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12, 2012

冬天飲食與養生


11/1/2012 李藝明
【am730】現在正值「小寒」與「大寒」之間。小寒、大寒是全年廿四節氣中最冷的兩個節氣,過後,便是象徵大地回春的「立春」。祖國醫學認為冬季,主腎,是調補陰陽,固本培元的好時候。

我們說過,補有很多種:平補,清補,涼補,溫補等,用不合時,會適得其反。在小寒與大寒的日子裏,溫補的食物有高麗參、鹿茸、肉桂、巴戟、乾薑、鹿肉、羊肉、當歸、杜仲便最適用了,但補之前應看體質是否適合,以免虛不受補。

想安全些,可選用一些性質較平和,同時又有溫補腎陽的食物,例如:栗子、合桃、烏雞等等。補陽的食物,令人氣血旺盛,冬天就沒那麼怕泠。陰陽失調,能生百病;養生的目標是令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所以,冬天補陽的同時,別忘記養陰,這些才叫陰養調和。所以,冬天的湯水,可配合有滋陰作用的材料,例如:鮑魚、乾貝、響螺、燕窩、花膠、水魚、銀耳、百合、沙參、雪梨、甘蔗等等。

名醫李時珍談養生時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蘿蔔不是會破氣麼?冬天補過了頭,或節目多大家吃膩滯了,特別吃過多肉類,這時吃點蘿蔔來消積滯,可讓脾胃的功能恢復過來。冬天,還有許多廉價的養生方法,例如,每晚睡前用熱水浸腳,腳心的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有養腎安眠的作用;另外,可在「三九天」艾灸「肺俞」、「腎俞」、「氣海」、「關元」等保健穴位,對容易感冒和氣管過敏的人特別有效。

「三九天」:意指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趁著每年冬至後天氣最冷的三天,利用天灸或艾灸來提升人體陽氣的養生方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