反應。

他 也曾研究雲芝及丹參如何改善免疫力。結果發現,參與試驗的對象服用雲芝及丹參後,淋巴細胞的數量及活性平均提高了兩成。但試驗對象之間的結果卻有相當差 異,有的提升幅度高達四成,但有的卻毫無改善,甚至出現下降情況。所以針對單一食物改善免疫力的說法,還有很多值得商議之空間。

鄔揚源醫生補充,即使是用來治療免疫力不全症的免疫球蛋白及各種白介素,要是用在正常人身上,也未必能夠提高免疫力。所以,當身體吸收了足夠的營養後,無論我們再怎樣額外補充,免疫力亦不會再增強,多了的只會被排出身體外。
 
何謂免疫力?
免疫系統由多種淋巴細胞組成,它們在骨髓產生,部分在胸腺(thymus gland)成熟分裂,學習辨別外敵與自我身體組織,然後在血液及淋巴管道內巡邏監察。

每當遇上外敵入侵時,負責前線防衛的免疫細胞,包括粒性細胞(granulocytes)和巨噬細胞(macrophages)等,會先釋放毒素或把外敵吞掉消化,以及釋放白介素(cytokines)這種有機化合物,來引發炎症反應,包括充血和召集更多免疫細胞。但這些只是「初級殺手」,遇上頑固病菌時便無力還擊,需倚重更具威力的免疫細胞──BT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遇上浮游的抗原時,便會產生特別針對抗原的抗體。而T淋巴細胞可以憑著病菌表面的獨特抗原,來辨認出病菌的身份,以部署針對性的攻擊行動,包括分裂出其他類型的T細胞直接攻擊、釋放白介素來激活其他免疫細胞,以及召集更多種類的細胞,包括B淋巴細胞來參與抗敵之戰等。而T細胞與外敵第一次碰面後,便會把它的特徵,即抗原植入記憶。下次再遇時,抗敵的速度將會更快更嚴厲,部署過程由一至兩星期縮減至一至兩天。
 
過強免疫力壞大事?
人體的免疫細胞是遇強愈強的。面對愈頑強的病毒,它會作出愈嚴厲的反攻,卻同時一併破壞身體組織。以非典型肺炎(SARS)為例,病毒進入肺部進行破壞,免疫系統也開始啟動。然而,病人白花花的肺部X光片,卻是免疫細胞在攻打病毒期間所造成的損傷。因此,年輕力壯的病人,病情往往比一般體弱長者來得劇烈。而治療非典型肺炎的藥物類固醇,便是透過壓抑免疫細胞,以減輕身體受損,但副作用無窮,後遺症延禍至今。

而急性乙型肝炎令患者肝功能喪失的原因,並非來自病毒的破壞,而是身體免疫細胞在搜捕乙肝病毒時搗壞了肝臟。

另一例子是感冒菌進入心臟所引起的心肌發炎。免疫系統為了撲殺感冒菌引發炎症,卻無可避免地傷及心肌,嚴重者或可致命。

若能夠同時狙擊入侵病毒之餘,卻對身體做出最輕微的損害,固然皆大歡喜,但要拿捏兩者的平衡,卻絕非易事。這是一個兩難局面。

星期一, 6月 22, 2009

食環署靠不住

都說食環署靠不住,還是海葬好。

墳場紀念公園用途隨時改變 
先人草葬恐難安眠
 22/6/2009
【蘋 果】政府近年鼓勵市民使用火葬場內的紀念花園,在青草地撒下先人骨灰,紓緩骨灰龕位嚴重不足問題。有善終團體昨響應政府呼籲,安排 11名先人到歌連臣角的新紀念花園撒骨灰(即草葬)。但他們到場後,方從食環署職員口中得悉,紀念花園非永久設施。負責的社工擔心數年後,該處或會改變用途,批評政府欠缺長遠策略,無助解決市民死無葬身地的問題。
記者:雷子樂 林樂軒

aaa
善終團體昨響應政府呼籲,安排 11名先人的家屬在歌連臣角新紀念花園撒骨灰。
區民傑攝

家屬昨以一絲不苟的宗教儀式,在紀念花園青草地上舉行撒骨灰儀式。「撒啦,塵歸塵,土歸土呀……」死者家屬低頭唱聖詩、祈禱,或在道士作法事、上香後,將先 人的骨灰倒入金色的盅罐內,沿著草地中石級引路徑前行,恭恭敬敬將骨灰灑在兩旁草地。家屬將先人的骨灰撒盡後,花農在草坪上噴灑清水,讓死者的骨灰融入黃 土,工人在另一旁的紀念牆上安裝先人的遺照。

家屬得悉後深感無奈bbb
死者家屬撒完骨灰後得悉紀念花園非永久設施,頓感徬徨。

許女士和陳女士到場為亡夫撒骨灰,她們說這安葬方法既方便,也可解決靈灰位不足的問題。香港海葬服務中心昨安排了 11名先人到紀念公園安葬,當中 7人是獨居長者,由中心義工協助撒骨灰。中心社工陳福志表示,老人家死後都想立碑,都能接受葬於紀念公園。不過,陳福志昨與死者家屬辦理手續時,問食環署職員紀念花園的土地用途會否有變動,辦事處職員稱,食環署只保證紀念花園一至兩年內保持原狀,往後不知政府會否另有發展。家屬聽到這消息都感到無奈。紀念花園 07年啟用,本報翻查食環署當年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也沒說明花園是永久設施。

他稱,勸家屬採用環保殮葬方法時,總擔心相關土地用途有改動,「家屬幾年後去拜祭,如果塊地變左石屎路,到時實會鬧我」。他認為,政府應保證紀念花園的用途數十年不變,方能令人安心。「好似歌連臣角草地咁,幾年後都唔知會唔會起多幅牆做紀念碑?」

食環署稱用途不會改
食環署發言人回應稱,歌連臣角的紀念花園 07年才啟用,應不會有改變,而且安放骨灰的地方,土地用途不會有改動。全港有八個同類紀念花園,去年約有 240人使用,撒骨灰費用全免,安裝紀念碑費及手續費約為 700元。

骨灰紀念花園被揭管理不善
ccc
葵涌
陳女士 06年將亡母骨灰倒入園內樹葬,上月底發現樹被鏟走,部份撒骨灰地變石屎路
ddd
和合石
去年 11月,社工陳福志發現花園被工人放滿了花盆
鑽石山
去年 10月,陳福志發現花園淪為流浪狗如廁之地,擴建靈灰閣時,花園被工人擺放磚頭和紅毛泥
坪洲、南丫島
落成多年無人使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社工陳福志

管理差 撒骨灰地變狗廁所
骨灰龕供不應求,食環署在歌連臣角、鑽石山等火葬場設置八個紀念花園,供市民將先人的骨灰撒在清草地上,「疏導」殮葬問題。不過,有社工指出,部份紀念花園管理不善,撒灰地被建築工人用來擺放花盆、紅毛泥等建築材料,甚至淪為流浪狗的「公廁」,令先人難以入土為安。

香港海葬服務中心社工陳福志經常陪同死者家屬到各紀念花園撒骨灰,屢次揭發紀念花園管理問題。去年 10月,他來到鑽石山火葬場的骨灰紀念花園,發現流浪狗隨意進入,在先人骨灰的棲息地隨處撒尿。他向食環署投訴後,署方去年12月始加建圍網。

鑽石山火葬場去年擴建靈灰閣時,工人視紀念花園如貨倉,將大批磚頭、紅毛泥擺放在撒灰地,對死者毫不尊重。去年 11月,陳福志來到和合石的紀念花園,看到工人將百多個花盆隨處擺放,花盆前面有個告示牌,寫上「紀念花園,紀念先人,敬請自重」,相當諷刺。「我影左相去投訴,好快就有改善。」

樹葬地鋪成石屎路今年 5月,陳女士到葵涌火葬場紀念花園拜祭亡母,發現 06年為母親做樹葬的地草被鋪成石屎路,自費種植的一株「含笑樹」被鏟走,家人大為不滿。食環署昨回應稱,被鋪成石屎路的範圍是紀念花園的邊緣,非撒骨灰的範圍。

星期日, 6月 21, 2009

文潔華:專注與平衡

專注與平衡 5/9/2005 文潔華
【明報】常常喜歡聆聽成就顯赫的人的謝辭,想知道他們回顧的時候,在想起一些什麼。有些人可能不過在重複或提醒別人他或她過去得過的獎項,那些數算如他們所派發的摺疊而成的名片。但更多會藉著說話表達謙遜,以及對那些扶持過自己的人,甚至生命本身,表示謝忱。

今年邵逸夫獎數學獎得獎者Wiles,即在他的謝辭中傳送了兩份感染力。其一是數學帶給他的興奮與喜悅。當熒幕上播放出一條條他所研究的方程式及拍攝鏡頭下他在大學校園中沉思的樣子時,觀者便竭盡自己的想像力,嘗試明白那種純推理的智性過程,為何會令他廢寢忘餐以及在苦煞思量後狂喜。他提到他遇上「難題」以 及「解決」後的登峰造極,但也說到在囚於思考一個個數式的困局時,他的婚姻和三個女兒在他不同推算階段中出生的情況,如何曾給予他精神上的省釋和平衡,使他的思考不致沉溺不拔,更且勢如破竹……

在今年天文學得獎者Mayor教授的謝辭中,同樣提到專注和情感平衡的重要。宇宙星體的發 現和探測成果,豈只憑着一支觀察儀或圖製表﹖在真實與超真實的迷離中,得獎者同樣提到他的婚姻和三個孩子,如何與他的研究並駕齊驅。他們現在都長大成人了,大女兒是研究史前非洲的考古學家,次女和小兒子是神經學的治療員和研究者。一家人分享著關於人類生存的不同發現,有關天上的和地上實在的,這便是一份很好的平衡。得獎者並同時寄望自己的孫兒一代,有天能到他所探測的星體上去看個究竟,甚至活在那裏,代他圓夢。

星期六, 6月 20, 2009

新一輯《謎》之完結篇

星期四《謎》大結局,純粹為好頭好尾而看。
今次的話題不算吸引,無興趣的題目就跳過。
曾說過罷看,但是始終喜歡看神秘事件,看了三分之二。
最喜歡六月四日乾屍一集,個人喜好。
如果真的有洲際觀賞乾屍團,定必飛身去報名。
本輯正如第一輯,專炒冷得變石頭的冷飯,片源竟是O六年的國家地理頻道節目,放進口會咬崩牙。
為了令石頭看起來宜於食用,不惜工本搭建華麗佈景,再找鄭少秋、羅蘭、呂慧儀、森美、喬寶寶等用短劇形式主持節目。
誠然鄭少秋夠活潑生鬼夠誇張,但呂慧儀擔戲重了,始終在節目裡只是一個穿晚禮服的漂亮花瓶。新加入的羅蘭全力配合這個節目的浮誇作風,女王造型夠誠意,表現合格有餘,不過看著她全力喊出女王式英語︰
I'm the QUEEN - of the - MYSTERY PALACE!
總是疑心她是不是去錯地方。
夠了,鄧婉媚。為甚麼你監製的節目,諸如《向世界出發》系列、《故宮帝王秘傳/故宮帝王寶藏》,以至《謎》,總是那麼金玉其外?
不說「敗絮其中」,並非意指裡面沒有敗絮,因為裡面根本甚麼都沒有。
《向世界出發》藉出走引起反思,題材原本可以挖得更深,卻往往專注於嘉賓的自辯,滿足偷窺心態;對於異國風俗,不斷重復香港人過往的刻板印象,無助了解當地文化。
至於外購片為本的《故宮帝王秘傳/故宮帝王寶藏》和《謎》,往往剪得支離破碎,剩下最能吸引觀眾注意的部份,其餘盡是華麗佈景下主持人不著邊際的漫談。看完只得浮光掠影和一連串驚奇,思考無從。


森美小儀的新遊戲節目《千奇百趣》,再一次只受自己人玩,從此耳根更清靜。

延伸閱讀:新一輯《謎》之預告篇

星期五, 6月 19, 2009

超強!

香港文字學系列已結集成《中文解毒》
續集已寫了廿七篇,相信很快可以出書。
超強詞彙泛濫,信手拈來一大堆︰「超級無敵」獎門人啦、「領銜主演」啦、「熱烈歡迎」啦……
上星期去Starbucks用紅十字會的Tall贈券換飲品,才知道Tall已是最小的容量單位。
還好免費,有大食大,換了特飲,即使是Tall也要三十八元。

超強 18/6/2009 陳雲 
【信報】超強詞彙,極度低能。2006年3月7日,傳媒揭發政府殮房職員調亂遺體、隱瞞錯失,以致多個家庭連環錯領遺體火花一事。同月23日,政府公布調查委 員會報告書,負責調查的獨立委員會「認為此事主要涉及人為錯誤。公眾殮房設有清晰的工作指引,但涉案的兩名員工並無依循。在發現出錯之後,更意圖掩飾過 錯。委員會認為該兩名殮房服務員極度嚴重失職,兩人要為這次事故負上絕大部分的責任」。中國是文官制度的始祖,譴責官員失職,詞彙多的是:玩忽職守、疏忽 職守、知情不報、草菅人命……。然而,港府卻用了毫無感覺的程式中文:「極度嚴重失職」。說「非常嚴重失職」、「極其嚴重失職」猶可,「極度」已是極致, 是不可與其他形容詞並存的。殮房職員的過錯,千夫所指,政府要嚴詞申斥,大可用「天怒人怨」之類,何須將中文「玩殘」?當然,港府玩殘中文的能力,遠遜於 某些大陸同胞,他們連「嚴重同意」也可入文的。


無所不「言」其極
2009年4月,泰國前總理他信的 支持者發動大型示威,後來演成騷亂,軍隊武力鎮壓,13日早上十一時,港府「強烈呼籲」港人如無必要,勿去泰國旅行。然而旅行團由於泰國仍未發生政變或內 戰,照樣出發,二來是政府的「強烈XX」用得太濫,失去語言效力。當晚,港府發出「旅遊警告」,旅行社才陸續停止出團。

美國一向最關心國民 安危,但也只是勸喻旅居泰國或前往泰國的國民謹慎而已。各國仍靜觀其變之際,港府卻率先發出旅遊警告了。「呼」有呼告天下之意,政府平日不用「籲請」而濫 用「呼籲」甚至「強烈呼籲」,到了真的要用「呼籲」的時候,已經詞窮了,只能用程式化的、無力的「強烈呼籲」。

無所不「言」其極的後果,是言文失效,結果要「無所不用其極」,貿然祭出與事態發展不符的「旅遊警告」。旅遊警告一般是在爆發疫症或戰亂時,由國際組織發出的。

香港滿街哲學家?人死之後,是否以另一種意識存在?靈魂存在麼?上帝存在麼?人的存在,在宇宙中有意義麼?外太空是否存在生物?這是「存在」一詞在舊日的用法。

本 來是有、無的答案,近年香港官員都模仿共產幹部,說存在、不存在,原本的下文「……的問題」或「……的可能性」,現在都吞掉了。幾乎每次議會選舉之後,記 者都詢問選舉委員會主席有否貪污舞弊、賄選之類的事,主席的答話頗堅決,也頗玄:「不存在貪污。」彷彿哈姆雷特王子上身,在念舞台獨白:「存在,還是不存 在?這是一個問題。」語氣堅決,說:「絕無貪污之事。」不就可以了嗎?其他的應對也多:絕無此事、並無此事、不須顧慮、實屬過慮、子虛烏有、道聽途 說……,然而,港官只懂得官方版本的「存在主義」。

2009年3月中,匯豐控股股價跌破一百元,直下二十五元,香港全城驚詫,有電視台的女主播報道「匯控的神話已不再存在」,她該說的,是「匯控的神話不再」,或「匯控的神話破滅」。中文的「不再」,如光輝不再,已有惋惜之意,「不再存在」反而是畫蛇添足,弄巧反拙。

正如心理學和認識論的「認知」(cognition),不可隨便用來替代意義鬆散的認識、理解、知道等日常語彙;來自數學和工程學的「優化」 (optimize),也不可隨便取代日用的改善、改良等語彙。然而,今天香港滿眼故作高深、故作精密的用語,只顯示此地不學無術而已。

盜走了詞彙之後的淺薄
政 府用人工製作的程式詞彙,排擠語義豐富的自然語彙,試圖統一口徑,做到社會語言貧乏,思想單一,易於擺弄人心。曾蔭權說「特區政府高度重視與內地溝通」, 就要我們忘記中文原本已有「注重」。學校中文課教的盡見、盡顯、彰顯……,今日都要忘記,用官方的「充分體現」吧。表明、申明太深奧了,還是「強烈表示」 淺白些。信服、折服太古雅了,用「嚴重同意」吧。要務豈如「中心任務」(core duty)西化?要旨豈及「核心價值」(core value)可親?

研 究、參詳、權衡輕重、斟酌情況……,今日只是「積極考慮」。震怒、激憤、痛心疾首……用不得,就隨官腔去,說「極度遺憾」、「深切遺憾」和「強烈譴責」。 短短的讚賞,好像不及「高度評價」有力。近乎粗糙的「高度肯定」,也比讚許、讚譽為佳?神來之筆(創作)、渾身解數(演出),豈如「完美演繹」淺白?力 薦,又怎及得上「強烈推薦」?盛讚、激賞?高度讚揚是也。強烈反對、堅決反對、粗暴干涉,比抗議、反對和干涉的力量大些?正如「高度自治」的權能高於自 治,「高度自由」的自由高於自由?香港有的是高度自治,卻無自治。自治、自由加上高度,其詞義反而削弱了。正如「譴責」的詞義強烈,天譴也,在前面加上 「強烈」,反而輕賤了譴責之詞義。當然,優雅的亟、極力、極致等傳統狀語,今天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不及極度、強烈等來得「科學」,於是也隱沒了。
本詞已到極致,再在前面加上強烈、極度、非常、充分之類,適得其反,會將詞義掏空,變成廢話一句。民間不論什麼示威,舉的標語多是強烈譴責、強烈要求、極度不滿,便是隨官方一樣,出言失度,失去方寸,丟失了拾級而上、言隨意轉的文辭修養,令到社會虛浮淺薄,思想單一。

疲乏有用
近年商界為了競爭客源,吸引顧客注意,也採用極端語言。美國的電影院,賣爆穀的櫃台,寫的是Large、Super和Jumbo,無Small的。星巴克咖啡店,有時連語帶歧視的Short(小矮杯)也怕顧客選用,只有Tall、Grande和Alto,以大杯索取高價。

早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新一代的商業傾銷來到香港,麥當勞快餐店進駐街頭和商場,推出的大漢堡包(big mac),以工業時代的人的食量,分量可謂不多,卻誇稱「雙層牛肉巨無霸」。同期,店舖減價,告白是「瘋狂減價大出血」。以前的百貨公司,只是說「減價」 (sale),春季秋季各部門減價,就是「大減價」(big sale或grand sale)而已。今天,推出一件小貨物,已是「潮爆熱賣」。此等程式中文,機械而失真,表現的是虛情假意。

隨意將事情誇大到極端 (driven to the superlative),令人麻木而疲乏。疲乏之用,大矣哉!不論政府或商家,都寄望民眾疲乏。政府將極端的語言用濫了,用得輕賤,政府隨便什麼都是 「極度遺憾」、「深切遺憾」之後,其他人上街抗議,高舉「極度遺憾」,會有多少反應?民間說「不排除會發動罷工、遊行」,還有威懾力麼?這是將敵對者的語 言能量耗盡的消耗戰術(spend the energy of the opponents),使其怒而莫能言,久之,就連怒也不識得了。此乃現代政府的「文字武功」,傷人不見血。

政商勾結,各取所需。不論政商,都濫用極端語言,原因是此等用語日久令人麻木,在理性和感性兩方面都失去判斷力,容易聽命行事,盡情消費。

續香港文字學.二十七

星期四, 6月 18, 2009

上帝光

剛回到公司,瞥見窗外陽光穿雲而出,立即舉機拍照:
8:55
IMG_0196

8:58
IMG_0198

人們通常叫這種散射的光柱做「上帝光」,一時忘了正式名稱。
以前買過一期《野外動向》,專題介紹各種自然界的光學現象,回家找找看。
自然美最能觸動心靈。

星期三, 6月 17, 2009

正生與梅窩

二OO九年五月廿三日,平生第一次去梅窩。

SNC19644
除了整天橫風橫雨,衣衫盡濕,令人牙關打顫,沒齒難忘,難忘的還有隨處可見的「堅決反對政府將梅窩南約區中學改為戒毒用途」的橫額。

SNC19693
SNC19694
SNC19695
從陸路來到梅窩,最後抵達碼頭,景象更震撼。
實在是超大風超大雨,遠處白濛濛一片,而且顧著上船去坪洲,所以沒留意碼頭附近是否有南約區中學。
那天對事情完全一頭霧水,今日當然人所共知。

即使正生書院設立在我家旁邊,我敢發誓一定不會反對,何況遠在梅窩?只是筆者性格內向,不會主動與師生見面而已。
正生書院遷校風波,梅窩居民和正生師生都是輸家。
堅決反對遷入派欠缺理據,歧視言論亦令人髮指,令人誤以為全區居民都是野蠻人。
正生師生得到政府官員支持無疑是好事,但看在反對派的眼中有如霸王硬上弓,甚麼都是官說了就算,反而失去反對派和師生修好的機會。
政府在此事上走錯了第一步棋,遷校決定倉卒,梅窩居民不認識正生,無法理解何來融合?
只望這段盲婚啞嫁能夠和氣收場。

有意奉獻者,請按這裡︰
http://www.drugrehab.com.hk/zs_college.htm

星期二, 6月 16, 2009

生日

又生日。
對今天生日那麼著意,因為mysinablog公佈是日早上六時至八時作系統維護工程。這是我慣常上網時間呀!
唯一肯定的事,是參加工作假期計劃的願望已進入倒數階段。

星期一, 6月 15, 2009

二OO九第廿三屆香港國際旅遊展

上年無去香港國際旅遊展,今年第二次去。
下午一時多入場,最後一天入場費十元。
以五時關門來說,一時入場不太划算,因為許多攤檔開始收拾,更重要的是紀念品老早被人搶清光,著數程度大減。
如果你是典型香港人性格,有理無理也要排隊參加活動取紀念品,先到龍頭看看那是甚麼東東比較好。無謂到完場時發現排隊半天才換來幾件雞肋,不符合成本效益。


IMG_0161
Hello Kitty與觀眾猜拳,猜了數十回合,勝出者得到Hello Kitty玩偶一個。


IMG_0162
埃塞俄比亞攤位,數十人排隊等抽獎,在手腕蓋章為記。

IMG_0163
五分鐘的泰式按摩,絕不欺場。
試了,證實我還是不適合去按摩。


IMG_0164
見人龍者表示一定有著數,於是吸引更多人排隊。

IMG_0168
排隊唸急口令,取環保袋。

IMG_0166
韓國攤位展出的古裝人偶。

IMG_0170
仍然是韓國攤位,展出長今和閔政浩的紙板人像。
不久之前,李英愛拒拍《大長今二》。這個故事很難再發展下去,不拍真是一件好事。
即使是《大長今》,後段已開始拖戲。應該在崔尚宮之死完結,偏偏還有數集才到結局,中間全是長今與王上的無謂拉扯,好不煩悶。


IMG_0171
台灣攤位,畫家奇兒為來賓畫人像,也為我畫了。


IMG_0172
旅遊作家鄭幗恩Celia Cheng暢談去秘魯天空之城馬丘比丘的經歷。聽完真想去。
結果還是沒有逛完。

延伸閱讀
二O一O第廿四屆香港國際旅遊展(上)

二O一O第廿四屆香港國際旅遊展(下)

星期日, 6月 14, 2009

和平在內心深處

心理透視鏡﹕和平在內心深處 23/12/2004 機構心理學家李穎明
【明報】社 會出現太多紛爭,源於普遍的不信任文化,及大部分人只從個人利益着想,不以大局為重﹔利己的心態,寧使整體利益受損。信任是社會的基石,亦是最脆弱的一 環,在今時今日競爭大的社會,是最難建立,卻很易破壞。香港似乎有很美式的個人主義,卻沒有美國國民般的民族集體意識,故凝聚力及向心力薄弱。

在衝突矛盾中,各方都相信自己把持着真理和公義。有時抗爭文化,變成打倒異己、毫不尊重、不斷否定、上綱上線的手段,演化成面子之爭、意氣之爭,形成對立面,使矛盾激化和尖銳化。若雙方「去到盡」,最終是兩敗俱傷。

抗爭,通常是面對分歧的最後對策。若沒有耐性去了解、聆聽、溝通和協商,一開始便假設對方的不是,把對方標籤化,互相傷害、互相攻擊,會產生更嚴重的不信任,使社會的元氣大傷。

而在盲目的鬥爭中,人對於更大的不義,視而不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衝突的受益人,總是另有其人。

或許,政治是富裕地區的遊戲,是庸人自擾。欲望愈多,紛爭便愈多。

不知是否現今社會出現了不少有形無形的人為傷害,令普遍人的自尊受創,感情受創。受創的後遺症包括過敏反應、逃避接觸、不願溝通、負面思想,不再信任、煩燥火爆、害怕再受傷害、或疑神疑鬼、感覺危機四伏、要先發制人。社會因此缺乏了一份祥和快樂感覺。

現今社會是變得悲觀負面,還是樂觀正面﹖可否尋找共同價值,共創將來﹖

在聖誕佳節,想到世界和平,希望社會融和,有一份和諧感覺。

首先要放鬆自己。若願意,會發現「和平」是觀得到、聽得到、觸得到、嘗得到、嗅得到、感覺得到的。和平其實是在內心深處。

放下怒氣和成見,培養平和的心情,認清事實,在尊重下溝通,那時會欣賞到人的真、善、美仍在。

星期六, 6月 13, 2009

二OO三年歐陽秉志《壹周刊》訪問

今年亞洲殯儀博覽有令人驚嘆的台灣新潮紙紮品商店skea參展,香港也有寶華紮作店的歐陽秉志。
終於找回O三年的訪問。今時今日網絡發達,近年資料不算太難找。

人間遺忘了我 歐陽秉志 6/11/2003
壹周刊713期 文:顏美鳳 攝:傅俊偉

在人生這個舞台裡,我們只記得鋒芒畢露的主角。那些連配角都不算,永遠跟著大隊走,無角色、無對白,不是最好也不算最壞的一群,連被人睇死的資格也沒有。

廿六歲的歐陽秉志,本來就屬這一群。中五會考只得中文一科E,其餘都是F。設計學院畢業後,失業率高企他又跟隨大隊等運到。

父 親的紙紮鋪卻是他的舞台,老師傅不懂做的紙紮滑板車、機械狗、跳舞氈阿志會做。他做的不是一般波鞋,而是暴走鞋。揚名以後,Beyond的黃家強找他做一 支電子結他燒給家駒,歌迷找他做手提攝錄機要燒給張國榮,連東京電視台也專程來港訪問他。因為他是唯一年輕又緊貼潮流的紙紮佬。

「我在陰間可能是個有名的藝術家。」阿志說。
當人間遺忘了他之際,卻給他在陰間裡找到了出路。

1
最初打理紙紮鋪,要背誦不同日子用的元寶蠟燭香,還要忍受送紙紮到殯儀館時與屍體同(車立)。但創作又帶來前所未有的滿足。前面的妹仔,他手上的相機,身邊的電腦,全是他的紙紮作品。

2
紙紮狗仔 $100
3
曼聯Nike球衣,是當年碧咸穿過的七號。$100。

星期日下午,深水(土步)黃竹街一帶冷冷清清,平日擠滿人的時裝批發店都拉上閘。街上只有一些老街坊踢著拖鞋撐著枴杖在踱步。

有個五十多歲電了一個爆炸頭的肥師奶,腳未踏入賣元寶蠟燭的寶華紮作店,已經大聲嗌:「志仔,呢排見頭暈身,同我執份元寶蠟燭香趕病瘟!」阿志低著頭在一大堆紙紮內找紙馬、胎仔、寶鼎……他一邊執肥師奶就一邊哦:「又唔問邊個病,就執份女代人(女性患病時要燒之物)。」阿志即時滿面通紅:「咁……」他未開口師奶已搶說:「睇你又頸鏈又手繩咁新潮,拜神?你點識丫!」

此時頭髮斑白的乾哥剛巧回來,肥師奶與阿志都如見救星。乾哥就是寶華紮作店的老闆,也是阿志的父親,五十年前開設這紙紮店,街坊全都認識他。乾哥跟肥師奶談得眉飛色舞。阿志一個人躲在鋪後一張堆滿雜物的木檯上,全神貫注地用咭紙、漿糊做他的紙紮暴走鞋。

四百多呎的鋪頭內,唯有這張木檯屬於阿志的,這是他的舞台。

4
5

為家駒做的Gibson電子結他連擴音器,是他最心愛的作品。他常發夢家駒讚他做得好,滿足之餘又收了家強二千元。
6
大陸來的波鞋一對一百,阿志的新款暴走鞋就要四百。

7
第二代電子滑板車,車轆能轉動,每架$300。

8
參照LV做的男裝手袋$200。

9
參照SONY數碼相機做的紙紮$300。

做結他一舉成名
Beyond 的黃家強一直想找人依照黃家駒生前最愛的Gibson電子結他,做個紙紮,於家駒的生忌燒給他作禮物。家強手上有結他的相片,但沒師傅敢做,因為老師傅一 生人未見過電子結他。有個六十多歲的老師傅硬著頭皮做,結果做出來似個葫蘆,家強當然不收貨。結果,佛堂介紹了阿志給他。

「我對樂器從無認識,跑了四、五趟通利琴行,店員都知我不是彈結他的人,見我次次用手掌度尺寸、魚絲與魚絲的距離,覺得好奇怪。」

他又從網上找資料。做這結他的四、五天,不斷聽Beyond的歌。結果一做就做出像真度極高的電子結他連擴音器,引來潮流雜誌的採訪。到張國榮自殺,歌迷又請他做一個數碼攝錄機燒給哥哥,但只得兩天時間,阿志一口就拒絕。

「起碼要四日,最怕求其做,做出來唔似,燒給死人,死人都唔會想要。」

張國榮也是阿志的偶像,他最愛聽他的《風繼續吹》,對送給偶像的「禮物」就更執著。

「如果要我燒,我一定燒一件皮褸給他。我睇雜誌見他經常著那件皮褸,他一定好鍾意。

「如果我是唐唐,我就會燒一隻羽毛球拍給哥哥。

「生前我用開蘋果Mac機,你燒部PC給我,我一定唔開心。

「又或者有個朋友好後生就死,沒理由燒一對古裝打扮妹仔給他,一對似Twins的妹仔就最好。」

傳統紙紮用竹枝、彩紙,阿志改用咭紙、漿糊,雙面膠紙,有時用電腦列印字型、圖案,將這些反傳統的紙紮全部做了出來。殯儀界的人全都認識這個年輕紙紮佬。他替父親送紙紮到佛堂、殯儀館的時候,人人讚他:「呢個真係老師傅都唔識整喎。」

紙紮行都當他是救星,遇上一些奄尖的客人,不滿足市面紙紮鋪提供的大陸貨,要特別訂製死者喜好的物品時,阿志是唯一的選擇。本來巳被大陸廉價紙紮壟斷的市場,因為阿志製作的新潮紙紮,出現一線生機。

10
梅愛芳親人訂的別墅是現成的大陸貨,志仔卻在花槽前加了個梅愛芳紙公仔,證明她是屋主。

隱形人從小自卑
在 紙紮舞台上,阿志自信又創意無限,離開紙紮鋪那張木檯,他卻是個極無自信的青年。跟他對談時,有時不過因他的聲量太小不自覺的「0下」了一聲,他便會慌忙 地說:「唔記得啦!」或者再重複你那句「0下!」除了紙紮,阿志的生命又好像真的沒什麼值得記的事,尤其家裡有個比他大兩年的叻哥哥。

「去拜年親戚只會讚阿哥高大靚仔讀書叻,他五呎十,我只得五呎六。」

他只知道哥哥就是出來工作了仍在進修,他自卑得連哥哥做什麼讀什麼都不敢問,只知他看的全是英文書,有外國人致電給他,他能對答如流。

「我連廿六個英文字母都要好辛苦才背得出來。」

在家裡,他沒地位,在學校也是一樣。選課外活動時,阿志明明選了繪畫,老師見器械班有空缺就編他去。

「我怕高,第一日上堂就給老師抬著上了單槓,要我跳下來,我嚇得要死,抓著鐵枝不放,吊在半空,同學就在下面笑到肚痛。

「沒人肯參加家政班,老師又逼我去。廿幾個女仔得我一個男仔,要我用番(木見)、大頭釘同絲帶做個花籃,人人見我就叫(也母)形。我懷疑老師們連我係男仔都唔記得。」

為 免再成笑柄,阿志樂意當個隱形人,但凡要表現自己的課堂如音樂、體育,他都想辦法裝病避過去。「最享受是美術課,自己做自己事唔使理人。」自小考試成績最 好的都是美術,卻沒人告訴他會考有美術科。中五後哥哥替他決定入讀大一藝術設計學院。讀完兩年後要找工作,他連《南華早報》都不知是什麼,只打開《壹本便 利》的「搵工易」,見廣告公司四個字便打去問。

「人地問我識唔識呢樣,識唔識(0個)樣,我全部都唔識,驚到自己收線。」


11

12
阿志協助父親打理寶華已經五年,最初只打算過日辰,現時卻不停推出新花款。採訪那天他 又做了一桌美食,瑞士卷、香腸麵,做得神似,就是靠平日去茶餐廳觀察。

13
阿志在鋪內不怕擔擔抬抬,最怕招呼師奶。

14
阿志每天九時多開鋪,晚上八時關門,一年只得初一至初三三天假期。他沒女友,也沒什麼嗜好,所以樂得一天到晚看鋪。

為先人完成心願
跟人溝通是阿志的死穴,失業就連自己都覺得理所當然,無無聊聊,他就在父親鋪頭打躉。

「日日見人來訂紙紮別墅、訂車、買錶,先人生前想有又未有的,死左就燒給他。

「我心想自己都有很多東西恨買,又無錢買,不如自已動手做,到我死時就乜都有啦!」第一個完成的是滑板車,爸爸看見忍不住讚句:「你叫我整我都唔識呀!」

阿志清楚記得那是爸爸第一次稱讚他,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決定把原屬私人收藏的作品掛出鋪前。

「怎知掛不夠三天,一個剛死去十二歲兒子的女人就用三百元把滑板車買下。」

這個女人已經成了阿志的熟客,每年清明,兒子的生忌、死忌都會叫阿志做當時流行的玩意。已經做過跳舞氈、打鼓機、Play Station、Sony數碼相機、陀螺。

古怪客人相繼登門造訪,我們覺得很無謂的事物,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重要得到死也放不下。想不到有人專程來叫阿志做高爾夫球桿、鸚鵡、機械狗、一缸金魚甚至一個載滿工具的工具箱。

「小時候覺得阿爸做紙紮好怪,手冊填家長職業只敢填『紙業』。碰到舊同學寧願話失業都唔想話做紙紮。」

但經常面對這些失去至親的流淚人,看見他們為死者頻撲,為死去兒子找到一架滑板車時,眼睛差點流出淚來的傷感,卻感動了阿志。

「十三歲那年外公因病厭世,在醫院自行拔掉氧氣管。我覺得好傷心,還有好多說話想跟他講,但再無機會。

「燒一些他喜歡的東西給他,然後相信他會收到,只有這樣做才可以令死去的人、未死的人心裡都好過些。」

因此他做每件紮作都不馬虎,即使客人只訂傳統的東西,他都會在妹仔的孖辮上加個花型髮夾。梅愛芳死時只訂一座普通的別墅。阿志從八卦雜誌裡剪下她的相,做個紙人站在別墅前,證明那座別墅是她的,以免寄失。

阿志最崇拜幾米,因為他的作品不用片言隻語,也能讓人意會到他的心思,又羨慕他的畫能流芳百世,讓很多人欣賞。

阿志的作品卻只有在灰飛煙滅之後,才在另一個空間得到讚美。記者覺得遺憾,歐陽秉志卻說:

「越看得多生離死別,越發覺得一件紙紮能圓了生人及死者的心結,都幾有意義。」

15
寶華紮作已經有五十六年歷史,曾是香港五大紙紮鋪之一。專營紙紮出品,也做舞獅用的獅頭獅身,歐陽偉乾也是行內聞名的老師傅。

靠志仔 有曙光
經營了紙紮行業五十六年的乾哥,一向靠本地及出口紙紮品賺錢。自從八十年代廉價的大陸製品入侵市場後,老師傅陸續被淘汰。這類鋪頭只能靠賣元寶蠟燭維生。

「生意梗係同高峰時期無得比。以前做一個獅頭收一萬賺五千,每個月唔只夠開支,買完樓都仲有錢剩。而家夠餐清茶淡飯囉!」乾哥說。
 
志仔失業,做父親的原視為負擔,怎知阿志做的新潮紙紮卻為快要被淘汰的行業,帶來曙光。說到多賺的錢,乾哥只說:「剛剛夠養多佢一個囉!」
16
他回答記者問題,足足寫了一本拍子簿。

後記
訪問歐陽秉志,對記者來說是一場耐力測試。記者問他年齡,他答:「廿幾」,「廿幾多?」「唔記得」。問他中學讀哪間學校,他答:「好似嘉頓對面(0個) 間。」叫什麼名字:「唔記得!」其餘每條問題,他都以「係、唔係、唔記得」來應付。記者以為當日他狀態不好,相約隔兩天再見。

當日晚上他就用手提電話傳來長長的短訊,跟記者致歉,說他是很有誠意接受訪問的。記者不懂打中文,以英文回覆,他又再嚇得兩天沒音訊,之後再來短訊時,會先寫好兩個答案,叫記者答yes和no。

每次面談,他都說不出話,記者差點要放棄,怎知又傳來他的短訊解釋他從小到大害羞。記者心想既然語言表達不好,不如就以文字溝通。於是把所有問題傳真或電郵給他,他又把詳細的答案,寫下來交給我,全個訪問就是在這個情況下完成的。

到尾聲的時候,他在電郵內跟記者說:「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會想盡辦法跟我溝通就好了!」記者一時不知該怎樣回覆。

我始終覺得:「當你還渴望每月自動有筆錢轉賬入戶口時,辦法就自然會想出來的!」但這答案,他接受得了嗎?

星期五, 6月 12, 2009

絕頂無謂的新聞評分功能

上網看新聞,大清早通常去《蘋果》和《明報》網站,其餘時間偶爾由電子郵箱連結去看雅虎新聞和《頭條》報導。慧科電子剪報用來搜尋舊文。
na
nb
《蘋果》和《明報》兩個網站近月革新版面,喜歡網站素淨的調子。《明報》貼心地在文章首尾有下拉式選單,看完不用往上捲才到下一頁,《蘋果》有四款字形大小選擇,不怕看到眼花。
只是那個甚麼評分系統仍然令人非常不爽。

今早不幸看到絕頂無聊的報導:
nc
在截止申請日來個「筍」工報導,《蘋果》存心要令政府網上招聘系統大塞車嗎?
何況社會保障助理根本不是甚麼「要求中五學歷但月薪過萬的筍工」,在學位膨脹、人浮於事的社會,真的想用中五學歷申請,連面試室的門也無緣看到。
上任後肯定深切明白,你的萬三元人工,百分之三百是辛苦錢,是天天被人問候的精神賠償。
本來想在討論區回應,可是今天不只審理中的千億官司,而是整個新聞版也沒有討論功能。結果還是在「文章評分」給這篇輕率的報導半顆星。

「文章評分」這玩意大概是雅虎新聞網最先使用,現在許多新聞網也有類似功能,可是這樣的評分系統委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首先,它沒有註明評分對象,是新聞內容呢,還是報導手法呢?
我欣賞新聞裡的人物,但不喜歡報導手法,但我還是為新聞主角給了十分,結果變成滿分文章,於是報紙自以為這是十分出色的報導。
看不出問題所在,試問記者怎去改善?

再者,那些觀感評語選擇有限,點擊次數沒有限制,能否代表讀者意見大有疑問。
ne
明報
a
蘋果
《明報》還好,有十二款,喜怒哀樂各式心情也有;《蘋果》只得六個,「精彩、同感、實用、好悶、唔夠喉、睇唔明」(上圖,左上角橫排開始)。
這些猶如對八卦周刊的評價,不應用於新聞版,否則會有如下恐怖場面……

z
今天頭版報導切腹血案,任誰都會震驚,為死者的不幸難過。

未命名
可是《蘋果》的評分系統裡,主文有七點五分,位列評語三甲的竟然是第一位「精彩」,第二位「實用」,第三位「唔夠喉」!

是,筆者知道極可能是無聊人鬧著玩,可是不禁要問一句:「你們到底還有沒有同情心啊?」

造成這種不尊重死者的局面,一來是評分系統先天不足,二來是網站管理員怠惰。

筆者外行,不知道是增加觀感評語容易,還是選擇性關閉評分系統容易。要是管理員真是關心網站,決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如果評分系統是用來增加與瀏覽者的互動,應該還有討論區,讓人發表意見才對。即使都是形勢一面倒的留言,也有機會讓異見者發聲,可是雅虎和《蘋果》沒有留言框,要個半調子的評分系統作甚?

星期四, 6月 11, 2009

常寂園的創辦人

今年亞洲殯儀博覽常寂園也有參展,只是沒有仔細看。

根哥 10/6/2009 李純恩
【頭條】好些年沒有見朋友袁善根,這天通電話,說起近況,原來在做「人生善後工程」。這工程是將一座荒廢了的古廟重新裝修,將之變成一個安放先人骨灰的場所。

根哥原是電影人,如今轉行轉得如此極端,聽來也好奇,這天正好有空,問清地址,開車去看他。

沿吐露港公路,到大埔北轉出去,拐兩個彎,就到了大埔太和的梅樹坑郊野公園。公園在林村河畔,樹木蒼翠,鳥語花香,沿小路走進去,巨大的細葉榕搖出陣陣清風,眼前出現三棵高大的千筆樹,樹後有個院落,紅牆圍繞,綠樹環抱,這就是要找的「常寂園」了。

「常寂園」是百年古廟,建於一八五四年,曾經香火鼎盛,後來戰爭頻生,漸漸也就冷寂了下來。直至今年初,根哥跟廟裏的住持合作,在園內修了上萬個安放骨灰的靈龕,又再熱鬧起來。

骨 灰龕在香港極是缺乏,政府供應的數量已不敷應用,許多私人經營的地方,收費很高,交通也不太方便。根哥有見及此,就利用一座古厝,來做這一次人生善後工 程。他本身信佛,每日仍請舊廟住持到「常寂園」焚香誦經,骨灰龕的價錢也要得比別人便宜,若是拿綜援的家庭,還有特別折扣。

管理費每年雖然只收三百,卻不准一下子繳付幾年,死者家屬必須每年去繳一次。

「現在許多年輕人,把先人灰骨一放,幾年都不探望一次。我現在要他們每年繳一次管理費,這樣,起碼每年來探一次先人啦!」根哥說。

一個電影人,以前專為虛幻的劇情製造悲歡離合,如今卻為真實的人生做善後工程。說起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星期三, 6月 10, 2009

剪翅.四

爸媽的後事辦妥後,我搬到姨丈他們位於新市鎮的家。
那裡群山環抱,環境清幽,只是交通不便,先要乘車到中途站,再轉車到市區,來回要用兩小時。
姨母常常抱怨:「搬來這裡後,親戚朋友見路途遙遠都不敢來,我幾乎斷六親呀。」
姨丈一聲不吭。
心言說當初決定在此買樓的是她,說甚麼環境好,樓價便宜。
姨母是個強勢的人,她一開聲,姨丈就要聽命。
 
雖然姨母時常無理取鬧,在家裡亂扔東西,姨丈仍舊處處忍讓,還勸我要忍耐:「她工作壓力大,需要發洩,我們讓讓她吧。」
姨母是中學老師,莫說上學天要教書開會帶課外活動,假日也要帶家長教師會的親子活動。餘暇都給學校剝削掉,一星期全家共聚的時間不知道有沒有一整天。
即使姨母的處境值得體諒,但只有老師才壓力大嗎?姨丈做公務員,工作壓力也不少啊。聽心言說,他的客人屢屢無事生非,天天被人問候祖宗十八代,可是我看他回家仍是一副笑呵呵的和藹相。
工作壓力大就要亂發脾氣嗎?抑或純屬折磨人的藉口?如此教師,恐怕是眼厲厲的同類而已……
 
頭一晃,頃刻回來陽光燦爛的課室。
好險!被眼厲厲知道我剛才魂遊太虛,不知道又安插甚麼罪名。
他口裡說人人平等,一視同仁,實質小家記仇,萬一不小心踩到他的尾巴,被他指責侮辱師尊,從此咬著你不放,每次上堂必定冷嘲熱諷,毫無量度。
即使舊校的老師不是好得那裡去,也未曾見過這種一無是處的敗類。
這間學校的公開考試英文科成績每況愈下,都是拜這種人所賜。
如果仍在舊校唸書,不用與這種人周旋,大概還是唸得好好的。
我不依戀舊校,也無興趣去抗衡,只是討厭的眼厲厲的一舉一動令我無法專心聽書。
 
「真言,你的學校離家太遠,而且學費這麼貴,我們負擔不起,替你安排轉學吧。」姨母用事務性的口吻說。
「嗯。」我無所謂。
反正沒有朋友,到哪裡都是一樣。
(待續)

星期二, 6月 09, 2009

免費報章大檢閱(九):都市日報更新版

依然由去年十一月參加的《am730》讀者會說起。
與會的十多個讀者,除了主角《am730》之外,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頭條日報》。
《都市日報》呢?不是《am730》社長盧覺麟提起,恐怕不會有人提。

「版面一點也不吸引,他們根本無誠意辦報。」
「我已經很久沒有取來看。」
「就算走過報紙箱也懶得取。」
一面倒的劣評令我聽得目瞪口呆,不是真的這樣差吧?我覺得專欄別具一格,相當可觀。只是一個人挽不了狂瀾,說話沒份量,還是省下口氣的好。

也許當天有無間道(純粹講笑),也許管理層早知問題所在,總之個多月後,《都市》宣佈O九年全面改版。
滿懷期待,然而一言以蔽之──新不如舊。

字體大了、字數少了、排版疏了,圖片大了,無疑有益眼睛,不過──這豈非另一份《頭條》?
上一次免費報章大檢閱提及的專欄幾乎砍了大半,好像付不起稿費似的,十分寒酸。換上更隨俗的潮流、玄學、飲食欄目,失卻自己的特色,為此相當反感。
於是當《都市》叫人填網上問卷的時候,第一時間寫道:新不如舊、自毀長城。
刻薄的意見也是意見,而且早交問卷,還是收到牛年特色萬字夾。

改版半年後的今日,縱使時常想念從前的專欄作者清心、陳少華、小月等,但不習慣也習慣,好處就是進一步節省看報紙的時間。
雖然排版效法《頭條》,新聞標題趨向嘩眾取寵,但看六月五日大篇幅報導六四燭光集會,不像被大陸收編的《頭條》含混過去,可堪告慰。


這裡沒有提的專欄,不看也罷。
作者頭像寧願用以前的真照片,勝過現在不倫不類的剪影。

力筆從心 黃毅力
由一週三篇的<CEO實戰手記>,到一週五篇的<力筆從心>,黃毅力再次展示他的毅力。本欄繼續分享他從成與敗中的體會,更直擊社會實況,萃取出各行各業的成功要訣,提防騙局。

新聞背後 譚衛兒 逢星期二、四
篇幅大減,以往一篇文章,今天要拆成三篇,未能一氣呵成。

都市博客
星期一 黃志淙
星期二 崔少明
星期三 潘小濤
星期四 黃德几
星期五 朱湛剛
舊日<香江人語>的龐大作者陣容,今天只剩三個,新加入傳媒人潘小濤和朱湛剛。
黃志淙暢談音樂、文化、環保、心靈,擴闊視野。
自從質疑警員向尼泊爾人開槍的文章被批評後,感覺崔少明沒以往好看,畏首畏尾,綁手綁腳,時常怕讀者以為他騙稿費。
潘小濤是中國通,商台主持,書展有新書面世。
始終不喜歡黃德几用太多冷笑話作文章引子。
覺得朱湛剛文章風格和崔少明類同,同樣可以一看。

葉劉教室 葉劉淑儀 逢星期三
……為甚麼是葉劉呢?不算特別有創見,看完就算。

博客遊子 文武 逢星期五
國際視野 敖哲 逢星期五
將新聞覆述一次,可有可無。

懷抱天下 馮強
資深傳媒人,現為浸會大學首席講師。
談西方傳媒動態、教學點滴、英文習語。

玄學講股 楊天命 逢星期一
占卦測走勢,信不信由你。
此外,常常讀書的楊天命經常推薦金融書籍,為投資者補底。

論盡股壇 黃偉康 
肯定好看過黃德几。
宏觀分析市場走勢,不靠貼股招客,態度謙卑。

一名經人 羅家聰 逢星期五
題目與他的《信報》專欄一樣,約三百字,分析數據為主。

蘭芳樂園 咫匡 逢星期五
一個愛吃蘭芳園撈丁.再蒲蘭桂坊的金融界人士,談市場見聞,文風與《am730》禢中怡差不多。

天命故事 楊天命 逢星期二、五
起初是玄學專欄<天命有理>,後來可能無啥好寫,開始回憶童年往事,漸漸變成<天命故事>。
雖然筆者年紀比他小,成長背景不同,不過一樣走過青春,看得趣味盎然。

戀愛都市 李牧童 逢星期五
愛情專欄,寫出都市中的男女角力。

創作人 鄒凱光 逢星期五
剛開始的新專欄,寫電影與舞台劇,鬆散乏味。

東方扮靚術 風美茵 逢星期一
中醫師教美容養生之道。

味能感動 傲一 逢星期三
以矢吹丈造型作漫畫頭像。
每週尋訪誠意食肆,或介紹今期優惠,寓吃於情,毋忘六四。
不諱言自己偏愛米芝蓮廚神Joël Robucho,寫足兩週,我行我素。

有營一哥 李明逵 逢星期五
由衛生署提供食譜,不同於《頭條》撰寫的全新文章。

健康.食療 唐安麒 逢星期五
提供多元化食譜。

說文晬語 鄭華達 逢星期四
鄭華達是應用文書籍編輯,談日常中文正解,例如廣告「百佳仲平」應為「百佳重平」。

實用英語話你知 Lawerance Choi
長壽英語專欄,長寫長有。

延伸閱讀

星期一, 6月 08, 2009

剪翅.三

上星期四,上班途中巧遇岑老師。她問我書寫得怎麼樣,我非常不好意思地說只寫了兩頁。她感到驚訝,畢竟這件事已經說了好幾年。
岑老師是我在舊公司的時候認識,當時舉辦第一屆新地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我告訴她報名參賽的事。比賽高手雲集,不入流的在下當然無緣勝出。
自此我絕口不提出書的事,因為連像樣的作品也沒有而勉強出版,只會浪費地球資源。
想不到岑老師仍然記念這件事,每次碰面也要提一次。正如沛,縱使一年沒多少次碰面,他還是期待我的新書誕生,認定我是能寫之人。
 
我不敢肯定有無人會看這個故事,也不知道有無人肯出版,寫了先算。
寫著寫著有點像成長小說,但這不是我的原意,我是希望用來紀念一個人。
 
我一定不要令等待的人失望。


 
我知道「對爸媽的死沒有感覺」這種思想要不得,可是我真的沒有失去至親的切膚之痛。他們於我,始終像影子般淡薄。
課本裡一家人齊坐梳化看電視,樂也融融的肉麻場景,幾乎不曾在我家出現過。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已經記不起。
 
聽說爸媽是著名的玩具商人,用「聽說」,因為我其實不太清楚他們做甚麼。不清楚他們做甚麼,是因為我們見面的時間實在太少。
從來他們看見我,談話內容不外乎數句:
「你的鋼琴何時考到第八級?」
「已為你交了畫室四個月的學費,你不要再蹺課,老師會告訴我的。」
「真言學芭蕾舞學得怎樣?」(我搖頭。)「一定是老師教得不好,我替你轉另一個,那人等著收投訴信吧!」
「真言快給我看你的成績單。」(……)「年年考第一,我們的真言好棒!」
「爸媽明天出差,回來帶很多很多禮物給你。」
……
 
的而且確,爸媽每次出差回來都帶來滿滿一個大行李箱的禮物,重得搬不動。裡面都是新奇的玩具、零食、精巧的小擺設,每次我都是抱著開寶箱的心情打開它,沈迷在小玩意的光芒裡。
 
只是我拿起它們一一把玩後,興奮的心情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起初還會挑選自己喜歡的,不要的拿回學校送給同學,後來對這個動作感到厭煩,索性看也不看,立即著瑪德蓮整箱送到慈善機構。
 
這叫做麻木吧。
 
對送禮物這事情感到厭煩,也許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爸爸永遠都會展現陽光般的燦爛笑容說:「真言你看,爸爸媽媽帶了很多很多禮物給你!」
當我興高采烈蹦蹦跳迎上前時,媽媽一定搶著說:「真言啊,爸爸媽媽這樣辛苦賺錢買最好的東西給你,已經比很多人幸福了。所以你要乖巧些,努力讀書啊!」
這番話彷如一頭冷水照頭淋,伸出去的手凝在半空。
 
我根本不需要甚麼禮物。
甚至不需要住在大得空洞的房子、不需要名貴房車出入、不需要讀直資名校、不需要很多很多錢……只求面前的二人不要再四出奔波,回到我身邊做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就好。
當我正要開口,他們往往已經快步回到工作間,剩下被遺棄的我伴著大得不合比例的行李箱,剛要吐出來的話也只好硬生生地嚥下肚子裡。
  
「真言。」
「啊?」我驀然驚醒,發現身邊的人換成姨丈,眾人也步出火葬場,午間的太陽照得人眼睛灼熱。
「今後你有甚麼打算?」姨丈用憐憫的目光看著我。
「……」這個問題對十一歲的女生來說實在太難答了。
我隱約知道爸媽臨死前公司生意已開始走下坡,但他們永遠不會在我面前透露實情。瑪德蓮在事發後已經被姨母勸退,現在的家根本不可能再待下去。
「你還這麼年輕,一個人生活未免太辛苦,不嫌棄的搬來姨丈家一起住吧。」
我斜眼瞟了姨丈身後,由心言攙扶的姨母一眼。
她的哭聲早就止住了,聽到姨丈的話沒甚麼反應,神色不置可否。
我不喜歡姨母,但姨丈和心言也是大好人,心想有人照顧總比無人好。
「嗯。」於是我搬到姨丈家開始新生活。
那時,中一上學期剛開始不過兩個月。
 
(待續)

星期日, 6月 07, 2009

塘福(下)

IMG_0028
IMG_0037
晴天去郊外最好,彷彿這個世界找不到一絲缺點。

IMG_0042
霎眼間以為是菠蘿的不知名植物。
《妙手小廚師》裡,陽一在沙灘拔出沙灘蘿蔔,如果香港也有就好了。
IMG_0044
去沙灘當然要下水,有人掘蜆、有人玩排球、有人堆沙、有人看風景。
IMG_0048
太陽為萬物帶來短暫的青春,縱使快要入暮,片刻的燦爛能掩蓋即將來臨的衰敗。
IMG_0057
這邊廂少年少女齊齊跳起拍團體照,那邊廂男生為倚著西瓜波俯臥的女朋友留倩影。
IMG_0058
夏天去海邊是理所當然的事,只是拒絕下水許多年,少了涼快的樂趣。

IMG_0071  
無憂無慮的時光已離得太遠,要不是努力尋求有趣、特別的體驗,連有沒有青春過也成疑問。

不下水、不上山、不探親、不渡假,走過沙灘就回程。
至此,一連數次的大嶼山之行終於告一段落。

延伸閱讀
塘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