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9, 2008

馮振超:叫人失望的《一百萬人的故事》


原文照錄,紅字為筆者訂正。

叫人失望的《一百萬人的故事》 29/4/2008 馮振超
am730】上周五在家中看了無線節目《一百萬人的故事》,看後方發覺電視業的發展,原來已進入另一個階段,這種以藝人作為包裝手法的時事性節目,看來第一個感覺是叫人心酸,但另一方面又叫我氣憤難平。我看的一集,主要講述曾志偉到窮人出賣拾荒所得的天光墟,內容大致是曾志偉透過對談,了解拾荒者的苦況,然後由陳奕迅訪問一個23歲青年人,訴說著難以找得上「長工」的種種困難,當中亦走訪了一名57歲,長年仍在「搵工」階段的中年男士。
  
整個故事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愁雲慘霧,觀看者情感上自然是難以釋懷,但是否這些畫面、對話就真的是貧窮市民的一幅全面寫照呢?我認為不是。
  
我估計這個不是由無線新聞部出產的「仿時事性節目」,確實並非以時事節目的準則來處理製作方向,而現在留下來的問題就是節目流露的只有悲情,其他的內容意念卻欠奉,如拾荒者背後的故事、平日的生活環境,現下政府的支援配套是否不能幫助他們等等,統統不存在於這個節目的探討範疇內,《一百萬人》在這種欠缺多角度客觀觀察的情況之下,顯然已變成只有催淚、煽情的娛樂化仿時事節目吧了,表面上是向外間揭示現下貧窮階層的苦況,但當細心想想,便會發現這股苦情的感覺來得十分單向性,連最基本的探討原因、追訪過程、剖析影響都未有觸及,製作人好像只想向觀眾說著「慘!慘!慘!」而已。
  
作為一個擁有上百萬觀眾的大眾化電子媒介而言,無線希望藉著藝人的知名度,來帶領觀眾了解更多真實的社會面貌,其實亦可作為一個表達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但如果藝人只能夠扮演著「家訪、戶外探訪」這種猶如花瓶、局外人角色的話,那誠然已可透視出幕後以至幕前人其實是在進行一場表演(show),目的就是賺人熱淚。
 
揭視(示?)社會面貌的時事節目,其實是有著莫大的社會功能,定位應為讓市民能夠透過節目認識到一些在日()生活中可能忽略了的事情(如果是日日都會遇上的平常事,認知價值便不太大),以增加對真實社會的認識,以使市民不會因為工作、學習或生活環境的局限而出現脫節、不諳世情的情況,而時事節目所具備的持平、客觀及增加通識這些元素,在《一百萬人》中卻消失了,節目選擇了單向、主觀的表達,可說是一次「反示範」。
 
另外,無線值得參考的,還有是播放節目的編排問題,接著《一百萬人》播出的,是一個講述地產物業的節目《更上一層樓》,該集節目內容是介紹一間價值兩億元的豪宅,觀眾才剛剛看完一節人間慘事,突然又要觀摩富豪生活,情感上的波動落差就如天堂與地獄一樣,把兩個節目的內容放在同一個腦袋裡,不令人精神分裂才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