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03, 2008

紮腳漫想.愛投訴的脆弱觀眾


題外話雖然向來不喜歡陳志雲過份高調,而《向世界出發3》的牌面實在不吸引,但主題音樂一響,無論在何方都立即飛身到客廳收看。
敢寫包單保證,百分之二百好看過第二輯!信心全都回來了。

序幕篇,看得最不安的莫過於一雙雙長期紮腳到變成畸形的女足,難怪要家長指引。
曾對媽媽說不要在吃飯時看,恐怕會嘔出來,結果一連三天都是紮腳送飯。
仍然不安,但和胃口無關,所以照常吃飯。
縱然廿一世紀千瘡百孔,最好的事莫過於不用紮腳。
向來沒有考究紮腳這畸形變態的風俗,能夠盛行千多年,有其社會文化的底蘊。
今人大喊變態,當代人可覺得是常態。
紮腳,某程度可算是一種整容,為女性帶來後天的人工美。天生不是美人,還可靠紮腳彌補。
文化賦予小足的意義,就是女性美的全部,娶與不娶,就憑一雙三寸金蓮。
於是,小足成了幸福婚姻的象徵。
當然這個象徵背後的理由漏洞甚多,在傳統的薰陶下,沒有人覺得不妥。
紮腳時期,是光明正大集體戀足的社會,不會有人覺得是一種異常癖好。
十分好奇,他們會啜腳趾嗎?既然社會接受了變形的腳趾,會啜的人也會繼續啜吧。
任何時代也會有大眾的逆流者,只是聲音太微小,成不到溪流。在歷史的洪流下,無聲消逝。

從放腳、紮腳到放腳,數千年來中國美的文化不斷改變。
現代女性儘管不用紮腳,她們卻甘願以高跟鞋去換取美,即使腳趾變形也在所不惜。
穿高跟鞋,能夠提升小腿曲線、走路搖曳生姿、突顯女性美、取悅男性--這些不也是紮腳的目的?
因此,看著紮腳形成的三角形怪獸腳掌,想起那些長期穿尖頭鞋的女生。
無人迫使她們這樣做,她們卻用舒適作代價,走上前人的舊路。


看節目時老是想起一個「拜神切肉」的比喻:某戶人家拜神,為甚麼總要切去燒肉的一角?
媽媽說不知道,稱是祖先教落,祖母也搖頭說不知,道是家族傳統。
問到曾祖母,才知道她年輕時,拜神用的碟太小,盛不了大塊的燒肉,才削足適履切去一角。
後人見了,以為有甚麼重大意義,也就依樣畫葫蘆模仿一番,從此成了家族裡的「傳統」。

後話:
今天看報紙,有觀眾向廣管局投訴,小足的大特寫令人情緒不安。
天啊!難道你們的心靈真是脆弱如斯?
第一次看真是不忍卒睹,到底實在不是正常人的腳掌,是畸形風俗的結果。
不由得想起從前看過的一本書:
我們的興趣不在於關注苦難和醜陋
我們之所以把它們拍攝下來
為的是把這些東西從頭腦內趕走
--《肉體與精神的痛--生命的故事》前言
雖然以上可能不是無線拍攝是次特輯的動機,綜觀全片,都是為將近消失的風俗所作的真實紀錄,不是譁眾獵奇,他們的投訴是甚麼意思?
這些人,才是真正令人情緒不安的起源! 

TVB4宗罪 觀眾投訴宣泄不滿 3/7/2008
【明報】……《向世界出發﹕最後紮腳村》,廣管局接2個投訴指鏡頭令人不安。紮腳阿婆在鏡頭前除紮腳布的鏡頭震撼!
讓觀眾感受紮腳殘忍
節目監製鄧婉媚回應觀眾應以正面角度看,這是有關中國紮腳習俗的真實紀錄,鏡頭前出現的畸形腳是事實,無疑有人看到這隻紮腳會不安,但拍攝這幕的原因就是讓觀眾感受到紮腳的殘忍。這是珍貴的歷史紀錄,因為紮腳村將會消失。她表示無線在節目播映前已給觀眾警告有部分鏡頭令人不安,觀眾可以選擇看或不看,但希望觀眾以擴闊眼界的角度看整件事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