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3, 2011

李志超狠批飲食版

低智私房菜 13/6/2011 李志超
【頭條】香港有個「非常」現象,就是 傳媒大部份副刊都以「食」填補,電視台的綜合節目又好,報紙文化版都好,其實都是變相飲食節目,例如現在的《華麗明星賽》就是以食貴菜包裝,《街坊廚神》 都是借飲食過橋介紹一下十八區,幸好還有點實質,即係Content。最難頂係無Budget、知少少扮代表發表飲食偉論的Show,頗低智。

我以前做過雜誌副刊,幫周刊開過一個叫「請客吃飯」的專欄,是第一代飲食版的反低智變奏,請一個名人找一個「不是圈中人」的朋友摸酒杯底談友情的, 但現在的所謂乜乜飯局,卻變成隨便找個明星宣傳佢開間食店,再宣傳埋佢套戲,根本又係娛樂版般膚淺,日日報紙逼你看的飲食版面,內容實在濫得很,更不明白世界咁大,為甚麼除了跟飲食掛鉤以外,別無選擇。

我以前報紙編輯教落,做飲食版最緊要不是識食,而係幅相,一定要先影相,影完晒相,碟野都凍啦,好心的廚師就整多碟畀你試食,但有尐記者試食都費 事,寫句「賣相一流」,即係無試食過啦,但都有良心過個尐未食扮食左大讚的記者!寫得稍有見地的,當堂聲價十倍,做了飲食節目主持人,仲做埋廣告代言人, 像上一代的蔡瀾、李純恩,同輩的歐陽應齊等,大家都是文化人,寫文字邊有出息,轉寫飲食就大把人識,連我以前做過間電視台一位退休上司May姐也轉行賣曲奇,搖身一變成為傳媒御用的食評人,近來紅到發紫呢!

更荒謬的是人人都可以在屋企開餐廳,想賺快錢,不妨打開你家門開樓上私房菜,夠膽就得,打個電話給傳媒報料熱線,即刻有記者上門做訪問,因為料荒, 日日要掘料填補大量飲食版的空間,總之甚麼新食肆上場,飢不擇食,都會寫一餐,跟住食店門口貼滿剪報,你睇左立即衝入去試,即刻衰左,大呻搵笨。我也跟某 本雜誌的介紹試個幾次,次次撞板,食店一經報道,門口大排長龍,坐地起價,那次去的是紅磡崇潔街的街坊小檔而已,燒六隻中蝦,明明雜誌寫係百二元,佢要收二百元,原來一經見報當日,坐地起價。

最近我又跟這本雜誌的指引去了彌敦道一間叫「我愛峇里島」的印尼私房菜,這間所謂「私房菜」,不過係人地阿媽煮出來畀你食,一進門只是狹窄客廳一 個,家具裝修完全無Taste可言,坐得極不舒服,本來食人地阿媽煮的東西點都有Home Feel,但碟巴東牛肉又硬又乾似骨頭,嗒晒尐汁舊肉完全吞唔落,竟因為叫「私房菜」,一碟牛肉餐收近二百元!咁唔掂,但點解雜誌可以寫到佢天上有地下無呢!開間餐廳有乜咁偉大,寫到真心英雄咁,開一間畫廊或書屋的人仲有心,但想找一個傳媒訪問都難,這就是典型的香港低智的文化現象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