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15, 2011

午餐肉離開窮人餐桌

6/10/2010 蔡榛原

【明報】曾幾何時,午餐肉被視為窮人食糧,但今天的窮人,可能已買不起午餐肉。午餐肉源自美國,由Jay Hormel發明,最初推出的時候,稱為Spiced Ham,意思是將香料加入了火腿。不過這種產品的市場日漸式微,後來透過徵名比賽,將之取名為Spam,在1937年7月5日正式發布後,自此成為家喻戶曉的產品。

而那時午餐肉並未廣傳到勞工階層,政府官員及公司高層所舉行的午餐會中,常見Spam的蹤影,因此Luncheon Meat一詞也逐漸現身。二次大戰期間,罐裝的午餐肉隨美軍南征北討,成為「協助美軍打勝仗的食品」,也隨軍隊的足迹走遍全球。

午餐肉因為美國駐軍,在日本的沖繩也十分流行,沖繩人會將午餐肉加入飯糰中,或與蔬菜、豆腐、雞蛋等同炒,炮製成地道的Chanpurū(炒物)。 香港買到的午餐肉,除了美國入口的品牌Hormel,多為國產,梅林牌肉質較削;而長城牌的「白豬仔」,口感較好,但味道偏鹹,佐飯恰可;天壇牌味道最適中,價錢也較貴;至於丹麥的三花牌,那種與別不同的「獨特」風味,完全不是我那杯茶了。

午餐肉初推出時,正值美國大蕭條,由於比新鮮肉類價錢便宜,幫助不少美國人渡過難關。但今日的午餐肉身價絕不便宜,一罐340至397克裝,價錢由 14.9至40港元不等。社聯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月入不足3200港元的香港人口達126萬。貧富懸殊,政府還有何招數?不向被扭曲的政策和財團開刀, 宰不出一片午餐肉來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