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8, 2008

港大醫學院遊記2008


是日香港大學本科生入學資訊日,純粹當開放日去參觀。

交通
去港大醫學院真麻煩,不,應該說去薄扶林一帶都十分麻煩。
以前去過大口環,由銅鑼灣乘10號小巴也要四十五分鐘,四周除了醫院、療養院、學校、民居,甚麼都沒有。雖然景色優美,最適合靜養,可惜無福消受。
去到中環,不肯定8號小巴在哪裡上車。在環球大廈問派報亞姐,她也不知道,反問筆者要去哪裡,說去瑪麗醫院,她指了前方小巴站,於是上前等車。
54號和55號車費一樣,但55號大排長龍,因為路線牌寫著其中一站是「香港大學」。
反正一心想參觀醫學院,由瑪麗走過去也不太遠,而且一定有位坐,於是等54號小巴。
結果54號來了兩輛,55號仍然一點影兒也沒有。因為第一輛車滿座,上了第二輛車的筆者不禁沾沾自喜。
用半小時去到瑪麗K座,對沿途風景的感想依然未變:雖然景色優美,可惜無福消受。

醫學院SNC16380 
因為兩時半要去九龍上課,時間緊迫,在蒙民偉樓拿些合用的紀念品,玩電腦遊戲拿毛巾,再用茶點後,立即上解剖學系。

SNC16383 
中大也有類似的鳴謝牌,但掛在解剖室內,拍不到。
港大有遺體捐贈計劃,只是解剖學系的「碎屍」事件實在街知巷聞,令人卻步。

可能時間尚早,沒有導覽團的實驗室欠缺人氣,工作人員沒有主動解說,靜靜守在一旁。
不信教的筆者進門時誠心默唸阿彌陀佛以後,對大體沒有特別感覺。
近標本室的角落展出解剖常用工具。長約三十厘米,手柄位造得像手槍的鋸,可用來鋸頭骨。
隔鄰標本室的大體與實驗室的差不多,多了一些胚胎標本與模型。想起曾在《壹周刊》看過的照片,長年浸泡在福爾馬林的手手腳腳穿透著陽光,竟然有奇異的美感,也想起有些人喜歡收集假模特兒的肢體。

仍然沒有交流,又回到實驗室。
剛巧有金髮技術員拿著像殺蟲劑的大桶為大體噴水。猶如抓著救命稻草,連忙問他在噴甚麼?原來那是酒精加水,為沒有塑化的大體保濕。暴露在室溫下的大體容易因乾燥而損壞,所以要定時噴水。
轉了一圈,疑問從腦海閃現,可是帶團的醫學生專注講解人體器官的功用,其他教職員不見得可以解答遺體保存的技術問題,又抓住金髮技術員去問。
筆:請問現在保存大體是不是都用注射方式打入福爾馬林的?
術:是啊。因為沿血液循環系統注入是最快的方法。
筆:會不會用浸的?
術:很難用浸的,一來不夠透徹,尤其是大腦等被頭骨保護的地方;二來不夠地方去浸那麼多(大體)。
筆:那麼以前主要用浸的嗎?
術:是。
筆:會不會又打又浸?
術:用打的已經做到,不過有時大腦要從眼睛處再打一針,讓其滲透得更好。
筆:打入福爾馬林的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術:很難說的啊!每個大體都不同,多血管的地方會滲透得較快,對中風的人又是不同,很難一概而論的!
筆:一般來說需時多久?
術:大約三至四日吧!
筆:如何知道已經完成了?
術:這個就要憑經驗了。
但覺已經嚴重阻礙他工作,於是離開一樓去圖書館,重溫《法醫學彩色圖譜》。時間關係,亦不忍卒睹,只翻了數頁。

其他到本部前去中醫藥部,門口沒有人導覽,好像闖入重地打擾人看症似的,很快退了出來,乘穿梭巴士回去。
錢鋼的講題與去年一樣,可是時間不合。年年做新聞系生招牌,如果有《唐山大地震》的話下年一定問他取簽名。

翻閱通識課程的小冊子,製作得比家裡七年前的更美輪美奐。
Ufology課程停擺的背後有非比尋常的秘密,對幽浮學欠缺興趣,況且網誌乃公開園地,不宜說得太多,留給雲海跟進好了。
在本部胡亂拿些紀念品後匆匆離開。

上了40M,可是沒有看清楚哪裡是總站,來到中環才問鄰座乘客,竟然是灣仔碼頭,在雪廠街下車乘小輪過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