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03, 2009

在youtube看社會保障新聞專輯

都說現今看電視不一定要安坐電視機前靜心收看,在youtube能發掘許多寶藏。
喜歡看新聞專輯,但時間難遷就。現在已不流行錄影帶,仍未買DVD錄影機,剩下來一是BT,一是上youtube,只是筆者不懂BT,唯有等人上載。
只要肯用功,看新聞節目可更認識社會,用自己的方法思考,才不被無知愚昧的言論蒙蔽。

曾介紹過的《新聞透視:因綜援之名》已在youtube上載。筆者認為報導比較全面,能消除對綜援的標籤效應,應該推而廣之。
節目訪問了社署前線員工,使他們不至於再次做代罪羔羊。最敗筆是訪問署長,不斷帶你遊花園。
一月初《新聞透視:生果金》比較普通,沒甚麼創見。看完只會覺得「看,現在不準備退休金,晚年生活何其清苦」。
篇幅關係,稍後介紹《全民開講:由黃葵香說起》。

21/2/2009 新聞透視:因綜援之名
第一部份

內容:李奇光的故事
一九九八年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多次批評綜援制度使人失去工作動力
樂施會與理工大學關於綜援的民意調查(第一部份)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訪問
何女士的故事
李奇光的故事令人鼓舞,卻不由得思考:每個綜援人士一定要做李奇光才叫有出息嗎?甚麼叫有出息?誠然必定無法滿足每一個人,但現時制度能讓大部份綜援在學者覺得有安心讀書的環境嗎?

第二部份內容:
何女士的故事(續)
民意調查(第二部份)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歐陽達初訪問
《綜援-nization》義務攝影師戴毅龍訪問
綜援人士有否受歧視?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vs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梁建雄
巨哥的故事
歐陽達初指出主流傳媒不僅批評綜援人士,而且開始表揚堅持不領綜援的人。
有個沒領綜援的婦人畢生勞苦,最終倒斃垃圾房,報章歌頌婦人的堅毅不屈,稱要綜援人士學習云云。
他們「有骨氣」的表現,真是對他們最好的嗎?還是綜援太惡名昭彰,令合資格的人不惜降低生活質素,也要退避三舍?

第三部份
內容:
巨哥的故事(續)
華員會社會保障助理分會主席陳振華訪問
民意調查(第三部份)
樂施會香港項目倡議幹事黃碩紅訪問
梁建雄訪問
余志穩訪問
張超雄訪問
紀錄片《歌舞昇平》製片翁子光訪問
總結
終於看到陳振華的盧山真面目,道出保障科前線人員的心聲。
梁建雄說得很有道理。
民意調查揭示綜援的事實與偏見。
記者與署長對質,署長不斷耍太極,浪費觀眾生命。



10/1/2009 新聞透視:生果金
第一部份

內容:
前言
郭矢賢的故事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訪問
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家庭及兒童福利)麥周淑霞訪問.
生果金沿革
鄺娟的故事

第二部份
內容:
社聯關於長者拾荒的調查報告
李婆婆的故事
周永新訪問
郭矢賢的故事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訪問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訪問
郭矢賢的獨白
曾磊強的故事

第三部份
內容:
曾磊強的故事(續)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組織幹事歐陽冠東訪問
退休保障模式比較:個人專戶vs即收即付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訪問
梁智鴻訪問
富哥的故事
銀杏館餐廳總裁郭同華訪問
陳sir的故事
梁智鴻訪問
黃洪訪問
周永新訪問

延伸閱讀《綜援-nization──13個綜援人士的口述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