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11, 2009

從「問現場觀眾」看民族性

問現場觀眾 4/3/2009 渣估
【蘋果】當百萬富翁遊戲節目在法國推出時,有一集的問題是這樣的:
圍繞地球公轉的是(A)月亮、(B)太陽、(C)火星、(D)金星?參賽者亨利只用剩一個錦囊,於是問現場觀眾。
 
奇怪的是,這麼淺的問題,只有四成觀眾提示正確答案A,卻有近六成提示B。亨利陷入漫長掙扎,當他答B的時候,不少觀眾都竊笑。
 
巴蘭夫文兄弟(Ori and Rom Brafman)在他們那本探討人類行為與動機的《Sway》一章解釋,那並非法國人欠缺天文常識,而是一次不約而同的法蘭西替天行道。
 
巴氏認為,換了在美國,觀眾多數會樂於提示正確答案,以帶出這錦囊的意義──群眾智慧可解決難題;而在節目中,過半數法國人,卻展露出法式的英雄所見:協助一個無知者贏取只應為有識之士所得的獎賞實在「不公平」,合該出手攆他出局。
 
當「百萬富翁」登陸俄羅斯沒多久,參加者反而領會到,現場觀眾不理參加者見識高低,多數給「山埃貼士」而知趨避。書中引歷史專家之見,認為俄國百姓普遍一窮二白,幹嗎要助人發達?而且深信暴發戶多屬狡詐之徒,俄國因貧富懸殊以致仇富者眾。
 
巴氏列舉實驗和例子,說明不同文化對「公平」的理解也有別,有傾向逆來順受的,亦有在遭不公平對待下寧願一拍兩散。在發達國家,資源分配和財富轉移的過程是否「公平」,往往比結果更受關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