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大多數,第一語言是廣州話,第二語言是英文,在下也不例外。
諷刺的是,讀書時至少也學了十多年英文,總也結結巴巴說不好,眼不靈耳不通,遑論糾正港音。去到英語國家怎麼辦?實在惆悵。
雖然當時不流行校際互相比較,但相信小時候我的英文還可以。看!派發予每名小六生的中學適用語言表上,我的記號標在適合用英文教學一欄哩!呵呵呵。
看 得最多英文書的時期,是中一至中三強迫參加英語廣泛閱讀計劃(English Reading Scheme, ERS)。中二那年因為看得多,無端端得獎(其實有少許灌水,所以慚愧)。縱使看過《簡愛》、《雙城記》、《苦海孤雛》、《化身博士》、《基度山恩仇 記》、瑪麗王后傳記、史葛和亞蒙特森爭取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探險家的競賽……可能有眼不識泰山,首三本內容不覺有啥特別,更不知道正是世界名著,反正感受 過的種種悲與喜,最後都忘得一乾二淨。
如今英文程度大倒退,看英文文章耗時至少是中文的一倍。因為懶,即使是《哈利波特》也是看中譯。
看中譯意味自己英文差,看原文書更加理直氣壯腰骨更挺直,所以看到別人捧讀英文小說,文學名著也好Twilight也好暢銷作者也好,他們大概察覺到一對又羨又妒的眼光正投射而來。
英文也照顧不好,日文韓文德文更加免談。小學紀念冊的願望「學多國語言」,離我越來越遠。
曾經在工聯會上過一季日文初班,曉得五十音和一些生字。適逢友人同時在工聯會跟另一老師學日文,她覆述的課堂內容比我的老師豐富十倍。原本覺得老師風趣幽默的我,頓時意興闌珊,完成了沒有讀上去。
終歸只是興趣,不為謀生,欠缺破釜沈舟學習動力。儘管不懂看原文《叮噹》和恩田陸覺得遺憾,不過未至於會死人,耐心等中譯本吧。
至於兩岸通行的普通話,本人也是有限公司。去台灣旅行,當地人往往不明白我在說啥,真慘。
原本無從入手的題目,竟然也寫得這麼多,無需出動冷笑話,足夠交代有餘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