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31, 2012

深雪:畏妻號的恨意轉嫁


畏妻號的恨意轉嫁 28/1/2012 深雪

【太陽】男人個性沉靜,忍得就忍。老婆則牙尖嘴利,言詞好笑但刻薄。結婚多年,男人覺得老婆的言行總是帶有精神虐待成分。

最近,男人發現了一本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書,他看到一個與他的情況近似的章節。

然後,男人就警告老婆,他可能有天就會似那些變態殺人犯那樣,在外面找尋與老婆氣質外形相近的女性,繼而先姦後殺,以發洩抑壓多年的婚姻冤屈。

老婆聽後的反應是,好啊!儘管殺吧,橫豎受害的是其他女人。

老婆的反應讓男人更明白自己,那就是,他會夠膽殺盡天下間的女人,但永遠不敢冒犯老婆。殺來殺去就是無老婆份,老婆愈是精神虐待他,他就愈跑出街殺害其他女人。最後,事情根本不會得到解決。

這是不是典型的無用老公天性?被老婆欺負,於是出去欺壓其他女人,對老婆的恨意,轉嫁到無辜婦女身上。就是不敢面對老婆,好好解決和處理家中禍根。

誰會猜到,在公司中位高權重的男人是個畏妻號?果然,怕老婆的個性是寫在命格中的,無得改。

老婆說,男人對公司的下層女同事極兇惡。呵呵,但願他不要坐言起行,首先要這些女同事送命。

星期三, 5月 30, 2012

重蹈覆轍


模仿 4/5/2012 陳國棟

【am730】青年未足二十,因生活逼人,於劏房內燒炭自殺。原來十年前,他的母親,也在他眼前燒炭身亡。面對生命的自我消滅,惋惜之餘,我們不禁會問,為何同樣的悲劇會傳承兩代?這樣的情況是否普遍?

我告訴大家,是的,相當普遍。每一位憂鬱症患者,假如他有可能自殺,醫生一定會問,病人的家人當中有否自殺的前科。假如有,就表明病人的自殺風險較高,更何況還有那目睹家人自殺的震撼影像。至親自殺,可能性有二:一是家庭關係艱難或複雜,迫於無奈以極端行為尋求解脫,自己走了,那一籮筐的家事卻不曾解決,不但不曾解決,還會因他的死增添變數;二是患有比較嚴重的精神病或情緒病,一般來說,遺傳性都比較高。無論是前後哪項因素,更極可能是又有遺傳又有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都使目睹自殺後即使意志依然頑強的下一代,在困難重重的生活中,難逃心靈扭曲的魔咒。

更不可小看模仿這一因素。你也許不信,就是看見至親拋棄自己、自私地逃走,才更痛恨這種行為不是嗎?不是的。小孩子,內心都默默相信,父母沒有不對,是自己不夠好。模仿,是在潛意識層面執行的動作,你不覺得我們明明不喜歡父母的某些行為或態度,卻又在不知不覺間做出相同的事嗎?

星期二, 5月 29, 2012

日皇的遺願


遺願 4/5/2012 寫作人「日本村姑」林慧美
【東方】4月26日上午,日皇夫婦參觀了即將在東京開幕的Tokyo Skytree,官方發相中展現出一對慈祥的老人家漫步於450米高的空中展望台上,在國民面前仍舊彼此扶持,恩愛如常。

同日,日本皇室發言人破天荒宣布,78歲的日皇明仁已明確表示,希望去世後能進行火葬儀式,並且能夠跟王后美智子一起合葬,此舉將會打破日本350年以來日皇單獨土葬的傳統。

日皇還強調整個葬禮安排務求簡單,陵墓不需太大,更需要在不影響民眾生活的大前提下進行。宮內廳表明,已就天皇的意願展開諮詢和研究。近年日本民眾在疲弱的經濟環境下,開始對皇室的特權和待遇紛紛提出抱怨。日皇今次的決定,相信會獲得廣泛的支持和歡迎。

可是,相信了解日本國情的朋友都知道,減省國家開支固然沒人會公然提出反對,火葬的安排也合乎神道教和佛教的精神和教義,也是皇室平民化的表現,然而合葬的建議,則會引起很大的爭論。因為日本憲法確認了天皇是「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的整體象徵」,也是神道教天照大神(太陽神)的後裔,所以喪禮的制度與規格需要以此為定位。而平民出身的美智子死後如果與天皇合葬,在正統的禮教儀式和安排上會產生很多尷尬場面,也容易淡化或模糊天皇至高無上的象徵意義,需要謹慎處理。生於帝王之家,個人意願總變得微不足道,在此我祝願兩位長者能如願以償,真正擺脫現實的殘酷。

www.facebook.com/lamwaimei/



星期一, 5月 28, 2012

蜜蜂集體死亡原因


寄生蟲致蜜蜂集體亡 「末日先兆」有解釋
5/1/2012


am730歐美近年屢傳大量蜜蜂神秘失蹤或死亡消息,有人認為是「末日先兆」,如今科學家發現蜜蜂集體死亡的現象,可能跟寄生蟲有關,該種寄生蟲會把蜜蜂變成「喪屍」,半夜離開蜂巢後一去不返。

美國加州三藩市州立大學生物學教授John Hafernik領導的小組,研究蜜蜂時無意中發現部分蜜蜂帶有名為「蚤蠅」(Apocephalus borealis)的寄生蟲。被「入侵」的蜜蜂行為古怪,如會在夜間離開蜂巢,無方向感地亂飛,以及不能站穩等。科學家並發現,這些蜜蜂不會返回蜂巢,一直留內外面直至死亡,但不清楚牠們是不願「回巢」,還是被其他健康的蜜蜂驅趕。這發現可能有助解釋蜜蜂為何大量失蹤及死亡。

星期日, 5月 27, 2012

洪都拉斯市長 免費殮葬助貧民


4/5/2012
【東方】洪都拉斯的謀殺率為全球最高,但是民眾生活貧苦,有時難以為遇害家人安排體面葬禮。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市長當年競選時就提出,若當選將提供免費棺材及殮葬服務,成功獲民眾支持,擔任市長至今。

人口八百萬的洪都拉斯堪稱全球最暴力國家,去年每十萬人就有八十六人被殺害。由於眼見不少民眾無力負擔殮葬費用,甚至要以垃圾袋盛載遺體下葬,阿爾瓦雷斯(Ricardo Alvarez)七年前競逐特古西加爾巴市長時,就提出非一般的競選承諾,答應提供免費「人民葬禮服務」。

該項服務包括提供棺材、蠟燭、下葬土地,甚至為出席葬禮人士準備咖啡及餅乾等,且全天候運作,不分晝夜協助有需要民眾。阿爾瓦雷斯目前已擔任市長七年,其辦公室營運的免費葬禮服務亦運作至今,令當地不少貧民受惠。

星期六, 5月 26, 2012

鍾偉民評《心在跳》


心在跳 12/3/2012 飲食網站創辦人鍾偉民(Ray)

【東方】香港國際電影節開鑼,可說是好戲連場,影迷們不容錯過。事實上,每年的國際電影節都有不少好戲,例如電影《伊朗式分居》,早在去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上過畫,今年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才為公眾所認識。

不過,電影節的電影多屬藝術電影,口味並不大眾化。當然,非主流的藝術電影有其好看之處,看得多往往會著迷。例如今屆電影節其中一套美國電影《心在跳》,一聽名字便知道是非主流電影,內容談生死,也有鬼魂「客串」,卻一點也不恐怖,也沒有刻意煽情,寫情寫得恰到好處,是難得精彩之作。

故事說,年輕的主角在車禍中父母雙亡,自己則昏迷了數個月,大難不死。自此以後,他喜歡出席陌生人的喪禮,並遇上同樣喜歡出席喪禮的女主角,二人「志趣相投」,對死亡同樣抱著不一樣的態度,因而譜出一段愛情故事。

甚麼人會喜歡出席喪禮還要是陌生人的喪禮。如此怪誕的故事情節,再加上鬼魂的出現,我以為這是一齣黑色喜劇。要不然,主角一定是有精神病,才會看到鬼魂吧。怎料細看下去,各人的行為原來都事出有因。雖然故事天馬行空,卻又充滿哲學味道,深情之處又令人動容,很好看。類似的藝術片平時難得上畫,只有在電影節時才會「大量放送」。

導演是電影大師Gus Van Sant,他曾執導《不羈的天空》、《觸目驚心》、《大象》等電影,有相當分量。然而,影評對該片毀譽參半,畢竟有深度的藝術片多不易理解,談生死的電影更不是人人喜歡。

星期五, 5月 25, 2012

英國安樂死官司


生存還是死亡(上) 15/3/2012 古治雄
       
am730】對於很多人來說,生命多姿多彩,但對英國人尼克林森(Tony Nicklinson)而言,生命卻是受苦的過程。他是一個中風病人,患有罕見的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他的意識清楚,可是全身癱瘓,連自殺也沒有能力。他為全英國人所熟知,是因為他在今年一月向法院要求安樂死,法院受理他的案件,令「死亡權」再度在英國引起辯論。

尼克林森今年57歲,七年前在希臘為公司出差時中風。自此之後,他只能透過移動眼睛和外界溝通,他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的情景極其悲傷,雙眼微紅的尼克林森轉著眼球,望著字母板讓妻子在電腦上打出心聲。他說自己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自己吃飯、因為不能咀嚼只能吃嬰兒食品,不能抓癢,挖挖鼻孔都不可能,也不能把身體移動得比較舒服。

他整個人像被監禁在一個軀殼內,「閉鎖症候群」的名字正因此病徵而來。他連自殺也沒有能力,但不能要求妻子協助,因為這樣會令妻子觸犯謀殺罪。

去年英國廣播公司曾製作有關安樂死的專題新聞節目,訪問了英國已退休的著名電視節目主持哥斯寧(Ray Gosling),他是一名同性戀者,自揭早年伴侶患上愛滋病,對方痛苦難忍。他於是根據兩人的協定,在醫生宣布沒已沒有治療方法後,要求醫生離開,並用枕頭掩住對方口鼻直至他死去,當醫生回來時,歌斯寧只說了一句:他已走了。之後再沒有人說甚麼。

節目出街後,哥斯寧立刻被捕,但他在警方調查時,自己推翻自己的口供,指事件實屬虛構,因此洗脫謀殺罪。但哥斯寧是英國家傳戶曉的人物,他的被捕,令民眾都知道安樂死是不能超越的法律禁區。

尼克林森因此向英國高等法院申訴,案件獲得接納,法庭將會舉行聽證會,聽取醫學證據。英國社會對案件反應不一,他們的意見為何?留待下回分解。

生存還是死亡(下) 19/3/2012 古治雄
       
am730】上回提到,英國人尼克林森(Tony Nicklinson)因為全身中風癱瘓,感到生不如死,連自殺也沒有能力,但英國法例禁止他人協助自殺,於是他向高等法院申請,希望法庭尊重他的「死亡權」。此事在英國社會引來頗大爭議,正反意見爭持不下。

按自由主義的觀點,一個人想死,於其他人何干?尼克林森引用歐洲人權法,指人權法保障個人的私人和家庭生活自由,必須獲得尊重,並指英國禁止安樂死,正是對這些自由的侵害。

尼克林森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自己吃飯、因為不能咀嚼只能吃嬰兒食品,不能抓癢,挖挖鼻孔都不可以,連調整坐姿也不能夠,他形容自己過的是沒有尊嚴的生活。他所受的痛苦,本身就是對安樂死的有力辯護,他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那其他人憑甚麼要求他活下去呢?

不少人以宗教理由反對安樂死,但宗教觀點對非教徒畢竟意義不大。英國反安樂死團體「Caring but not Killing」提出非宗教道德觀點,指尼克林森的個案是一則極端個案,指基於極端個案立法,容易出錯,因為一旦容許安樂死,那可能會令不少處於弱勢的病患,因為不希望成為家庭或社會負擔,或受到家人和社會壓力之下,被迫選擇安樂死,現行法律正可限制這種剝削,尼克林森的個人選擇受到限制,是因為法律有責任保護其他人。

當然,這個觀點受到不少質疑,安樂死往往是極其麻煩和謹慎的決定,即使合法化也申請和審議經年,觀乎不少國家成功落實安樂死,在容許個人安樂死和保護想活下去的重症患者兩者之間似乎不是不能兼顧。但亦有研究指出,在醫療條件差劣或保障覆蓋不全的社會,面對許多疾病,病人唯一負擔得起的醫療選擇很可能只有「死亡」,反安樂死人士的擔心便更有機會成真。到底社會現況會否影響安樂死政策的效果,或甚麼樣的社會才有條件實行安樂死,仍待進一步研究。但這類安樂死議題,只會愈來愈多,相信遲早香港也不能避免。

星期四, 5月 24, 2012

交感


被肢解少女冤魂求超度 15/3/2012 潘紹聰

am730】很多法科師傅勸告我們,不要與靈體作交感,免得給靈體乘機作纏繞。所謂「交感」的意思是以思想跟他們溝通,簡單如以下這個案,也是因交感而惹上了靈體。一位致電節目的女聽眾說,她媽媽是位常到道堂,為一些無主孤魂超度做善事的人,數年前她的妹妹看到報章報道,說有位十六歲的援交少女疑在石硤尾「接客」時,被對方以手捏頸致死後,再被全身肢解,肉、骨頭和內臟被砍碎沖進馬桶內,頭則以紙袋包裹,乘巴士至九龍城碼頭拋下海。「當我妹妹看到死者的相片時,感到她很可憐,便向媽媽要求為她作超度,就是這樣的一個交感,妹妹便與這死者接通了,她連續七晚也夢到死者被肢解的過程,結果媽媽要帶她見師傅」。

那天他們到達了神壇後,師傅一看便知道有個女靈體跟來,而師傅心知她並沒有惡意,便讓她附上自己的身邊。「師傅突然發出如少女般的聲線,她說自己很肚餓、很口渴,我們便立刻滿足她的要求。接著,她便一五一十向我們道出她的身世及被殺的原因」。原來,她是在網上認識了那兇手,最後給他下了毒手,因死後肢體全被肢解,亦沒有好好被超度,她的魂頭便四處遊蕩,因聽眾妹妹對她產生了憐憫,而死者或因知道他們一家可以為自己超脫痛苦,彼此便交感結下了這個緣。

「其實,當時的報道在很多細節還沒那麼清楚,但死者早已在入我妹妹的夢境內交代清楚了,所以我的確相信靈界報夢這回事,而她亦希望透過這件事勸其他年輕人要帶眼識人」。

這件因交感而接觸了靈體的事,總算是件善事,能為這個冤魂作超生,但筆者在此必須再次強調不要胡亂跟靈體交感,如不懂處理的話便會惹上麻煩。

星期三, 5月 23, 2012

雲海評《Life on Mars》


塵歸塵 12/3/2012 雲海
【太陽】實在不應該先看「後傳」再看「前傳」的,不過算啦!反正一向不按情理出牌。我講的是英國近年的電視劇 Ashes to Ashes ,中文譯作《塵歸塵》吧!
前傳為《Life on Mars》,早就有整套DVD了,雖一直未有時間睇,但已有基本故事概念;卻因為無意中在電視看過一集後傳,就愛上了。於是在香港某唱片舖向英國方面訂,但一等就是幾個月,而且毫無音訊。

早前在都柏林見到全套3DVD,立即買下;回到香港馬上一口氣把第1季看完了,簡直愛死!故事其實好有深度,女警被神秘人捉到河邊開槍「射殺」,在死與未死之間,她回到了80年代。當然,那不是真的時光倒流,只是在掙扎的短暫時間中,意識重溫了經歷,並把種種抑壓的記憶,透過這似是而非的生活重整,繼而一步步解開其父母的死亡之謎。當中每一集也有不同的提示、不同的釋放,表面上沒有甚麼關連,實際上卻是把其潛藏記憶翻出來、一步步找到真相。

有趣的是,女警是清楚知道自己身處的世界是假的!而她亦深信一旦翻出真相後,自己就會醒過來(或活過來)。剛看過第1季,真相知道了,但人並沒有醒過來,為甚麼呢?要追看餘下兩季才知道。

單看以上文字,或許也會問一個問題,就是大家現今在此,可以一百巴仙肯定,活著的世界是真的嗎?還是在生與死之間出現的幾十年光陰,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剎那?

星期二, 5月 22, 2012

空中述異


就是她了! 29/2/2012 雨佳

【爽報】多年前,我和同事甲一起在一班從溫哥華返香港的客機上工作。為乘客服務過晚膳後,機組人員準備輪班休息。經濟艙的空中服務員休息室,通常設在飛機尾部的位置,要推開一道隱蔽的小門,走過小樓梯才能到達。由於同事甲被編排在第一組,加上她的年資較深,因此大家都讓她先行休息。當她第一個走進休息室時,發現有一個老女人在內。同事甲雖然感到好奇,但仍然保持禮貌,上前問她有否需要幫忙。那老女人抬頭望向同事甲,說要找她的丈夫。由於那女人年紀不小,同事甲心想她可能一時迷糊,走錯了地方,於是便細心問她丈夫的名字,並領著她走出休息室,到機上的電腦查證他丈夫所坐的位置。可是,當同事甲轉頭欲告知她丈夫座位編號時,那女人卻不見了蹤影。於是,同事甲便按編號去找那位丈夫。

當同事甲告訴那男人,他的太太正四處找他時,那男人一面鐵青,並大呼大叫不可能。

此時,我正在廚房收拾,為免驚動其他客人,我請那男人到廚房內詳談。那男人喝了幾杯烈酒後,說出原因,原來他和太太結伴出外旅行,可是,他的太太在旅程中突然心臟病發,結果客死異鄉,而這班機,正好是運送他太太的遺體返香港。他取出二人合照,同事甲高呼了一聲「就是她了!」便昏倒了!

星期一, 5月 21, 2012

憶故友


自己的挫傷 30/12/2011 李憶莙

【大公】一個對我很好的朋友逝世五年多了,我一直沒有寫過紀念她的文章。她對我的好,是我寫不出悼念文章的主要原因。

寫文章難免有時虛虛假假,為文造情一番。但是對她,我不能這樣。別説假,哪怕是一點點的造作也覺得對不起她,褻瀆了友情--我的心情如此蕭索,筆墨如此空洞,還能寫出些什麼來?

她走了很長的一段日子,我仍沒能走出傷痛。特別是夜闌人靜時,想起以往的種種,不禁泫然淚下,那是一種痛的感覺,心裡特別難受。

後來,我去上一個十日的內觀課程,一天打坐超過十個小時。晚上開示過後,可以跟老師討論問題。我想了很久,終於問老師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的朋友往生了那麼久,我還沒能走出傷痛,每一想起她,心裡就會痛?」

老師先是沉默不語,良久才問:「你每次想到她,想的是什麼?」我認真地想,然後回答:「我們共同經歷過的事、她跟我説過的話、我跟她説過的話、我們彼此的承諾、還有她對我的好。」

老師點點頭。「她對你的好是最主要的原因。你的傷痛是因為她走了,你失去了她對你的那份好。你是為失去而痛苦;換句話説,你是為自己而痛苦。」這是我從沒想到過的。老師的話讓我心中一陣悲涼。與其説啟示或反思,不如説是當頭棒喝。

是的,當我想起她,悲痛不已的時候,確實曾經在心裡嘶喊:「在這個世界上,我再也找不到一個像她這樣對我的朋友了!」

老師又再娓娓地説了些道理給我聽,最後説:「明白了,一切就會好起來的。你會慢慢看開、放下……」

我也但願如此。也曾一度發憤讀佛經,終於看明白《金剛經》所説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後來時間長了,讀的次數也多了,自覺得是讀出了些看法來,那便是:不作如是觀,世上的一切還是不脫這一套法則。回去見老師,老師聽了大笑,説有空就讀吧,也不必強求,慢慢來,讀經是一輩子的事。智慧有了,自然會開竅。而這些都是三年多以前的事了。如今我也不覺得自己有多大的進步,開竅根本談不上。偶爾想到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能好好地活吧。(不期然又想起那位朋友,她還這麼年輕,許多事都還沒來不及做就走了。想來是不太容易看得開、放得下的。)其他的則難言幸與不幸。

但是,經歷過的,都不可能乾乾淨淨地消失掉,甚至是發生在遙遠年代的與我們不相干的事,都能以「歷史」之名而活到今天,活在人們的記憶中……是的,活在記憶中。就像死者活在生者的記憶中--我怎能忘了老師的當頭棒喝呢?好朋友離去,我在經歷傷痛的同時,也體驗了生死之別。死是無知覺的,一了百了;而生者,卻讓死者活在記憶中。我們傷心難過、悲痛欲絕,其實是因為自己的挫傷。

星期日, 5月 20, 2012

枕飯


活人吃的飯 20/1/2012 藍秀朗

【太陽】在香港的酒樓吃晚飯,白飯通常盛得像個小丘,驟眼看像東京巨蛋球場的圓頂。首次來港的日本旅客看見那碗飯,會徹底感到兩地文化的差異。

有個前輩留學日本時曾在當地的食店做兼職,他的家人在香港開小菜館,他自小在店內幫忙,食店內的簡單工作早已駕輕就熟,但他在日本食店將白飯盛得像東京巨蛋球場的模樣時,當場被店長喝止:「那樣盛飯,是供死人吃。」

日本人會按照習俗為剛離世的人奉上「枕飯」,放在其枕邊,作為供先人上黃泉路吃的最後一頓飯。

為了讓先人吃飽一點,必須盛得大碗,日語稱為「山盛」。

「枕飯」的「山盛」有種特別的盛法,先用先人生前愛用的飯碗盛上普通分量的飯,再用另一個飯碗盛滿飯,將碗反轉蓋上去,形成東京巨蛋球場似的圓頂,再把先人愛用的筷子垂直插在白飯中。

香港的父母也會教孩子別將筷子垂直插在白飯中,狀似插香,不吉利。

日本人吃飯,白飯習慣放在左邊,味噌汁放右邊,若兩者位置掉轉,又變成供死人吃的飯。

日本有少數食店以特大分量的定食作招徠,餸菜多得幾乎從碟子溢出,白飯屬「山盛」,飯量高度好比兩個飯碗疊起來。

這種「山盛」有別於「枕飯」,不是供死人吃的,但吃得下那個分量,已稱得上是「餓鬼」了。

星期六, 5月 19, 2012

葉特生:犧牲的愛


犧牲的愛 20/12/2011 葉特生

大公古代日本鄉下人生活貧苦,糧食缺乏,女孩要賣給有錢人家,老人則被兒子背到山上活活餓死,這是一個不成文規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為家人作出這個偉大的犧牲。二十年前日本電影《山節考》,就是描述這麼一段故事。兒子依例把年邁的母親背上山丟棄,他氣喘吁吁地往高處爬,正思考要把母親扔在哪裡,卻發現她偷偷往路上灑豆子,這些豆子是給母親等死時吃的,為何要灑掉?兒子生氣問:你在幹什麼?母親説:我把紅豆當記號,你待會兒沿記號下山,才不迷路。

這是一段使人淚流滿臉的對白。

想不到的是:不僅日本當年有這些故事,從考古發現,向來尊老敬老的古代中國,在湖北省鄖縣等地最近也發現大量「棄老洞」,證實了當地流傳的棄老傳説。

漢江沿岸房屋地基底下幾十米的漢江邊,就有一座棄老洞,建在石壁上,「洞口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洞口寬、高各一公尺左右。」那個年代,將老人放進水邊的洞中,等到漲潮,老人必死無疑,漢江水會將老人的遺骸和遺物全都沖走,不留痕跡;免得子孫們傷心。考古人員發現:在洞底部的內側,有一個奇怪的等邊三角形石孔,大小剛好容得下一個成人的頭顱。石孔邊緣鋒利,起初不知道這些石孔是幹什麼用的,當地人判斷,這個石孔是供老人自殺的。飢寒交迫的老人受不了時,便仰身躺下,將頭伸進這個石孔中,再朝上一頂,鋒利的石棱便能插穿天靈蓋。不知誰設計這個自殺裝置?可見當年的棄老殺老已經成為專業,人類為了生存和繁衍,違反倫理也在所不計。

親手把父母送到死地這種極殘忍的制度,相信必先經過當地父老們的認可,至於父老為何認可這種對己不利的決定,不但為了大局,必然也是出於犧牲的愛。

人類如此,萬物也如此,要有犧牲,地球才有今天。

星期五, 5月 18, 2012

殯儀館奇事


殯儀館屍體離奇移動 15/2/2012 潘紹聰

am730雖然筆者近年去過不少香港以及外地的猛鬼地帶進行靈探活動,本應是身經百戰的,但我仍對一個地方感到恐懼,如非必要的話,我也盡量不希望踏足那地,這就是殯儀館了。

或許是它的氣氛及環境所致,又想到裡面放了很多屍體,所以我怕去殯儀館多過去靈探百倍,不過又對在裡面發生的靈異事件很有興趣。

近來在節目裡訪問了一位叫阿Paul的殯儀業「一條龍」式服務員,他由人死後開始,以致上山下葬或火葬的細節,也必須「跟到實」的。有次一位老人家去世,他如常安排打點一切,看到遺體已被化好妝及穿上壽衣,準備給其家屬及親友前來悼念前,他赫然發現一件很不可思議的怪事。「遺體在靈寢室的安放位置是有傳統的一套,如我們從房外往入面望,必須要先看到遺體的腳,頭腳擺位是不容有錯的。但當我完成其他事件再回看時,遺體的頭腳位置竟倒轉了,我第一時間沒想到是件靈異事,只覺得是其他工作人員犯了大錯,我便向他們大興問罪,可是他們卻說沒再進入過靈寢室,我亦大感不惑」。據講裡面因沒有足夠空間,要將遺體頭腳對調,必須將遺體移出靈堂再推入的。「我做了這行多年,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這怪異的事情」。

然而,當晚為這先人做法事時,他的兒子突然嚎哭起來,阿Paul見狀便上前安慰,豈料他說了一句「不要燒我」。「我當時已心知不妙,便聯同法師入到靈寢室,向先人表示收到了訊息亦會向其家人轉告」。後來才知道先人生前不希望死後被火化,但家人沒按其意願辦事,故心有不甘,要在靈堂顯靈。家屬知道後亦改變初衷,改回用土葬。這件事一句到尾,可說「若要死者不知,除非己莫為也」。

殯儀業冷知識 16/2/2012 潘紹聰

am730昨天筆者轉述了一位殯儀業從業員,在靈寢室看到遺體的擺放方向,離奇被頭腳倒轉了,這除了是因死者心有不甘,而故意做出的一件靈異事件外,更是在行內的禁忌之一,因一般來說,遺體的處理方向是不容有錯失的。又正如抬靈柩時,必須以先人頭部向前,意味不讓先人回頭再看世界的一切。提到棺木,原來仍在長生店未出售的棺木是不能放在地上的,因當棺木著地即表示有先人需落葬,所以仍在長生店的棺木是被東西托起的。至於在靈柩下土時,在場家屬的人影在太陽下的倒影,是不可被射到墓穴裡,否則在生的人運氣會受到影響。另外,在生人的陪葬品中,亦不應用上先人及生人的生活照,因這同樣會對生人不利。

相信有試過親人過身,而又用上傳統道法超度的讀者們,也會知道要在靈堂,不斷將那些壽金燒向先人,藉以希望先人在陰間即時有錢可用,原來這個想法是錯的。

據業內人士說,燒了的壽金在陰間會變成踏腳階梯,先人踏上它才能一步步重返陽間接收子孫的祭品,所以我們不斷要燒向先人,否則這條陰陽天梯便會斷絕了,而那壽金被踏過後會即化灰燼。還有要一提的是,燒給先人的壽金是不用摺角的,只有燒給神明的才要摺角。很多人會將先人頭七和回魂日混淆,其實是兩碼子的事。頭七是由先人離開那天起計的第七天,而回魂的日子是要按死者時辰作計,其魂頭有多高決定回魂的日子和時間,一般來說回魂日是在頭七之後。

子孫會關心先人在下世落入六道之中的甚麼地方呢?所謂佛教的六道是指,天、地、人、佛、鬼、畜。不講不知,先人一旦是被打入了畜道,為避免後人感不安樂及尷尬,只會在黃榜內寫是落入了仙道便算了。又是一句到尾好了,後人對先人如何風光大葬,如生前對他不尊重、不好侍,也是徒勞無功的。

星期四, 5月 17, 2012

無法確認身份 911死者遺骸棄堆填區


1/3/2012
am730】美國國防部的獨立委員會指,部分911恐襲死者的遺骸因難以辨認,終被棄置在堆填區,包括當日乘坐編號聯合93、與劫機者奮勇搏鬥的乘客。

美國軍方去年被揭發,將
274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陣亡的美兵遺體火化後,將骨灰傾倒到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堆填區,國防部於是下令調查。但獨立委員會調查後揭發,911部分死者遺骸亦落得同樣下場,他們是在五角大樓和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鎮(Shanksville)墜機喪生的死者,報告稱,由於屍體遺骸太細小或過分燒焦,無法進行DNA辨識,當局遂將遺骸交由一間生化廢料承辦商處理,料遺骸在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的火葬場火化後,被送往堆填區,但確實棄置地點不明,亦不知道涉及死者數目。當日恐怖分子原計劃以聯合航空93號班機襲擊首都華盛頓,機上一批乘客與劫機者搏鬥,成功令客機轉向,惟終在賓夕法尼亞州墜毀。報告出爐後,遇難者家屬表示「難以置信」及憤怒,當地有國會議員要求當局徹查,「聯合航空93的英勇乘客為國家犧牲,家屬有權知道他們摯親遺骸的下落。」對此白宮亦表示深切關注。

星期三, 5月 16, 2012

Alison Thompson


九七回歸 法官玩通宵宣誓齊甩嘴 30/1/2012  
【東方】裁判官竟然因為通宵玩樂導致在莊嚴的宣誓儀式上集體「甩嘴」大出洋相?曾在香港先後任職裁判官及死因裁判官的英國死因裁判官譚雅倩(Alison Thompson),近日接受英國傳媒訪問時踢爆,九七年香港政權回歸前夕,她與半數同事開通宵派對,徹夜不眠導致眾人在翌日宣誓效忠香港特區的儀式上口齒不清,最後他們要以十人一組集體朗讀誓詞來蒙混過關。

口齒不清 10人一組宣誓遮醜
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Death Unexplained (暫譯:不解之死因),首次採訪英國的死因裁判官,現年六十歲的譚雅倩是受訪者之一。她在接受《每日郵報》的相關專訪時憶述:「九七回歸時我身在香港,那真是有趣。」七月一日是公眾假期,但她與同事卻要出席宣誓效忠香港特區的儀式:「我們有一半人在前一晚開通宵派對而沒有睡覺,不能讀出誓詞!」原本他們要逐個宣讀誓詞,但由於眾人口齒不清,當局遂安排他們以十人一組宣誓。
譚雅倩又憶述當年司法界曾經擔心回歸後司法制度會逆轉:「我們全都有想過回歸後是否不能再判社會服務令,要改判絞刑,結果沒有甚麼改變。」

譚雅倩曾審理多宗醫療失誤
一九五一年於英國出生的譚雅倩,一九七三年在倫敦大學畢業,她在一九八六年及一九九四年,分別在英國及香港取得大律師執業資格,一九九四年起在本港執業,曾出任裁判官及死因裁判官,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離職。
在港擔任死因裁判官期間,譚雅倩曾審理多宗涉及醫療失誤、意外身亡等案件的死因研訊,包括一九九九年養和醫院三名病人洗腎後中毒死亡、鴨寮街八旬玉石小販在九龍裁判法院自焚死亡案等。本報昨日嘗試聯絡本港司法機構查詢,但至截稿時未有回覆。

俏空姐變判官「死亡令我神經質」
譚雅倩成為裁判官之路非比尋常,她年輕時曾任職空中服務員,亦曾在本港渣甸洋行工作,返英後當上營養師,不久又改讀法律,先後成為大律師及裁判官。

30多歲始轉讀法律
譚雅倩七十年代修畢生物化學學位後,加入英國海外航空(今英國航空公司)成為空中服務員,數年內遊歷各地,其後搬到香港,任渣甸洋行(今怡和集團)貴賓接待員,之後又回國受訓成營養師;到了三十多歲,她轉為修讀法律,於三十五歲「高齡」考取大律師資格。在香港成為裁判官之後,譚雅倩亦曾到福克蘭群島工作。
譚現職西倫敦死因裁判官,其團隊每年要處理四千宗死亡個案,死因庭工作令她變得神經質,每日駕車上班都會想起她處理過的案件,包括騎單車撞死的男子、自殺的女童,還有許多死於非命的人。她說:「曾有一名躲在起落架偷渡的青年人,飛機已抵達倫敦希思路機場,他卻在附近掉下來跌死。」她形容:「我以前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但成為死因裁判官後,任何有些微危險的事都挑起我的神經,對所有事都有恐懼感。」

星期二, 5月 15, 2012

2011井欄樹安龍清醮:第一天(一)取水


二O一一年井欄樹安龍清醮的重中之重在於三十年一屆,此生難逢,各路高人濟濟一堂,對臉孔盲的鄙人而言就是認人大會。


一O年開始看鄉村醮會,未曾看過陳師傅全套儀式,原本想趁這次補完,奈何連日來火星撞地球般狠狠撞上其他法會,只好等今年秋後打醮。

醮會第一天清早六時取水,五時三十五分還在筲箕灣道團團轉找計程車,瞎折騰一會在峻峰花園永亨銀行外上車,五時五十三分到達對面馬路,連兩條隧道費合共一百五十五元。


天未亮,醮棚已是熱熱鬧鬧。緣首、兩位攬榜公、陳師傅和眾人合照。


準備取水的大罈。


醮棚外剛好有井,無需跑到老遠。



t1

t2
儀式完成,眾人將井水盛到大罈,放在經壇前待到醮會結束。 


二O一一年井欄樹安龍清醮

四月十五日 


十二月十二日
第一天(一)取水
第一天(三)接神

十二月十三日
第二天(一)安龍
第二天(二)晚懺、分燈
第二天(三)禁壇、打武

十二月十四日
第三天(一)迎榜
第三天(二)早朝
第三天(三)開幕典禮

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天(一)頒赦
第四天(二)放生
第四天(三)晚朝
第四天(四)山大人繞境
第四天(五)晚懺、大幽

星期一, 5月 14, 2012

Eurythmics《Sweet dreams》


Max頻道深夜常以「八十年代一百首金曲」、「五十首女歌手金曲」之類播音樂錄影帶,新舊交織,只聽音樂倒難以分別。
Eurythmics,犀利的二人組合,音樂錄影帶同樣可觀:

星期日, 5月 13, 2012

Guy Sebastian《Don't worry be happy》


在澳洲購物開戶,最常聽到店員說:「No worries.」
回到城市常常憂心忡忡,總是擔心他們聽不懂我的破爛英文,即使只是習語,聽到"No worries"的確寬心一點。
澳洲唱作歌手Guy Sebastian這首"Don't worry be happy"爽朗開懷,十分澳洲精神,甫起身聽尤其醒神:

星期六, 5月 12, 2012

Sade《Smooth Operator》




一如歌名,旋律柔柔順順的滑過耳朵。




星期五, 5月 11, 2012

Europe《Final Countdown》


又是模模糊糊老老土土的八十年代音樂錄影帶,但歌聲不老。
不聽猶自可,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首呀!」有些歌時常聽到,偏偏不知道名字十分惱人。


星期四, 5月 10, 2012

Nena《99 Luftballons》


常常聽到的旋律,原來是八十年代的德文歌,輕快的旋律訴說冷戰時期兩個小孩把九十九個氣球放上天,給東德政府當武器嚴陣以待的故事。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星期三, 5月 09, 2012

Bruno Mars《Grenade》

待在深夜快餐店有如上流行曲補習班,似曾相識的旋律終於找到名字,趁仍有印象悉數張貼,免得忘記:

星期二, 5月 08, 2012

Kate Perry《Part of me》


要數在澳洲最常聽到又有印象的新歌,非易聽易記的《Part of me》莫屬,雖然已不可以說最新:

星期一, 5月 07, 2012

濱崎步《M》Orchestra version

又是這首!長駐本人抵澳後播歌排行榜三甲。



若問Orchestra version和Acoustic orchestra version有啥不同,只能說肯定有分別,完。

星期日, 5月 06, 2012

劉力揚.Tank《我就是這樣》

第一個台灣室友愛重覆勁播一首歌,自得其樂。最記得她取得二簽所需的僱主證明後,整個下午狂播蔡依林《黑髮尤物》,忘我地手舞足蹈。反正近五六年沒刻意聽流行曲,無所謂啦。
素來不好台灣情歌,還是喜歡《我就是這樣》,簡直是多年心聲。
出於八分天生兩分故意,總是走與別人不一樣的路。從不問為何別人要這樣活,偏偏總是被雞蛋裡挑骨頭,巴不得送這首歌給他們,心情差時再送一句「你吹呀!」

我就是這樣 劉力揚.Tank
曲:鄭楠/楊子樸 詞:施人誠/陳鎮川 編:洪敬堯

#我就是這樣 天馬行空的磁場
 或許你還不習慣 我在等你變成拍檔
 我就是這樣 注定和你不一樣
 謝謝你欣不欣賞 我的風格是限量#


攤開的手掌 柔軟又剛強(十指纖長 指尖藏著一股力量)
安靜的目光 溫柔卻也狂放(眼神明亮 有好多話想對你講)
我獨特的模樣 是全新的信仰


Repeat #

RAP(男):
你不會躲在 不長不短的裙襬 耍無賴太依賴 都不符合妳的心態
乖乖早過了時代 怪怪才有人青睞 不需要表態 讓大家慢慢猜
既古代又現代 愛HIP HOP也愛李白 是女孩像男孩 這次出場注定精彩
我嗅到英雄神采 我瞄到美人姿態 多變的節拍 接下來該是妳跩

詩人的濫觴 刻板的印象(沒有文字 足以介紹你的出場)
你愛曬太陽 我賞我的月亮 (井水河水 各自徜徉各的海洋 )
想發出一道光 讓世間不平凡


Repeat #

溫柔 倔強 勇敢 都是我 我擁有太多 不同基因
安靜 吵鬧 沈默 都是我 分鐘 不同的顏色

Repeat # x2


喜歡她手執權杖志氣昂揚的模樣。

星期六, 5月 05, 2012

Madonna《Hung Up》


雪梨通宵營業的快餐店深夜總在播音樂錄影帶。不知何故,明知根本兩回事,近來凡是在聽得到和聽不到之間的女聲流行曲,全都聽成《Hung Up》:


星期五, 5月 04, 2012

二OO六年翔龍灣電視廣告

提起樓盤廣告,二OOO年後的最愛仍是有Jennifer Hawkins的翔龍灣一分鐘版本:


忘記甚麼時候開始(二OO三年開售的貝沙灣?),香港樓盤廣告全是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無厘頭之作。
昨天浪翠園出場人物華洋夾雜,結尾給大家看看樓盤模型,好歹有些真實感。但今時今天的廣告完全不著邊際,全是西洋俊男美女算啥意思?又在香港搞殖民區乎?他們甚麼時候做你鄰居啦?出出入入撞口撞面全是自由行好不好?

這個勉強叫正常,其餘幾個版本古靈精怪,薰妮唱歌Jennifer拿紅絲巾飄來飄去的版本更遭嘲諷為賣月餅。都是看在0:33-0:47《Lux Aeterna》變奏份上,幻想自己信心滿滿盛裝出場成為全城焦點!哈哈哈哈……

星期四, 5月 03, 2012

一九九四年浪翠園第三期電視廣告


終於等到有心人在youtube上載一九九四年浪翠園第三期廣告,活力充沛的背景音樂自那時起一直縈迴耳際。

樓盤廣告當然要隱惡揚善,任何時代也一樣。於無車之人而言,深井不上不下,由荃灣來回也要十多塊,不會特地去吃燒鵝喝奶茶嘗甜品。沒有津貼的話,除非總是抽不出時間去看的盂蘭勝會外,否則乾脆請你代我去好了。

星期三, 5月 02, 2012

Celina《光影之間》



《光影之間》從未在香港流行榜佔一席位,四台頒獎禮豬肉獎也沒一個,若非那時每天準時錄影《金曲挑戰站》,大概永遠不會知道這首歌。

在無線看到的廣東歌音樂錄影帶幾乎都是自己拍,因此數年後台灣MTV頻道狂播《舞曲大帝國12》廣告時,才知有這個典型小室風格的版本:





光影之間 雪蓮Celina
曲:小室哲哉 詞:小船

天 快光了 背影 留在這黑洞
酒 醉深了 麻木的笑 蕩迴夢中
等 太久了 原是夢 何用再織夢
心 快醒了 長夜的痛 發現仍極痛沒結終
#水的暗湧 頭髮被搖動
 願告別長夢 沉默裡聽風#

Repeat #


一九九九年出道時Celina十四歲,EP封面照一整個老氣橫秋,MV裡卻是少女扮成熟的稚嫩。


於youtube重溫時看到台灣人的留言,方曉得此曲在寶島紅極一時,夜蒲人街知巷聞,堪稱共同記憶。雖然編曲非常好搖,只是明明歌詞饒富意境,你們居然拿來搖頭,唉--

星期二, 5月 01, 2012

《Rapture》的三個版本

在雪梨通宵營業的麥當勞看到IIO《Rapture》的Remix版音樂錄影帶,美女主唱Nadia Ali由頭跳到尾,比原版好看(哈),最喜歡開首結尾出現的"Queen of clubs"撲克牌。看維基百科才知道Nadia Ali單飛後在二O一O年拍攝的Avicii Remix:



原裝正版於二OO一年發表,充滿未來感:


當然少不得林憶蓮O二年改編的廣東歌《Diva》,維基也有提及:



一晃,竟已過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