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30, 2014

回收物資換醫療

香港絕對可行,但必先解決塑膠廢物回收之死結。

醫生換垃圾 30/3/2014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

【蘋果】炎熱下午,醫生一邊診症一邊擦汗。正想喝口水解渴,下位病人早已匆匆坐下。

她體重超過200磅。圓眼圓臉,帶著燦爛笑容說:「醫生,我血壓如何?好點沒有?」

醫生報以微笑,翻看病歷表後才說:「你是否又是沒有定時食藥?上壓180下壓100。太高了。」

這時她才解釋說:「我有!我有!我盡量有!只是不夠藥。上次你開藥方足夠兩個月用藥,可惜我籌不足診金,故此過了三個月才能回來見你。」

醫生皺眉責怪道:「不夠藥便應準時覆診,診金不是問題。」

胖病人再揚起燦爛笑容道:「這次不用擔心,今天我帶足診金。」

醫生笑道:「且看你有多厲害。」

「很厲害!」她說:「我帶了七公斤紙皮,兩大袋汽水罐,還有不少塑膠瓶。」

「嘩!這麼厲害。你一個人如何攜帶這麼多診金?」醫生問道。

「表弟剛要進城,我坐他的水牛車。」

地方人物當然不是位於香港,而是遠在荒蕪的印尼東爪哇,主角醫生名叫Gamal Albinsaid,才24歲便已想到這絕橋以環保廢物作為醫療保險費用,環保及醫療均是發展中國家的嚴重問題,Dr. Gamal想到最窮困病人也應有可回收垃圾,就算不多也不難拾荒找到可回收垃圾,以此方法作為醫療交換條件,便可確保窮困人士得到基本醫療,更可預防較嚴 重危疾。而Dr. Gamal亦因此而獲「威爾斯親王可持續生活年青創業人大獎(The Prince of Wales Young Sustainability Entrepreneur Prize)」。

香港並非發展中國家,但這城市正面臨嚴重環保問題,堆填區快將爆滿,焚化爐計劃遙遙無期,回收工業仍處於原始階段。而我們的公營醫療系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過長,不少窮困病人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見到較有資歷的專科醫生。

香港這大都會不妨向Dr. Gamal學習,政府可以投資建立環保回收診所,窮困線下病人以回收垃圾作診金換取專科醫療,只需衞生處或醫管局供應藥物作配合便可,相信香港將會建立比Dr. Gamal更成功的環保醫療計劃。

以垃圾換醫生,抵到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