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門診﹕生痱子反映健康轉差 21/2/2005
【明
報】「亞健康」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開始認識,但是怎樣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處於亞健康呢。醫生固然可通過專業的測定方法來診斷亞健康狀態,對於一般人來說,有時候也可以從身體的某些變化發現一些端倪的。其實這些變化本身就是一些健康的警號,若能對其略知一二的話,或許能夠及時地調整自身的健康狀況。
生痱子(俗稱生痱滋)便是其中的一個信號。生痱子在香港人中相當的常見,正規的叫法是口瘡或口腔潰瘍。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一種叫做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有周期復發的規律,表現為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反覆出現孤立或多發的,圓形或橢圓形淺表的小潰瘍。潰瘍有劇烈疼痛,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行痊癒。
對於這種復發性口瘡,老人家的說法是「又鹹又甜生痱滋」,於是讓你甜的鹹的分開吃﹔有人告訴你這是「熱氣」,讓你多喝點涼茶﹔還有的人則說這是感染,用抗生素吧。其實這些看法都不正確,雖然病因現在還不十分清楚,但傾向認為與自身免疫有關,很多時候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有些女性的發病與月經周期有關)、精神緊張、精神受突然刺激、睡眠不足、突然改變生活規律等因素,都可以引起復發性的口瘡。簡單地說這是身體的健康功能被擾亂了而出現的一個表現,因此是身體健康狀態滑落的一個警號。
由於並非單純由於飲食引起的,所以鹹甜分開吃未必能奏效﹔由於細菌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抗菌素治療不但無益,長期使用則反生其害。至於「熱氣」,中醫還要區分虛實狀態,能夠服用涼茶治療的復發性口瘡並不多。
中醫的治療,往往根據患者的不同的身體狀態,分別採用清熱瀉火、涼血通便、養陰清熱、益氣健脾、和胃清熱等方法來進行調整,讓身體盡快恢復健康的狀態。
據筆者臨床所見,香港人中,患復發性口瘡的最為常見的兩種狀態是陰虛有熱或脾虛濕熱。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不少香港人的飲食和睡眠的不良習慣造成的。通常睡眠不足、不規律、夜睡、睡眠效率不好都容易造成陰虛有熱的狀況,用中成藥知柏地黃丸來進行調整效果不錯﹔而飲食不節、偏食、嗜食油膩之品,身體則容易出現脾虛濕熱,對於這種情況可用花旗參10克、薏苡仁30克、葛根30克、綿茵陳15克,煮水代茶飲,療效亦頗佳。
當然,筆者想一再提醒的是,既然這是個警號,在尋求治療之前,不妨首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起居飲食、生活習慣,若有不妥之處,便請自行調整過來。若調整及時,或許可不藥而癒,相反,若依然故我,則縱然仙方亦難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