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劇《 西遊記 》 2/4/2008 黃志煒
【頭條】雖然筆者是從事演藝行業,但由於工作繁忙和經常加班,我絕對甚少很早預訂門票來看演出。可是,三月初,當我一看到即將於五月二日至四日在沙田大會堂公演的雜技劇《西遊記》的宣傳資料,我並沒有和家人討論,便急不及待馬上打電話留座,準備一家四口去觀看,作為孩子們的藝術及創意教育。
雜技在中國發展最早應溯源於春秋戰國時代,至西漢大盛,後人稱為『漢代百戲』,便是指以雜技為主導的民間技藝、雜耍、樂舞等綜合演出。近年,可能受到西方雜技團 (如國際著名的『索拉奇藝坊』Cirque du Soleil,又名『太陽馬戲團』)的影響,內地著名的雜技團如中國雜技團、瀋陽雜技團、廣州雜技團等都積極改革,在傳統雜技表演出中,加進了戲劇、芭蕾、現代舞、默劇等原素,以及重視佈景、燈光、服裝及配樂等舞台效果,創作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雜技劇。
【頭條】雖然筆者是從事演藝行業,但由於工作繁忙和經常加班,我絕對甚少很早預訂門票來看演出。可是,三月初,當我一看到即將於五月二日至四日在沙田大會堂公演的雜技劇《西遊記》的宣傳資料,我並沒有和家人討論,便急不及待馬上打電話留座,準備一家四口去觀看,作為孩子們的藝術及創意教育。
雜技在中國發展最早應溯源於春秋戰國時代,至西漢大盛,後人稱為『漢代百戲』,便是指以雜技為主導的民間技藝、雜耍、樂舞等綜合演出。近年,可能受到西方雜技團 (如國際著名的『索拉奇藝坊』Cirque du Soleil,又名『太陽馬戲團』)的影響,內地著名的雜技團如中國雜技團、瀋陽雜技團、廣州雜技團等都積極改革,在傳統雜技表演出中,加進了戲劇、芭蕾、現代舞、默劇等原素,以及重視佈景、燈光、服裝及配樂等舞台效果,創作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雜技劇。
筆者於二○○二年年底,曾與首屈一指的「中國雜技團」連同國際金獎魔術師李寧,聯合創作了魔術雜技劇『天域奇緣』,在香港首演甚受歡迎,並捧紅了李寧。他眨眼間可同時「變臉、變衫、變傘」,當時人皆稱奇,媒體大事報道,無電視更多次邀請他演出,並安排他與鄭少秋拍夥為台慶表演。其後,更掀起了連串雜技熱,各省市大小雜技團接踵來港演出,多個商場也公演免費的雜技作招徠。
廣州雜技團這次以《西遊記》為題材編成雜技劇,是絕世好「橋」,是雜技和文學經典的結合,既富創意、視覺色彩豐富,又可盡情發揮雜技種種高難度技藝演出。沙田首演五場,應很快爆滿,康文署應考慮加場或短期內移師市區重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