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7, 2012

戀舊是個精神病

18/11/2011 李米高

【am730】「那些年」大賣而回,火熱的原因不是故事情節為之動容,而是被那些年擊起我們記憶的漣漪,一圈又一圈慢慢的放大至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回想那些年,不論當年那樣糗事,今天卻是光榮,活在記憶的世界中的日子,永遠都是無限美。

「戀舊」(nostalgia)的前半部分由希臘文nostos而來,意指「回家」,而後半algia為「痛苦的情況」。這兩個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戀舊。美國歷史學家Rita Felski指「戀舊」其實是無法自拔的精神病。

Rita Felski在其著作《The Gender of Modernity》曾對戀舊作研究,原來戀舊來自十七世紀的一批瑞士傭兵的精神病,在作為哨兵回報長官報告軍情時,常會回報故鄉的田野風貌,與他們所見的景觀不能對稱。這批人被送去軍醫診治,發現這些士兵時常沮喪、憂鬱,不願意產生任何動作,在情感上相當脆弱,動不動就哭泣,並且有意地消耗自己的時間和身體,偶爾甚至會有自殺的傾向。

在後現代的社會裡,有人說「戀舊」和「Cosplay」一樣,其實都是後現代主義的產物,對現代的控訴,希望從舊事物或漫畫中掙脫現實的苦,或從過去找尋對現實的啟迪。因此戀舊已不是逃避現實世界不滿的負面陳述,正如Fredic Jameson 所說的對當下的懷舊 (nostalgaia for the present),才是真正戀舊的含意。

在這種情況下,以前未被珍惜或未發掘的東西,突然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因為戀舊已成為某種形式心理信仰,並且以典範的形式出現。這解釋了為何年紀老邁的Hello Kitty依然受歡迎,又或者正如《那》片中的情節,當天的女同學,永遠都是男同學的夢魘一樣,眾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新回味過去,開創明天會更好的夢想成現實格局,令過去的變成永恆的懷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