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m730》七月中失去《阿呢》後,由衷喜愛的唯有星期三和星期五的飲食版,還有梁文道、甘小文和林娉婷。
真想打聽誰人邀請陳雲寫專欄。身為小讀者不是沒有盼望過,但覺有些異想天開,今天一於貼文慶祝。
孔明燈 28/9/2010 陳雲
【am730】中秋夜自上水坐車回沙田,車窗外望,孔明燈在天際飄,自南向北,一路不絕。大陸工廠製造的便宜貨,往往令風俗失真,今日的孔明燈像肥皂泡一般的輕賤,誰都可以隨便放幾個上天。
孔明燈如孤星,要孤要高才好,太多便是胡鬧。舊時孔明燈製作艱巨,要待到隆冬農閒之際,幾個男人無事,便拿竹篾、棉紙或布袋做燈身,用鐵線紮燈座,棉線做燈心,蘸上火水點燃,幾個人按住,之後便一飛沖天。如兒童放紙鷂,大人放孔明燈,只用來玩,不祈甚麼福。
祈福要到廟堂,或者當天燒香稟告上帝。這些年有人時興在燈上寫字祈福,或者將祈福字句寫在字條上,拋擲上樹,只顯示近年識字的人多了,卻沒了信仰,也不懂得開口說話,向神靈親自稟告。
兒時的孔明燈,見於冬夜,從大埔點燃,飛越高山,冉冉來到我八鄉山村的上空。一盞兩盞暗紅的孤燈。燈光明滅,如火星,隨風之向,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從東向西,令人迷惑。漢朝稱火星為熒惑,有熒熒火光,眩惑人心。
《晉書.天文志》說預言朝廷興亡的童謠是熒惑星化身為紅衣小兒所授:「凡五星盈縮失位,其精降於地為人。歲星降為貴臣,熒惑降為童兒,歌謠嬉戲……吉凶之應,隨其象告。」《丹鉛雜錄》說:「史謂童謠乃熒惑星為小兒造謠。」孔明燈漫天飛舞,之後紛紛下墜,是凶險之象。
孔明燈又名天燈,傳說是諸葛亮發明。諸葛亮被司馬懿困於平陽,無法向外求援,便造大燈籠,底部繫以字條,算準風向,內燃火,灌以熱氣飄出。又說燈籠外形如諸葛亮戴的帽,因而得名。
然而,《三國演義》中,並無孔明燈,只提過孔明在八月中秋用七星燈祭天延壽,見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李約瑟也考證出,元朝太宗(窩闊台)年間,西元一二四一年,蒙古軍隊在李格尼茲戰役(Liegnitz)中用過龍形天燈傳遞信號。
孔明燈大概如很多傳統工藝一樣,乃無名工匠所造,曆代改良。說是諸葛亮發明,我看是除了紀念蜀漢丞相工巧多智之外,也因為諸葛亮的名字,諸葛名亮,字孔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