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19, 2008

論今日頭條


哈,今日報紙真有趣,結婚事件竟然可以上頭條,《太陽》更稱他們「七日玩轉全城」,挾全港市民之名。
為甚麼一對情侶的離合可以上港聞頭版?雖然他們結婚可以促進香港經濟,但到底與我何干?為甚麼傳媒要將私事上綱上線,濫用公權力?既然經常自稱要捍衛言論自由,為何偏偏浪費時間在豪門婚宴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今日更重要的新聞,莫過於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若非明年調升綜援標準金額,相信壓力團體又會視之為一個抹黑綜援申請人的陰謀(見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窮到極》,2000)。
的確有人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去審批津貼,但更多情況是前線人員盡忠職守,做好把關工作,然而往往惹來刁民申請人不滿,向議員、壓力團體投訴,上級為息事寧人,放棄把關原則,白費前線的努力。

申訴專員基於職責所在,提出改善方案無可厚非,但能否從此杜絕濫用,大有疑問。增加申請關卡,社署只會落得「官僚、不近人情」的批評,放寬申請程序,又會變成「濫批、提款機、不負責任」,實在左右做人難。
人人都說綜援應該發放給有需要的人,但一小撮刁民破壞制度,使真正的申請人受到歧視,更有部分人寧願不取綜援,免招屈辱,造成另一些社會問題。此之謂黑狗得食,白狗當災耳。

概覽今日報章,《信報》社評與《明報》輯錄工會主席發言最像人話。礙於網上《信報》也要收費,未能看足本,要午膳時去買,看完再和大家分享。

前線員工﹕申請人鑽空子 上司促息事寧人 19/12/2008
【明報】就申訴署批評,有任職社署多年的員工直認不諱﹕「同事就算嚴格把關都會出事,部分申請人就向傳媒投訴,同事寫很多報告,甚至自己不想批,上司都會叫你息事寧人,前線同事兩面不是人!」
華員會社會保障助理主席分會陳振華任職社署14年,他認為有關調查對社署是好事,「專員覺得一年幾次眼鏡津貼不合理,但好明顯有些申請人很懂得玩嘢……我處理過打爛眼鏡個案,提醒受助人有責任保管好,若再打爛便不再幫,未料一個月後他又打爛,我堅持不批,但上司對我說,受助人沒眼鏡怎生活?」
陳指社署每個辦事處有30個員工,「每個都被投訴過」,「這些投訴人很懂得說故事,只會向傳媒說這次拿不到津貼多慘,但不會說一年內已申請過3次津貼」。
陳說上司較前線員工更想息事寧人。「如牙醫津貼一類,前線同事會提議出支票給有濫用嫌疑的申請人,怎知一投訴就畀現金……(上司)個個等升助理處長!」他指確有小部分人被拒時會露惡相,但大部分都是好市民,「但全港有28萬綜援戶,有0.5%害群之馬已經很多!」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認為申訴專員講法對社署員工不公平,「員工只是跟守則做。」他說不止前線壓力大,中層督導員工同樣緊張﹕「每個前線員工處理300個案,一個督導管理10個員工,怎有時間逐個核實?」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周永新教授認為,要定期檢查28萬綜援戶工作繁複,且申訴署提出的個案只屬少數﹕「最緊要有清楚指引,列明每項津貼最多可申請的次數和金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