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06, 2010

將逝者的轉念

本篇特別適合生死教育的同學閱讀。
轉眼間課堂差不多到尾聲,可惜星期六和雲海新書聚會火星撞地球,決定見雲海。

生死如是 6/5/2010
文︰伍成邦 圖︰法耘出版社、趨勢教育基金會

【明報】奚淞的「自在容顏菩薩畫像展」仍在港大美術博物館舉行,展期延至今年6月27日,還未去看,仍有時間。奚淞不但是佛畫高手,說故事也很動聽,訪港期間便說了一個生死如是的動人故事。

奚淞的一名年輕朋友許特維,廿來歲便開始翻譯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的文稿,在台灣廣為流傳。去年36歲的特維,於兩年多前發現患上膽管癌,胰臟與膽管之間產生病變,首次確診,已屬病情嚴重,但特維堅強面對,得病後,什麼醫藥手術切割都去接受,只希望能度過這一關。

去年,特維已進入第三度化療,但情況卻更糟糕,本來就偏瘦的特維,已變成皮包骨,人瘦了,眼睛就顯得有點凸出來,後來還要插鼻管。插鼻管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隨著身體移動,胃液混和血絲經透明膠管倒流出來,然後又流回身體裏,旁人看得一清二楚。

生命無常 死亡恆在
某天,特維的太太致電奚淞問,可否給丈夫談談死亡問題?奚淞聽了嚇一跳,什麼是我跟他談死亡?太 太說丈夫的病太苦了,醫療傷害太大,卻無法開口跟他說﹕你可以不要掙扎下去!奚淞覺得特維上有父母也有法師,為何不是他們去說?特維的太太解釋,法師與特 維的關係親如父子,見面有時會駁嘴,說不到這個事情上;父親卻天天在蒐羅偏方和念經,不可能會談這個事情。想來想去,只有奚淞最適合。

剛好奚淞在看《西藏生死書》,被書中一段文字打動,大意說﹕當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最好由他最親近的人來跟他談論生死,不然,要獨自面對死亡,那 是一種很孤單的感覺。於是奚淞鼓起勇氣與特維談他當年如何與得了末期癌症的姊夫講死亡,而最終姊夫接受停止主動治療,進入寧養病房,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故事。

又把南傳佛教的《死隨念》念出﹕「生命無常,死亡恆在,生命不確定,死亡是必然的,我的生命將以死結束,真的!我的身體將於心識分離,倒在地上猶如 一根木頭。無論過去或未來,眾生皆有死亡,我也會死,於此我沒有懷疑。」奚淞居然把這段《隨死念》念給一個病重的朋友聽,卻又緊張地觀察,特維到底會有什 麼表情--他一點表情都沒有!結果奚淞帶著不安的心情回家。

放下執著 輕安自在事隔幾天,奚淞拿起毛筆寫了一紙條,大意如下「放心!師父常說,如果我們的生命裏,曾經做過一點 對社會有意義的事,那你就該放心,也沒有什麼好後悔了」。這是很慈悲的話,尤其對性格上過分追求完美而往往不能原諒或放鬆自己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安慰。 「特維,你十年來翻譯了這麼多阿姜查的書籍……是一件很有革命性的事情,就這一點,你已經可以放心。」這次他帶著字條去探特維,特維正努力翻譯阿姜查的文 稿,見奚淞進來,更是興奮於有人一同研究。

之後,特維想外出曬太陽,奚淞用輪椅推他出去,再談生死,連奚淞都說自己有點過分,奚淞說﹕「特維,我這次來看你,覺得你更糟糕,但是,你看來開心了。」特維說﹕「是呀,我接受了。」奚淞聽後,如釋重負。
_06ZI006_
然後又隔三天,奚淞帶同朋友去看特維,那是特維離世前的10天,當然,當時並不知道。特維從睡夢中醒來,看到朋友們便高興,提出要「玩」毛筆字的遊戲,病房內有書道工具,也請太太多買毛筆,一人寫一個字,便玩了半天。晚了,特維以殘生的力量在宣紙上寫上「如是」(圖),筆墨淋漓,奚淞一看便覺震撼--生命中 的一切,不就是要眾生「如是」體現嘛!

生命無常,也無常苦,無我,而最後歸於寂靜,一切都只不過是「如是」展現。死亡明明是會發生的,只是我們常常迴避。若平日對生活上產生種種執著,那 就等於把自己放進監獄裏。若能不時對自己來個溫馨提示﹕「一切如是,生死如是」,也許,活著的時候就能較易放下執著,輕安自在一些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