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08, 2014

朝鮮女子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朝鮮女子尚未解放?
8/3/2014 文/卓越兄 編輯/袁兆昌

【明報】編按:內地傳媒人卓越兄,曾採訪朝鮮排球隊,又有觀察朝鮮女性地位。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卓越兄撰文分享採訪經歷,側看朝鮮女子生活。

封閉、隔絕、冷酷、集權、不苟言笑、秘而不宣、諱莫如深……諸多特色,構築了今日朝鮮的神秘感。1970年代,我的父親和身居南洋的伯伯、堂哥就開始收藏來自朝鮮的中文版《今日朝鮮》、《朝鮮》畫報。這些家藏也觸發了我對這個國家的濃厚興趣。

在 朝鮮,將「鵝蛋臉」的美女描述為「瓶子上放著一個雞蛋」,這和金正日的審美品味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的「鵝蛋臉」是指面型柔美,總體上圓潤的同時下顎部分的 臉部呈自然曲線的面型。當年金正日喜歡這樣的女人。現在金正恩也喜歡這類的女人,李雪主原來是銀河管弦樂團成員,在一次大除夕表演時,受到金正恩及金正日 注意。曾經作為朝鮮運動隊的啦啦隊員去過韓國。李雪主的出現,再次勾起許多人對朝鮮、朝鮮女人的想像。出現在鏡頭裏的朝鮮第一夫人,白皙,美麗,雍容大 方,是典型的「白富美」。出現在大眾視野裏的朝鮮女性幾乎大都是「白富美」。中朝邊界通婚的現象一直存在著,朝鮮女人贏得中國男人,除了貌美,更因為柔情似水,不容易變節。

不喝水的女排球員
2005年在江蘇太倉舉辦的亞洲女排錦標賽,為我提供了一次與朝鮮女運動員零距離接觸的機 會。身為體育記者的我,當時的主要焦點是神秘的朝鮮隊。帶隊的是康玉順,這位奶奶級的人物,可不簡單。她是朝鮮體育界的功勳運動員,曾代表朝鮮隊在 1970年的世界女排錦標賽上獲得第三名,接受過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接見。

這次比賽,逢朝鮮隊的比賽都會盯著拍。從小組賽第一場與中國隊的 比賽,鏡頭告訴我一個稀奇:無論是打三局、四局還是五局,朝鮮隊員自始至終不喝一口水。哎,難道她們不渴?莫非她們想節省資源?或者……一個經歷過多個國 際大賽的裁判告訴我:現場「兵荒馬亂」,也許她們出於安全考慮,怕被做手腳。這位裁判說,在國際社會對我們不那麼友善的年代,我們的出訪運動員也是如此謹 小慎微的。理由嘛,你懂的!在敵人星羅棋布的環境下,安全是國家的第一利益。

金家三代談女性用品

朝鮮女排打完比賽,我以為她們就會躲在一個角落喝水、進食,補充體力。出乎我的意料,她們還來不及更換衣服,就靗里啪啦地跟著女教練走上看台,旁觀其他隊的較量。她們偶爾互相間會交頭接耳,但始終保持著不苟言笑的姿態。

金 家三代領導人,幾乎走遍朝鮮的每個角落。他們去的最多的,除了部隊,就算是工廠了。而在這些被視察的企業中,生產女性用品的工廠也是三代領導人常常涉足 的。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在金正日去世當年的2011年5月8日發佈了朝鮮金正日視察了一個女子內衣服裝廠,他仔細地向工廠技術人員詢問著胸罩的各種技術 指標,並高興的用手摸摸胸罩,體驗覑胸罩的柔軟度,用和藹的聲音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要盡快的多生產這樣的產品,讓人民都能戴上,保護她們的身體健康。金 正恩上台後,也緊跟父親的步伐,訪問過生產衛生巾的工廠。

一個在朝鮮採訪過的同行介紹:在那兒,國產的衛生巾大約賣七八百朝鮮幣,而朝外 合資的衛生巾要貴一倍以上,但更多的女性喜歡帶洋味品牌的衛生巾,因為它們不容易漏。不過這個前同行的活動區域大多在被美化的平壤,至於在首都以外的其他 地方如何,那就只能猜測與調侃道。不過,他說,自己曾經不小心偷窺過導遊包裏放著衛生巾。

至於朝鮮商店裏鮮見避孕套的說法,一個去過朝鮮的專家稱:跟我們六七十年代的情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在醫院、衛生所或者居住區的服務場所免費領到它們。

朝鮮的人口才兩千多萬,沒有限制生育的說法。在這個國家,未婚先育是得不到允許的,可能面臨道德的審判和法律的制裁。

朝鮮有句口號:如果沒有卓越的領袖,人民就等於沒有父母的孤兒。這或許會讓你想到另一句口號: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在朝鮮,國家包辦一切,你的住房、你的醫療、你的教育、你的口糧。不過,這不是沒有條件的。國家也要管教你的一切: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女性也不例外。

朝鮮領袖如何看髮型
比如,金正日就說過,飄逸長髮不符合朝鮮的傳統美,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壞習慣。所以,你在朝鮮的大街上,很難看到留長辮子的女人。據說,朝鮮的勞動黨機關報 《勞動新聞》曾經為了男女的頭髮發表過措辭強烈的社論,指出男性應該留短髮,女性應該束起長髮,「保持頭髮整潔、樸素,樹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精神面貌」。

金正日有次在商店發現售貨員的頭髮有點洋氣,就很憤怒地問隨從:「她真是我們社會主義朝鮮的婦女嗎?為什麼她放棄我們自己的傳統美,選擇模仿外國資本主義的壞習慣?」這位女性有沒有被送去挖礦不得而知,只知她違抗了老爺子有關形象工程的號召。

金正日還下過一道命令,就是每年的4月到10月,所有女性(軍人外)必須穿著裙子,因為只有裙子最能體現女性的曲線美。還規定:女性在公眾場合,不可穿緊身衣、迷你裙、喇叭褲。

「年輕人的工作場所要有歌舞,有歌舞的工作場所才有革新。」的確在這個歌如潮花如海的國度,裙子像鮮花一般,裝扮著這個意識形態單調失色的 世界。

(篇幅有限,上文經編輯刪減。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因為朦朧,所以美:神秘的朝鮮女子」)

作者簡介﹕深圳知名媒體人,長年關注朝鮮,曾作為體育記者採訪朝鮮代表團。

Nothing to envy﹕在獄中獲「解放」的朝鮮女子
8/3/2014 風眠

【明報】國際婦女節源於1857年的美國女工運動,其後衍生的各種女權運動與學術探討,都離不開這段歷史。在這個日子觀察朝鮮女子的生活狀,別具意義。

同日,卓越兄撰文分享他採訪朝鮮女子排球隊比賽「不敢喝水」的細節,以及他與朝鮮男人打交道的經歷看來,朝鮮女子的生活處境,都由國家安排好的。卓越兄沒有提及的是,朝鮮女子要做什麼,才得以「解放」。

要 探討朝鮮民間生活,甚至是朝鮮女子生活,都可從《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台灣麥田,2011)獲知,作者是美國女資深記者芭芭拉.德米克 (Barbara Demick) ,曾採訪那些生活在朝鮮的人,當中描述宋太太與玉熙的故事,相信就是朝鮮女子生活寫照。在宋太太家裏的女兒,有嫁給鐵路局警衛的,有離過婚的,有改嫁的, 當中以玉熙的經歷最引人入勝。

玉熙在朝鮮已婚,為了逃離朝鮮,她與丈夫離婚,離開自己的兩個孩子,計劃偷渡到中國。據作者在書中的估計,約有10萬名北韓難民在中國生活;像玉熙這種「脫北」女子,佔當中的四分之三。

美國女記者筆下的朝鮮女子

玉熙經人轉介後,她嫁給一個中國山東男人,與丈夫生活兩年,曾懷孕,可是玉熙認為,中國政府不承認與北韓婦女的婚姻,孩子無法取得公民身分,不能上學,孩子的生活會非常坎坷。玉熙說服丈夫,然後墮胎。

在玉熙的描述中,她丈夫是愛她的,可是玉熙要尋找的幸福,並非在這裏,於是再次離開身邊的男人,走自己的路。

玉熙此後曾被捕兩次,在朝鮮牢獄中的女囚犯都曾逃走過,在邊境以外看自己的國家,有這個感想:「我們一輩子聽到的全是謊言。我們的人生是謊言。整個制度都是謊言。」難道朝鮮女子的思想解放,都要在獄中才獲得?

輾轉間,玉熙重獲自由,回到母親宋太太的身邊。宋太太一家聽到玉熙那幾年的經歷,各有所思;玉熙看到家中電視播放金正日的影像,憤怒地說:「說謊的傢伙!騙 子!賊!」家中的女人都怕外邊潛伏著竊聽者,她們仍活在這種心理恐懼中,儘管當中有人獲得「解放」,如玉熙這種渴望經濟獨立的女子,只要生活在朝鮮境內, 還是未獲真正的解放。

玉熙後來成功逃到韓國,思想是自由了,可是生活得一點也不易。她雖找到工作,在殯儀館值更多的班,但也抵不過她在韓國以來那沉重的債務,玉熙終於有了自己的謀生方式。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玉熙的工作並不高尚:她的工作是介紹和接送女生到卡啦OK店,後來她還帶自己的兩個妹妹到韓國這家店來,一起謀生活。不過,比起活在恐懼與謊言中,她們選擇了思想的自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