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4, 2012

燒街衣為何用上豆腐

3/9/2012 李米高

【am730】踏入農曆七月的晚上,路上除了開始有秋天的氣味外,更有濃烈的燒街衣味。人們都會在黃昏後,帶備香燭、冥鏹衣紙和一些祭品;豆腐、芽菜、白飯、龍眼等在路邊,空地拜祭一番。

燒街衣因為盂蘭節,而盂蘭節又因為「目蓮救母」故事而用上特定的祭品。相傳鬼魂在地獄是吃不到東西,當食物到口時就化成灰燼。豆腐芽菜水分高,就不會容易被火焚化,目的是讓那些無依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至於「撒錢」在路上,這些零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及小鬼,真想不到,行賄受賄、使錢走後門文化數千年前已流行至今。

中元節與盂蘭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及後宋朝奉行儒、釋、道三教同流,佛教與道教在中元節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互相結合,構成中國與東南亞一帶華人社區文化圈一系列祭祀活動。

在滿天神佛的中國文化中,盂蘭勝會亦有一位主事神祇,這位神祇的塑造,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這位神祇名為「大士爺」。

這位「大士爺」,又稱「面燃鬼王」、「燄口鬼王」、「大士王」、「羽林大神」、「普渡真君」等等。祂已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一位神祇,在法會舉行時,大士爺神位、神像放置在供桌上禮拜,以求祭祀順利。待到法會完畢,一般會火化大士爺像,送返登天。

雖然神鬼之說信不信由你,但現代的盂蘭勝會在舉行期間都會派米,其原意是為先人消災,一袋袋的米,稱之為「平安米」,任何人都可以排隊領取,至少派米可解貧民兩餐,善哉善哉。

非典型港青,主修歷史。曾從事電台節目製作、文化古蹟導賞及自由撰稿等,通過品評新舊本地文化,尋找在香港遺忘了的味道。電郵:leemaigo@gmail.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