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19, 2013

肉餅

18/12/2013 陶琦

【文匯】倘若有心去考究古人的飲食,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詩經.大雅.行葦》:「醓醢以薦,或燔或炙。」醓醢是有汁的肉醬,是將肉剁碎,加入作料和酒醃製而成,用以蘸燒肉或烤肉吃。後世的肉餅、肉丸,大概皆由此衍生而來。

幼 有一好友,與我從小學到初中皆為同學,且又住得近,因而常到他家玩耍,有時到了吃飯時間也捨不得離開。這時我常會聞到一股熟悉的濃香。他家常吃蒸肉餅,乃 用東京菜拌肉末一起蒸,其香不可名狀。菜上桌之後,大人往往會客氣地邀請我一道吃飯,雖然我很想嚐一嚐他家的肉餅,可是我也深諳這種猶如端茶送客般的客 套,只能知趣地告辭。大概是太過刻骨銘心的緣故,事隔近三十年,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那股誘人的奇香。 甚至就連他家的貓也是知味之物。過去沒有冰箱,他家吃剩的肉餅,最初都是放在飯桌上隨便遮蓋起來,經常被貓偷吃。後來不得不專門買個竹子的食盒,每有肉餅 剩下,就懸掛到屋樑上,貓再也無法偷吃。

過去喜看《三國》、《水滸》,內有許多渲染暴力的情節,動輒便將人斬成肉醬,彪悍如孫二娘者,還 用肉醬做包子。從這些方面說,「男不看三國,女不看西廂」這些古訓,倒也有幾分道理。不過我沒有孔子那麼教條,子路在衛被人斬成肉醬,孔子每次看到肉醬就 將之倒掉,覆醢以資紀念。而我每次看到《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肉丸子送進嘴裡,就會饞得不行。以前我也不知道東京菜為何物,常會由這個名字聯想到汴梁東京,接覑又由那股曖昧的肉香,又想到趙佶、李師師,於是記憶中的肉餅,隱隱中又有些許歷史的味道。

作為最為常見的食堂 菜,肉餅我並未少吃。食堂蒸肉餅,乃用大鋁盤,味道也是千篇一律,在調好味的肉末中拌入冬菜,以及鹹蛋的蛋清,入蒸籠蒸熟,極宜下飯。大師傅用特製的小 鏟,一鏟就是一份。由於與鋁盤浸淫得久了,肉餅在鹹香嫩滑之餘,還會有一股淡雅的金屬之味。偶爾碰到有閒心的大師傅,也做肉丸子,用料及程序與蒸肉餅大同小異,實際上也就是肉餅的一種變形,徒有獅子頭之名,卻有負這味淮揚名菜之實。

肉餅的另一種變異是釀,釀苦瓜,釀茄子,釀豆腐,釀辣椒,釀蓮藕,都是把肉末拌上配料釀入各式菜蔬中,再下油鍋炸或入蒸籠蒸。這種釀的肉末,味道香濃滑膩,腴脆適口。作料有馬蹄、筍屑、菇末、蝦仁,視各人口味而定。

周星馳主演的喜劇片《食神》裡面,莫文蔚掄刀如飛,將牛肉剁得極為精細,做出來的瀨尿蝦牛肉丸彈性十 足,可以當作乒乓球打,頗為誇張。實際上,著名的潮州牛肉丸,製法與電影中的情節大致相似--在剔除掉筋絡的牛肉中加入相應作料味料,捶打成肉醬,再至膠 質,然後擠揉成小丸。在茶樓中,侍者踩著凌波微步,推行於桌間的摞得高高的蒸籠小推車,其中就必有彈牙的牛肉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