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23, 2011

突觸研究

23/2/2011 龐永欣
【明報】由於影像技術發達,對人腦的科學研究近年發展迅速。其中一些發現對教育甚有啟發。例如,研究人員發現在進行認知、學習等活動之時,人的神經 突觸(synapses)會不斷更新和改變。他們稱這為「可塑性」(plasticity)。人腦結構會隨年齡成熟而改變,但腦細胞的可塑性卻終生不會消 失。

這些發現說明了不少與腦相關的固有信念,需要改變。例如有人說:兒童頭三年的學習最重要,三歲後就定型了!研究的確發現,突觸的增生率在嬰兒期最高,然後持續下降,但要到十歲(不是三歲)才開始穩定下來。此外,學習能力並非全來自突觸增生,有效的學習還有賴於取消某些多餘的突觸 (pruning),故說人三歲後定型並無科學根據。

又有人說:學習新語言越早越好,年紀大了或過了某個「臨界點」就永遠學不成。研究發現幼兒腦袋的確對語法和聲調較敏感,成年後才學說一種新語言很難 完全消除口音,但這並不能證明有甚麼「臨界點」存在。學習語言的另一關鍵是掌握「詞彙」,過往的研究發現詞彙的掌握可以隨年齡增長,速度不減,終生不止。

此外,又有人把人分為「左腦者」或「右腦者」:左腦者擅語言和思考,右腦者擅創造和感情表達。研究發現,左右腦的確有功能上的區分,但人在思維時必會左右腦並用,因此把左右腦的分工提升到人的「性格」屬性,也是無稽。

「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給我們戳穿了好些坊間神話,但由此發展為一套「神經教育學」(neuro-education),相信道路仍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