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4, 2012

日本食育

21/12/2011 于麗

【大公】因為工作需要,去年我們舉家遷居到了日本。初來乍到,各方面感覺都很新鮮,然而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日本的食育。

在日本,孩子的午餐都在學校吃,但這讓我實在是有些放心不下,兒子吃飯很挑食,而且不好好吃,常常是邊吃邊玩。讓他在學校吃午餐,能吃得好、吃得慣嗎,能照顧好自己嗎?但入鄉隨俗,沒有別的辦法,兒子只有在學校吃午餐了。有一次,我出差回來,恰好正值中午,我忽然有了到孩子學校看看他吃午餐的念頭。

於是,在徵得老師同意後,我來到了學校。遠遠地,看見一隊隊穿白色工作服、戴廚師帽的值日學生,按次序從廚房領取食物,並運送到教室。走近看,教室裡等待就餐的同學有秩序地排成一列,將盛食物的拖盤拿回拼在一起。開飯前,孩子們眼睛注視食物,拍手説itadakimasu(表達感恩的一種方式)後,開始拿起筷子吃飯。

我在學生裡找到了兒子,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在老師的看護下津津有味地享用自己的午餐--一份米飯、一葷一素兩樣菜、一碗豆腐醬湯、一盒牛奶和一份水果。午餐營養蠻豐富,而且顏色搭配也很諧調,讓人賞心悅目,很能勾起食慾。日本人喜歡清淡的食物,看來學校午餐很好地保留了這些飲食習慣。旁邊的老師告訴我,他們的小學配備有正式的營養老師,不僅負責整個班級的學生午餐,還對少食、偏食、肥胖的小孩進行個別指導。就餐時,營養老師還經常啟發孩子,譬如餐桌上的色拉像秋天的景色,既有黃葉又有紅葉;那一芽芽的水果多像岸邊的小船;一道加入了海帶的五香菜串兒,就像紮在姑娘頭上的黑絲帶……

午餐結束後,孩子們把各自的餐具擺放好,由值日生把餐具統一收集送回學校廚房。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把牛奶瓶的玻璃瓶身、塑料瓶蓋、紙片等垃圾分門別類處理,放到了不同的箱子裡。不用簡單地説教,而是在日常行為中,學校讓環保理念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生了根。

這次參觀讓我印象深刻。看來,在日本吃飯並不是吃飽、吃好這麼簡單,而是作為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好地融入到了學校管理中。從簡單的一頓午餐發展到精細入微、潛移默化的飲食科學、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日本的食育日臻完善。

日本政府把每年六月定為「食育月」,六月十九日定為「食育日」,在全國範圍內舉行各種有關食育的活動。從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七年,日本中小學生平均身高增高了七厘米,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日本人常説,日本之所以成為長壽大國、經濟強國,食育功不可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