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情長臘八粥 1/1/2012 魯先聖
【大公】進了臘月,就有了過年的氣氛了。臘月裡第一個重要的日子,就是充滿了溫馨意味的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佛粥、五味粥、七寶粥、七寶五味粥等。用粳米、糯米、麥米、玉米、薏仁米等製作而成,中國各地大都流行臘月初八喝粥的風俗。
關
於臘八粥的來歷,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朱元璋少時為地主家放牧,過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還沒
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於是他就在野外到處找東西充飢。突然間,他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進一個老鼠洞裡,朱元璋走近那個洞口,用樹枝
掏了掏,在老鼠洞中發現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顯然,這是老鼠的冬儲糧。朱元璋掏出一大把五穀雜糧,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將這些雜糧洗淨,
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仍惦記他少時親自做的「雜糧粥」。他規定在禦膳堂要做這種五穀雜糧粥,並欽定這種粥的名稱為「臘八粥」。禦廚
在粥中另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
後來這種粥又傳到民間,一直相延到今。
還有一説是
古時有一個年輕人,繼承了大量的財産,但因好吃懶做,不善理家,不久就將家産揮霍盡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快過年了,本來要準備各種過年食物,但是他只有
糧倉角落裡為數不多的一些散落的豆子了。做乾糧已經不夠,他想只能熬稀粥過年了。他就撿拾起來煮粥。想不到,這「臘八粥」美味無比,非常可口。他於是變賣
家産買進各種雜糧熬這種粥賣,並把粥命名為「臘八粥」,幾年下來,竟然又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財主。「臘八粥」的習俗也逐漸形成了。
據《因果經》、《釋迦譜》等佛典説,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
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
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餵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蘇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
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裡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
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遊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
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每年臘月初八的「齋僧」和「施捨飲食」就演
變成喝臘八粥了。在古人的詩文中,對此也多有提及。陸遊有詩:「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清人李福也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
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溜,藉以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歷史上,每到臘月初八這天,佛教界都要用小米、黃米、紅豆、綠豆,佐以紅棗、松籽
及蘑菇等煮「佛粥」,用來施捨窮人。而民間百姓,則在臘八這天將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等用微火煮熟燉爛,再添加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為「臘
八粥」。臘八粥煮成之後,親朋好友之間要互相贈送,還要拿出一些施捨給窮人。
在今天,「臘八粥」已經沒有了施捨和佛家的任何意味,早已經成為中國美食文化中的一分子,成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