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10, 2012

健談美國人

吹不完的水 21/5/2012 劉偉恆
【東方】在美國的時候,發現當地的酒吧一到Happy Hour便異常熱鬧,男男女女擠滿半條街,而且,喝酒只是其次,聊天才是主打。筆者問於當地生活多年的友人:「為何他們總有吹不完的水?」

友人說:「很簡單,因為美國人很喜歡表達自己。」他分析,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度,不但只是新聞、宗教、人權等「外在」自由,還有鼓勵大家表達的「內在」自由。以他的孩子為例,入學以來,老師要他們每星期做一次個人演講,每個月要在台上演唱,還有無數的辯論比賽、天才表演等活動,他們自幼就在一個鼓勵表達的環境中長大,慣於踴躍發言,所以,當地社會幾乎沒有宅男和溝通障礙等問題。

亞洲人的教育方式則完全相反。學校和家中,長輩們時常叫孩子「唔好亂講?」,於是,我們都習慣了說話轉彎抹角,婉婉轉轉。心裏有甚麼想法,只能用間接的方式來表達,例如抄歌詞、點唱、打電話到峰煙節目等等。

這亦解釋了為何「唱K」從來沒有在西方社會流行。友人某次帶外國友人唱K,他點了一首歌後深情演唱,身旁的外國朋友聽了大半晚,終於忍不住問:「其實你們為何那麼喜歡唱歌?有甚麼不開心,不如直接和我說吧!」這全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靠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一支啤酒或一杯咖啡,加上一張圓桌子,已可「吹」足一個晚上,又何用憑歌寄意?

經友人一語道破,茅塞頓開。慶幸自己「天生多口」,老師們欲阻不能,今天才能「靠把口搵食」。說話其實是溝通的大門,不懂說話,便不能建立關係,亦不能表達自己,即使學識更多,也只能困於自己的世界中。眼見這一代人的說話能力不斷下降,人和人的關係亦愈見疏離,如今連「唱K」也開始式微,真的不得不為這個社會的未來擔憂。

呃水吹 22/5/2012 劉偉恆
【東方】昨日談到美國人有「吹不完的水」。要施展他們的「吹水功」,「水源」當然十分緊要,所以他們的搭訕能力亦奇高。

例子一:某天,到油站加油,趁機到洗手間方便。如廁時,左邊一位年約50歲的長髮白人突然轉過頭來,說:「你那部車很慳油麼?」我冷不防他有此一問,加上正值「進行中」,惟有靦覥的說:「是吧。」豈料他竟自問自答:「它每加侖至少走30哩吧!你知道嗎?美國的油價實在太瘋狂了……」 無論筆者洗手、抹手、離開洗手間,他仍滔滔不絕,大談駕駛者的無奈,直到筆者離開那油站。

例子二:在太浩湖遊覽時,看見湖上風光明媚,便邀請一位路過的白人男子替我們拍照。他接過我們的相機,竟然不是替我們拍照,而是說:「這部相機是否推出了1,800萬像素的版本?」我們一頭霧水,那男子遂「自爆」:「我對攝影也有點研究的……」(但從他替我們拍的照片來看,的確有所保留)又說:「我是做平面設計,不過做了多年,開始覺得悶……」後來,他更邀請他的女性友人加入討論,又說自己喜歡收集不同國家的錢幣,更問我們可否替他翻譯一些中國錢幣上的文字……時近日落,黃昏景色美極,筆者和太太多次想「打圓場」,但也無能為力。最後,和他們足足寒暄了半個小時。

試想想,假如你在旺角街頭,失驚無神被一位陌生人以上述題目搭訕,你會覺得如何?不是懷疑他是「寶藥黨」,便覺得他神經病吧!然而,類似情況卻在美國見怪不怪,畢竟,這就是美國人的文化特色。

即使在飛返香港的航機上,旁邊的那位美國乘客亦十分熱情,起飛未幾便不斷借機和筆者攀談。當時我疲累不已,惟有趁機裝睡。可憐他另一邊的乘客,便成了他下一個目標,在十多小時的航程中不斷被他捉著「狂吹」,實在要在此向這位「代罪羔羊」致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