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02, 2009

陳雲《中文解毒--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

中文解毒 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
元旦夜已經看完,簡評因事忙擱下。
開售三個月以來已經印第三版,登上各大書店暢銷榜(可能是陳雲歷年最好賣的作品),報刊網上也有許多評論,吾文大概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少。
出於介紹好書的責任,不能躲懶。

如果今年只准買一本書,請即買陳雲《中文解毒》,從速看完。
不看,真不知道自己中文不及格,愈看愈汗顏。
本書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收錄《信報》文章,針砭危害中文的三大禍首:英語硬譯、中共語言與同音錯亂(食字),旁及香港社會現象,鞭撻時弊,第二部份收錄數篇舊文,探討香港中文的文化脈絡、教學方法等。
語言除用作傳情達意,更是思考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未能好好掌握語言,思維亦會含混不清,反之亦然。一個不重視語言思維的民族,即使大聲疾呼「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也不見得有前途。
明 明是中國人,理應透徹了解中文,抵抗含混的言辭。然而今天傳媒充斥語意模糊的新字,日積月累,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最終有些人鸚鵡學舌,跟著傳媒 一起含混去。《中文解毒》如一帖解藥,清除中文裡的三聚氰胺,也恰好成為一面照妖鏡,反射當權者、傳媒操弄意識形態的圖謀。
筆者並非主修中文,亦未經思維訓練,一向不太考究用語。
數年前看過古德明的專訪,他指出「落實」和「普羅大眾」的深層意義,斥責當權者以語言愚民。
當時驚嘆原來單單一個詞語已經表達這麼高層次的意思,汗顏之餘,心想:「用不著那樣執著吧!」不過這兩個字從前無機會用,了解之後更加不會用。

看完《中文解毒》,益發覺得詞語不可亂用。
當權者因應政策推行不斷創造新詞,諸如「程序」、「跟進」、「截聽」等。新詞代表一種新觀念,當政者的新詞彙代表新的施政方針,經過長年累月反覆應用,新理念變成常態,植根社會。部分中性詞像「跟進」等已進入平民百姓家,成為日常用語。
既然新詞彙代表新觀念,為甚麼中文裡明明有清晰定義的詞語,卻棄而不用,偏要製造新詞?因為現有詞彙有既定用法,不能任意解釋。當權者要掌握詞語的解釋權,當然要製造新詞彙,好使眾民仍在摸索語意時,使概念暗渡陳倉。不經深思熟慮推而廣之,無異於為虎作倀。
自香港變成中國其中一個特區後,政治經濟固然靠攏中央,連語言文字也要向北望,瀰漫著「粵語不夠優雅,是次等語言」的觀念,凡事以普通話為尊,認為國語辭彙才是規範中文,令長年浸淫粵語語境的香港人彷彿變成文盲,要牙牙學語重新學習。
陳雲在書中肯定粵語與正體字的價值,粵語的音調、詞語比普通話更留存古語簡潔的風格,精煉中文。明白語言的沿革,才能義無反顧去愛護。
經過數月來的消化,感覺中文突飛猛進,隨時提醒自己要寫簡潔通順的中文,俯拾可見一塌糊塗的文字也可過濾而不被同化。
雖然賣九十八元猶如搶劫,但文字可是一生一世的事,依然覺得物有所值。

延伸閱讀
《中文解毒》段記
劉紹銘:無牌語警
張彧暋:日語是我們的海洋
鄧小樺:《讀中文,所為何事?》原版

Alone in the Fart:初讀《中文解毒》有感
紫熊部屋:【集體發文】 一本書,帶我到……,談《中文解毒》
《壹周刊》754期專訪:古德明--不堪人事日蕭條

19/12/2008香港電台《講東講西》
劉天賜.馬恩賜.陳雲:重傷的中文
必聽節目!可謂《中文解毒》聲音版,不聽不知中文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