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3, 2009

奇妙的免疫系統

免疫力要增強也要平衡 
28/4/2007 明報周刊
2007

免疫力愈強愈好?當國家以天文數字增強兵力,以保國泰民安時,作為身體防衛隊伍的免疫力,想當然也是愈強愈好,讓身體免受病魔騷擾。但在念茲在茲增強免疫力 的同時,我們卻可能忘記了一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一支龐大的軍隊沒有完善的管理,它所造成的破壞同樣驚人。所以,免疫系統也有方法制衡系統內的各 路人馬,這與增加士兵人數同樣重要。

專家承認,人類對自身免疫系統的認識非常有限,對於它們如何保持平衡,以及為何出現失衡,仍存有不少問號。但經年研究及觀察所得,倘若我們能夠在生活各方面都取得平衡,便最有利於免疫系統平穩工作,發揮最佳水準。這可與中國人的傳統智慧:中庸之道,順天而行,不謀而合。
 
免疫力愈強愈好嗎?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強壯的免疫力,才有效抵擋充斥於四周、各類企圖入侵身體進行破壞的異物,保持身體健康。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免疫系統能夠抵禦千千萬萬的外來強敵,足證其殺傷力巨大;若它調轉槍頭瞄準我們的血肉之軀,我們大概亦只能落得一個慘敗收場。幸運地,大部分人的免疫系統都能緊守崗位,全賴系統內已有不少調節裝置,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免疫系統猶如太極
免疫及過敏病專科醫生鄔揚源以免疫系統的T淋巴細胞舉例。他指出,T細胞負責辨認細胞的表面抗原,然後部署不同行動,召集適合的免疫細胞發動攻勢。T細胞的反應至少可分為兩大種:Th1Th2Th1反應能有效對付病毒及某些在細胞內繁殖的細菌,如肺結核菌;而Th2則主要負責對抗寄生蟲及在細胞外流連的細菌。這兩種反應會透過一連串機制互相克制,「情況就如太極的陰陽兩儀,達致互相平衡的狀況。」

不過,當這個系統失去平衡後,各類免疫系統失調的情況便可能出現。假若Th1反應過分活躍,便會引起類風濕關節炎和一型糖尿病等,患者的器官組織不斷被身體免疫系統破壞,失去功能。

Th2的過劇反應,則會帶來過敏疾病如哮喘和鼻敏感等等,把對身體無毒無害的塵埃、花粉等視為洪水猛獸,啟動過分猛烈的攻擊,把原來只用作對付傷風感冒病菌的招數通通派上用場,於是患者無時無刻也在咳嗽擤鼻涕。

有趣的是,近年有研究發現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比其他人出現過敏的機會較低;而被愛滋病毒破壞了Th1反應的病人,較易患上由Th2反應引起的過敏症。這證明,當一個免疫系統反應過強時,另一個免疫反應便被抑壓,同樣會帶來毛病;反之亦然。

甚麼因素令免疫系統內的調節機制變弱甚至缺失呢?不幸地,醫學界還未有清晰的理解。鄔揚源醫生說:「醫學界對免疫系統的認識還不到十分之一,它出現失衡的原因還正在研究中,但相信箇中離不開遺傳基因和後天因素影響。」

後天干擾免疫平衡實例
先天因素的影響,不難理解。但後天環境又如何打擾免疫系統呢?經過醫學界多年的觀察,發現不同的生活環境,可以影響免疫力的平衡。鄔揚源醫生舉例,日本科學家發現年幼時曾接觸肺結核菌的人,日後患上過敏病的機會較少,相信是細菌刺激了Th1的免疫系統,讓它能夠抑壓Th2,減少因為Th2過分活躍而引起的過敏。故此,日本近數十年過敏病病發率的急速上升,應與衛生環境改善,幼童接觸細菌機會大減有關。

另外,不少食物過敏的肇因,都是因為幼童的周邊忍耐系統(Peripheral tolerance)未 發展成熟時,食物被誤認為敵對份子,過分刺激免疫系統所致。周邊忍耐系統,是身體遇見非自我身體組織時,抑壓免疫系統的功能。全靠它,腸道才可容納食物及 益菌。周邊忍耐系統的成熟期因人而異,有的遲至出生後數個月才完成,在系統成熟之前所接觸的食物,便大有可能被誤為外敵,成為致敏原。

也有於成年後才出現的食物敏感,其中一個可能性跟腸胃炎有關。由於免疫細胞正在腸道內奮力作戰,這時進入腸道內的食物,會被殺得天昏地暗的免疫細胞誤為壞分子,留下壞印象。於是當日後再次碰上,便會一如遇上細菌感染般發作,造成食物過敏的現象。
 
頑固的免疫記憶
治 療免疫失調病症的手段,主要是控制病狀。另外,脫敏治療亦可以在受控制的情況下,讓身體接觸少量過敏原,來逐漸減少過敏情況。但眾所周知,此類病症治療經 年,也難以「斷尾」;這與免疫細胞根深蒂固的記憶力有關。從正面角度看,這有利於疫苗的防疫工作,毋須頻頻注射亦可保護身體免受病毒感染至少好幾十年;但 這也致使免疫力疾病不容易治理,每每要花上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改變免疫細胞的行徑,糾正其錯誤行動。

病情嚴重的,醫生更會處方抑壓免疫力藥物,以緩減過劇的免疫力反應,當中以類固醇最常見。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不少,因為它在降低傷害身體的免疫反應之餘,也同時削減了身體其他功能,造成水腫和骨質疏鬆等狀況。

醫學界正研發較少副作用的免疫力調節劑,方法是透過針對抑壓免疫細胞之間的通訊員,僅僅攔截引致不良反應的通道,避免觸及其他身體運作系統。不過,免疫系統的通訊網絡儼如蜘蛛網,要抽絲剝繭找出目標路徑並不容易。

當免疫力出現失調後,除了接受治療外,透過生活習慣扳回免疫力平衡狀態的方法不多。所以,避免自找麻煩,如何防範於未然是積極的做法。
 
壓力打亂免疫系統
儘管免疫力失調大多由先天造成,但後天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壓力便是其中之一。

中文大學化學及病理學系副教授黃振國表示,免疫細胞的運作,倚靠神經免疫系統的指揮,而壓力則會令神經免疫系統失靈,打擾了免疫系統的平衡。他表示,科學家還在研究當中的詳細過程,但是目前已經觀察到,壓力能令Th2反應變得活躍。正如前文所說,過度活躍的Th2反應會帶來過敏,所以經常處於高壓狀況的人,容易出現哮喘、鼻敏感、濕疹等情況。
 
平衡生活 平衡免疫力
可見,平衡的免疫力,來自平衡、作息有序的生活。即使要增強免疫力, 也離不開這個道理。

壓力不只干擾免疫系統的平衡,也會降低整體的免疫工作。黃振國解釋,當人處於壓力下,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以應付緊急需要,但也同時抑壓了免疫細胞的運作。所以適當的休息,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對免疫系統具極大好處。

適 當的運動也的確可以提高免疫力,因為運動期間大量排汗,同時把病菌排出體外;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能讓免疫細胞快速抵達病菌入侵之處,立刻抗病;至於運動 產生的熱能,更會營造不少細菌病毒討厭的高溫環境,以物理的方法來打倒病灶;並可以把免疫細胞的活性調節至恰到好處,減少免疫力失衡的情況出現。

但是過量的運動,除了帶來關節勞損外,還會在體內產生炎症因子,破壞免疫力。

所以不少長跑好手,特別容易招惹傷風感冒。
 
健康食物的免疫「神話」
關於維護免疫力,又怎能不提飲食?但要訣卻一點也不神秘,還是在於均衡二字。
人人都說維他命C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元素,是孱弱多病者的恩物。英國註冊公共衛生營養學家吳珮瑜解釋,維他命C含有豐富抗氧化物,能夠協助修補破損的細胞,所以的確對保持健康身體有幫助。不過,好的免疫力卻不能單靠抗氧化劑,還需要各類營養素的配合。例如蛋白質是製造免疫細胞的重要材料,還有不少植物化合物(phytochemicals)都是微調免疫系統的元素。所以,沒有單一類食物對改善免疫力有明顯幫助。「營養素不是藥物,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提高免疫力來幫助攻打病毒,產生神奇的治病效果。」吳珮瑜道。

不少健康食品也宣稱自己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並在動物身上得到驗證。但黃振國解釋,參與試驗的動物多來自同一個家庭,即是彼此的基因構造相似。所以測試結果的有效性非常狹窄。在臨床測試中,這些食物在不同基因構造的人體身上,便會產迥異的反應。

他 也曾研究雲芝及丹參如何改善免疫力。結果發現,參與試驗的對象服用雲芝及丹參後,淋巴細胞的數量及活性平均提高了兩成。但試驗對象之間的結果卻有相當差 異,有的提升幅度高達四成,但有的卻毫無改善,甚至出現下降情況。所以針對單一食物改善免疫力的說法,還有很多值得商議之空間。

鄔揚源醫生補充,即使是用來治療免疫力不全症的免疫球蛋白及各種白介素,要是用在正常人身上,也未必能夠提高免疫力。所以,當身體吸收了足夠的營養後,無論我們再怎樣額外補充,免疫力亦不會再增強,多了的只會被排出身體外。
 
何謂免疫力?
免疫系統由多種淋巴細胞組成,它們在骨髓產生,部分在胸腺(thymus gland)成熟分裂,學習辨別外敵與自我身體組織,然後在血液及淋巴管道內巡邏監察。

每當遇上外敵入侵時,負責前線防衛的免疫細胞,包括粒性細胞(granulocytes)和巨噬細胞(macrophages)等,會先釋放毒素或把外敵吞掉消化,以及釋放白介素(cytokines)這種有機化合物,來引發炎症反應,包括充血和召集更多免疫細胞。但這些只是「初級殺手」,遇上頑固病菌時便無力還擊,需倚重更具威力的免疫細胞──BT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遇上浮游的抗原時,便會產生特別針對抗原的抗體。而T淋巴細胞可以憑著病菌表面的獨特抗原,來辨認出病菌的身份,以部署針對性的攻擊行動,包括分裂出其他類型的T細胞直接攻擊、釋放白介素來激活其他免疫細胞,以及召集更多種類的細胞,包括B淋巴細胞來參與抗敵之戰等。而T細胞與外敵第一次碰面後,便會把它的特徵,即抗原植入記憶。下次再遇時,抗敵的速度將會更快更嚴厲,部署過程由一至兩星期縮減至一至兩天。
 
過強免疫力壞大事?
人體的免疫細胞是遇強愈強的。面對愈頑強的病毒,它會作出愈嚴厲的反攻,卻同時一併破壞身體組織。以非典型肺炎(SARS)為例,病毒進入肺部進行破壞,免疫系統也開始啟動。然而,病人白花花的肺部X光片,卻是免疫細胞在攻打病毒期間所造成的損傷。因此,年輕力壯的病人,病情往往比一般體弱長者來得劇烈。而治療非典型肺炎的藥物類固醇,便是透過壓抑免疫細胞,以減輕身體受損,但副作用無窮,後遺症延禍至今。

而急性乙型肝炎令患者肝功能喪失的原因,並非來自病毒的破壞,而是身體免疫細胞在搜捕乙肝病毒時搗壞了肝臟。

另一例子是感冒菌進入心臟所引起的心肌發炎。免疫系統為了撲殺感冒菌引發炎症,卻無可避免地傷及心肌,嚴重者或可致命。

若能夠同時狙擊入侵病毒之餘,卻對身體做出最輕微的損害,固然皆大歡喜,但要拿捏兩者的平衡,卻絕非易事。這是一個兩難局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