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facebook重溫《老夫子》,舊日冷飯炒完再炒還是比新版兒童潔本化對味得多,手寫字變電腦字更是不慣。
曾更改題目的《手相大師》是其中一個影響鄙人一生的小故事,在《兒童周刊》看過近似的文字版。小時候看完嗤笑,時候到了無法不認命,是屈服還是坦然,端看當下心情。
感謝吾友贈票,方可再次在新光戲院大劇場看電影,結業前倒數第二部是《通靈師》。
・第一部份紀錄日本青森恐山的潮來巫女板子,李居明旁白,從未接觸感覺新奇。
・第二部份紀錄台灣林口天后宮三太子乩身阿蘭師姐,找金剛做唔鹹唔淡廣東話旁白不曉得是否為了展現某種親切感。
開始講阿蘭之前為了展現台灣傳統民俗奇趣一面有點東拉西扯,鏡頭時而切到南鯤鯓代天府前進香團的乩身操五寶;時而切到雞籠中元祭的放水燈、普度搶孤和跳鍾馗;又莫名其妙為台南龍崎文衡殿內的美式超級英雄塑像感到嘖嘖稱奇——宣傳文字講得煞有介事,其實只是過鏡而已,簡直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第三部份是增城靈媒三姐,路芙旁白。道士超度科儀行事最好看,想知道燒那麽多紙紮的話整個儀式要多少錢。
三姐齊天大聖上身後又側手翻又空口食蠟燭。
・第四部份是美國通靈師Danny Walter。開頭用《哈利波特》做引子比喻不倫,明明這是純正英式風格作品啊。
甘小姐的婆婆附身後Danny竟然說客家話,罵她們家人沒有心不知何故成了全片最大笑位。
・第五部份三姐和Danny過招互相通靈,李居明用中美貿易戰形容又是比喻不倫,根本沒有劍拔弩張啊。
・見鬼其實是那人有鬼附身才會遇到鬼的觀點甚創新。
・池口惠觀的火供(護摩)是為觀眾互動時間,終於對此儀式有點概念。
・居然在網誌紀念前夕想起這件事而開始撰文,恍如能夠在法國長棍麵包剛出爐時夾著布利芝士、番茄切片和羅勒一起吃,那種外脆內軟的美妙滋味可遇不可求,比山珍海味更奢侈。
・十七年間世界天翻地覆,李菁的遭遇因為電影再度令人扼腕。
・鄙人懶惰,除了無心插柳佛系更新的youtube外無意經營其他社交媒體。
・去年最多瀏覽量文章還是疫情後PIA購票教學,儘管有些改動,網上購票流程大同小異,還是那句不求好位但求有票就直接在日本7-11機器按按按,在櫃檯想付甚麼海外卡都可以,唯一難關是信用卡公司擋海外交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